■王 淼
四季的更替總會體現(xiàn)在時令果蔬的變化上,所以每年細(xì)雨飄飛的梅雨季結(jié)束以后,綠竹筍總會準(zhǔn)時出現(xiàn)在菜市場。許多婆婆媽媽們圍攏在賣竹筍的攤位,評頭論足,像是在贊嘆夏季的豐碩成果。
圓滾滾的綠竹筍,蟄伏在豐饒的泥土里,吸飽一季春雨的精華之后,紛紛冒出頭來。鄰居阿婆說,要吃鮮甜的綠竹筍一定要在五月,上好的綠竹筍一定要彎彎的,而且絕對不要有綠色出現(xiàn)在表皮,這樣才能確保甜美的滋味。
若要吃涼筍,還要連殼一起水煮。煮好之后,再浸泡一會,等竹筍涼了,就可把一層又一層的外殼剝下,滾切,放入冰箱冰鎮(zhèn),上桌之時就是全家都愛的涼拌菜。
綠竹筍滋味鮮甜,簡直就像水梨般甜美鮮嫩。無需任何沾醬,就能吃到來自大地樸實(shí)的美味。比較普通的竹筍則可水煮去掉苦澀之后,煮濃郁的竹筍雞湯,或切絲與肉、酸菜一起熬煮。
據(jù)說,采收綠竹筍要趁晨間的露水未干之際。在社區(qū)自耕自售的老阿姨笑著說,這種說法只適用于新手,新手要看濕濕的土才知道那里有竹筍;老手只要隨便一瞄,就能判斷那里是否種有綠竹筍。
原來只要常常接觸大自然,用心日積月累,就能領(lǐng)悟大地透露的訊息。
鄉(xiāng)下大爺說,若要每年都能夠采收綠竹筍,就要留種。種就是一般我們看到的高高竹子。到了春天,就要松土,把泥土掩蓋在被挖過竹筍的地方。掩蓋的高度大約是兩節(jié)竹子的高度。太多或太少,都會影響竹筍的甜美肉質(zhì)。
父親在世的時候,閑暇之余喜歡在菜園種菜。到了夏天,送給我們的一大袋蔬菜里肯定有竹筍。彎彎的綠竹筍殘留著黑黑濕濕的泥土,那是父親辛勞耕種之后的心血,吃起來別具滋味。
當(dāng)空氣里漸漸有涼涼秋意,白天越來越短,筍子也到了季節(jié)末。這時候,就要把心一橫,不再吃筍了。唯有等待明年的夏天再與綠竹筍相見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