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昌義
一千個人的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現(xiàn)在我們同樣可以說,一千個人的眼里就有一千個《流浪地球》。這部春節(jié)檔上映的中國科幻電影,從上映開始就激起了全社會的關注,迅速從排片第四逆襲為票房冠軍,而吳京也因為這部片子正式成為了全國“唯二”的票房過百億演員。不過譽滿全身也難免引起非議,在影片走紅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各種負面評價。到底應該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
科幻片不是科教片
在豆瓣上有部一星的影評被大家回復最多,評論者首先說的就是影片科學設定不及格。那么,這部片子的科學設定具體如何呢?
我的感覺,看一部科幻電影首先不要當科教片來看??苹秒娪俺袚黄鹌占翱茖W知識的重擔,我們也不可能通過科幻電影來學習科學知識。所以如果要在科幻電影里找科學BUG,那必然是一找一個準。就連好評如潮的《星際穿越》,也出現(xiàn)了超維度外星生命,而宇航員竟然可以穿越黑洞毫發(fā)無損。這在目前的科學知識中是無法解釋的。
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一部好的科幻電影必然可以在電影中用一套理論將自己的科學設定說圓了,也就是理論的自洽。在這一點上,《流浪地球》還是有漏洞的。比如木星引力為何激增的解釋、木星被點燃的設計,如果仔細推敲,電影在這些細節(jié)方面的表達上還是不夠圓滿的。但瑕不掩瑜,存在某些問題并不能代表整部電影就是不及格的。
另外,如果從科學普及的角度來看,這部片子激發(fā)了大家對太陽系乃至宇宙的興趣,甚至是科學閱讀的興趣。與此同時,眾多微信公眾號正好借此蹭了一把熱度,讓沒興趣了解科學的大眾了解了看起來深奧無比的科學。我也是借此機會才知道了“洛希極限”這個詞。
撲面而來的“中國風”
除了科學設定,討論最多的還有這部片子的價值觀,可以說這也是大家爭論的一個焦點。
在由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和江蘇省科普作家協(xié)會組織的《流浪地球》觀影座談會上,有位科幻作家就認為,這部片子我們不要解讀過多,過度解讀也許就是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這部電影上。我們要呵護正在成長、發(fā)展的中國科幻電影,要懷有寬容之心。我們要相信時間會檢驗一切,經(jīng)過時間的檢驗,穿過喧囂的浮華后,我們的堅守必然會有結(jié)果。另外,我們也同樣要對自己的科幻電影有信心,這部片子傳遞的思想確實與通常看到的好菜塢大片有所不同。
導演郭帆曾經(jīng)介紹,為《星球大戰(zhàn)》制作特效的公司工業(yè)光魔曾經(jīng)問過他,“為什么當?shù)厍虺霈F(xiàn)危機時,你們跑路都得帶著家?”立足于大陸的農(nóng)耕文化對土地有深深的眷戀,與闖蕩在海洋中的西方文明最大不同也許就是在災難面前的應對。而這也就造成了小說中最奇特的設定,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造飛船逃出太陽系。好多人不習慣這個設定,但這是中國人自己對太陽即將災變給出的獨特解答。
就如一位評論家所說:“以前我們在中國立場和中國表達上是缺失的……現(xiàn)在我們很高興看到年輕的中國電影創(chuàng)作人,他們更自信,不光有中國表達,還有中國立場,這一點非常了不起?!倍嫦蛉澜纾f出中國的理念,傳遞中國的文化,表達我們對自己文化的自信,我想這也是這部片子成功的地方。
中國科幻電影起航
當然,看這部片子我們還要選取合適的坐標系。如果我們把它和電影史上的眾多科幻大片相比,我們應該看到它還存在許多不足。但如果我們把這部片子放到中國電影和中國科幻電影的發(fā)展歷程中去比較的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對影片的評分又會不一樣。
中國首部科幻電影是1939年的《六十年后上海灘》,新中國首部科幻類型電影是1958年的《十三陵水庫暢想曲》,改革開放之后的首部科幻電影是1980年的《珊瑚島上的死光》。20世紀八九十年,《霹靂貝貝》《大氣層消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進入新世紀以后,伴隨著商業(yè)大片的蓬勃興起,《全城戒備》《機器俠》《長江七號》《美人魚》《蒸發(fā)太平洋》等所謂的科幻大片也層出不窮,但這些打著科幻旗號的“偽科幻”電影缺乏的是真正的科幻內(nèi)核,往往只是加入一些所謂的科幻元素敷衍了事。當然,同一時期在各大視頻網(wǎng)站上也還有些具有真正科幻內(nèi)核的電影在上映,如《神秘日》《冬眠》《孤島終結(jié)》等,但由于缺少資本的投入,影響還是沒有沖出科幻圈。直到今天,我們終于等來了《流浪地球》。《流浪地球》從資本投入、特效制作、編劇、拍攝、推廣等方面,都為今后的中國科幻電影樹立了一個標桿。
所以,相對于“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表述,我更喜歡說,《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黃金時代,這是中國科幻電影和中國電影里程碑式的作品,由此,中國科幻電影就要正式起航了!
(責任編輯:白玉磊 責任校對:司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