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華 李雪微
宿州市地處安徽省淮北平原北部,位于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介于東經(jīng)116°09′~118°10′、北緯33°18′~34°38′之間,現(xiàn)轄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和埇橋區(qū),國土總面積9787km2。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總體由西北向東南緩傾,自然坡降約1/10000,地面高程在53~14m之間。平原區(qū)以濉河為界可以分為兩類:濉河以北為黃泛平原區(qū),占全市總面積的60%;濉河以南為河間平原區(qū),占全市總面積的30%。低山殘丘零散分布在濉河以北,山丘的周圍和泗縣南部有少量崗地分布。
全市現(xiàn)有重要防洪河道17條,均屬淮河流域,分屬洪澤湖水系和南四湖水系。大型河道新汴河為人工河道,是宿州市最大的防洪排澇河道。區(qū)域氣候?qū)倥瘻貛О霛駶櫦撅L氣候區(qū),氣候特點是夏熱多雨、冬寒干燥、春旱多風、四季分明,冷暖和旱澇轉(zhuǎn)變十分明顯。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66.1mm,多年平均蒸發(fā)量988.0mm(E601型),多年平均氣溫14.5℃。
1.降雨過程
受2018年第18號臺風“溫比亞”影響,宿州市8月16日開始降小到中雨,17日普降大到暴雨,暴雨中心區(qū)域位于蕭縣張莊寨、埇橋區(qū)褚莊、蒿溝和靈璧縣婁莊一帶;18日普降大暴雨,暴雨中心區(qū)域位于碭山縣全境,蕭縣楊樓、穆集、莊里,埇橋區(qū)褚莊、王集和靈璧縣城一帶,部分地區(qū)特大暴雨;19日降雨結(jié)束。本場降雨具有暴雨強度大、范圍廣等特點,主要降雨時間在8月18日。
2.降雨量及歷史排位
(1)面雨量
8月17日,全市平均降雨量84.1mm,其中碭山縣、蕭縣、埇橋區(qū)、靈璧縣、泗縣平均降雨量分別為45.3mm、85.5mm、118.0mm、78.6mm、61.7mm。降雨量超過100mm籠罩面積5510km2。最大降雨量站為蕭縣境內(nèi)的賈窩閘站,降雨量227.0mm,其次是張莊寨站降雨量208.0mm。
8月18日,全市平均降雨量136.0mm,其中碭山縣、蕭縣、埇橋區(qū)、靈璧縣、泗縣平均降雨量分別為216.8mm、206.9mm、149.1mm、122.1mm、7.2mm。降雨量超過100mm籠罩面積7450km2,超過200mm籠罩面積2730km2。最大降雨量站為蕭縣境內(nèi)的楊樓站,降雨量達327.5mm。
此次降雨期間宿州市平均降雨量228.6mm,其中碭山縣、蕭縣、埇橋區(qū)、靈璧縣、泗縣平均降雨量分別為263.5mm、303.8mm、273.7mm、 209.9mm、80.7mm。其中最大降雨量站為埇橋區(qū)境內(nèi)的褚莊站,16~18日降雨量達433mm。宿州市面雨量統(tǒng)計見表1。
(2)面雨量重現(xiàn)期
最大1d,全市平均降雨量136.0mm,居有資料記錄以來第3位,重現(xiàn)期為40年一遇;最大2d,全市平均降雨量220.1mm,居有資料記錄以來第1位,重現(xiàn)期超100年一遇;最大3d,全市平均降雨量228.6mm,居有資料記錄以來第1位,重現(xiàn)期為70年一遇。
按流域統(tǒng)計,新汴河流域最大1d降雨量221mm,最大2d降雨量281mm,最大3d降雨量289mm,均居有資料記錄以來第1位,重現(xiàn)期皆超100年一遇;新濉河流域最大1d降雨量185mm,最大2d降雨量282mm,最大3d降雨量300mm,分別居有資料記錄以來第2位、第1位、第1位,重現(xiàn)期分別為20年、80年、80年一遇。
(3)單站短歷時暴雨極值統(tǒng)計
最大1h、2h降雨量皆出現(xiàn)于蕭縣境內(nèi)的楊樓站,分別為124.5mm、186.5mm,均排該站有觀測資料以來第1位,超安徽省淮河流域歷史極值,重現(xiàn)期超100年一遇。最大3h、6h降雨量皆出現(xiàn)于靈璧站,分別為203.0mm、311.5mm,均排該站有觀測資料以來第1位。最大12h降雨量出現(xiàn)于蕭縣境內(nèi)的穆集站,為319.5mm,排該站有觀測資料以來第1位,重現(xiàn)期超100年一遇。
(4)單站長歷時暴雨極值統(tǒng)計
最大1d降雨量出現(xiàn)于蕭縣境內(nèi)的楊樓站,為327.5mm,排該站有觀測資料以來第1位,重現(xiàn)期超100年一遇。最大2d、3d降雨量皆出現(xiàn)于埇橋區(qū)境內(nèi)的褚莊站,分別為425.5mm、433.0mm,均排該站有觀測資料以來第1位。
3.降雨特征
此次臺風“溫比亞”引起的降雨具有暴雨強度大、范圍廣等特點。全市最大1d平均降雨量居有資料記錄以來第3位,最大2d、3d降雨量均居有資料記錄以來第1位;楊樓站最大1h、2h降雨量均超安徽省淮河流域歷史極值,重現(xiàn)期超100年一遇。8月16~18日,全市面平均雨量228.6mm,降雨量超過100mm籠罩面積7660km2,占全市總面積的78%,超過200mm籠罩面積6240km2,占全市總面積的64%??梢姳┯陱姸戎?、范圍之廣歷史罕見。
表1 宿州市面雨量統(tǒng)計表
1.洪水過程概述
8月16~17日,新汴河、新濉河干支流節(jié)制閘處于小開啟狀態(tài),河道水勢比較平穩(wěn)。受17日夜里開始的強降雨影響,18日凌晨各河道水位開始起漲。隨水位上漲各節(jié)制閘不斷增加開啟孔數(shù)與開高,以加大泄流量,至18日中午各河道水位漲幅總體不大。18日下午新汴河、新濉河流域再次出現(xiàn)強降雨,河道水位迅速上漲,閘門即便全開也難以遏制洪水上漲之勢。19日上午~22日下午,從支流到干流、從上游到下游,各河道陸續(xù)到達洪峰。洪峰過后各河道水位開始緩慢消退,至25日前后回落到正常蓄水位。此次洪水過程為8~9天。
2.河道水情及歷史排位
此次洪水期間新汴河、濉河、閘河、龍河、龍岱河、王引河、奎河、唐河等8條河流超警戒水位,其中新汴河、濉河、閘河全面超警。利民溝楊樓站、濉河符離集閘站、新汴河團結(jié)閘站、奎河欄桿集站、唐河地下涵站共5個水文站洪峰水位超歷史最高水位。利民溝楊樓站、濉河符離集閘站、奎河欄桿集站、新濉河澮塘溝閘站共4個水文站洪峰流量超歷史最大實測流量,新汴河宿縣閘站、團結(jié)閘站洪峰流量排歷史第2位。
3.洪水特征
范圍廣、規(guī)模大是本次洪水的主要特點。以往新汴河、新濉河流域也多次出現(xiàn)過大洪水,但兩個流域同時發(fā)生大洪水在歷史上較為罕見。除此之外,本次洪水在漲洪、洪峰、洪量等方面又有以下特征。
一是洪水漲洪段水位上漲快、歷時長、漲幅大。如:新汴河宿縣閘在開啟狀態(tài)上游水位連續(xù)漲水49h、漲幅2.14m,下游水位連續(xù)上漲81h、漲幅5.34m。團結(jié)閘在開啟狀態(tài)上游水位連續(xù)漲水96h、漲幅1.61m,下游水位連續(xù)上漲108h、漲幅4.24m??訖跅U集站(該站為暢流河道站)從18日8時起漲,19日17時到達洪峰,歷時33h,漲幅4.24m,平均漲水速率0.13m/h,最大漲水速率0.32m/h。新濉河澮塘溝閘在開啟狀態(tài)上游水位連續(xù)漲水46h、漲幅1.86m,下游水位連續(xù)上漲47h、漲幅3.92m。
二是洪水位高、持續(xù)時間長、洪峰流量大。新汴河全段超警,超警84~108h;濉河全段超警,下游超警92h;閘河全段超警,下游超警123h。新濉河澮塘溝閘等4個水文站洪峰流量超過歷史最大流量,新汴河團結(jié)閘等3個水文站洪峰流量排歷史第2位。新汴河、新濉河流域同時出現(xiàn)多站水位、流量超過歷史或接近歷史極值,這是非常罕見的。
三是洪水總量大。8月17~25日,新汴河團結(jié)閘出境水量6.25億m3,最大1d、3d、7d下泄洪水量分別為1.02億m3、2.96億m3、6.01億m3,與典型大洪水年份1982年比較基本持平。新濉河澮塘溝閘下泄水量4.66億m3,最大1d、3d、7d下泄洪水量分別為0.74億m3、2.08億m3、4.30億m3,與1982年洪水相比,洪水量偏多1倍。
由臺風“溫比亞”造成的暴雨洪水在宿州市歷史上是罕見的,暴雨強度大,強降雨籠罩范圍大,全市最大1d降雨量居有資料記錄以來第3位,最大2d、3d降雨量均居有資料記錄以來第1位,蕭縣境內(nèi)的楊樓站最大1h、最大2h降雨量均超安徽省淮河流域歷史記錄;暴雨引發(fā)的洪水范圍廣、規(guī)模大,全市有8條河流超警戒水位,2條河流超保證水位,共5個水文測站洪峰水位超歷史最高水位,4個水文測站洪峰流量超過歷史最大實測流量。此次暴雨洪水多項觀測值刷新了宿州市水文史料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