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杏梅,周露露,王祥榮
(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江蘇蘇州 215123)
聚羥基脂肪酸酯(PHA)是一類由微生物在氮、磷、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缺乏,碳源充足的不均衡條件下合成的脂肪族聚酯[1],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多變的材料學性能,現(xiàn)已引起醫(yī)學、生物、材料、紡織等領(lǐng)域的廣泛關(guān)注[2-4]。
在紡織領(lǐng)域,靜電紡絲是PHA 纖維成形的主要手段[5],由靜電紡絲纖維構(gòu)成的無紡布織物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纖維表面具有小孔等特殊形態(tài)[6]。近年來,已有研究機構(gòu)和企業(yè)采用熔融紡絲技術(shù)試生產(chǎn)PHA長絲和短纖產(chǎn)品用于新型紡織品開發(fā)。
堿減量處理是目前用于改善聚酯纖維親水性及纖維表面形態(tài)的常見方法[7],滌綸在堿減量處理后手感變?nèi)彳?、光澤變?nèi)岷停纳屏宋鼭衽藕剐?,達到了仿真絲的效果[8];滌綸仿棉織物堿減量處理后觸感接近于棉織物,達到了較好的仿棉效果[9];聚乳酸織物經(jīng)堿減量處理后吸濕性及透氣性增加,斷裂強力下降,柔軟度及蓬松感顯著提高[10]。本實驗對PHA纖維進行了堿處理,探究減量率對纖維強力、吸濕性、染色性和表觀形貌等的影響,為后續(xù)PHA 纖維的染整加工提供參考。
纖維:PHA纖維(70 D/48 f,寧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試劑:醋酸、醋酸鈉、丙酮(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分析純),氫氧化鈉(江蘇強盛化工有限公司,分析純),分散紅3B染料(市售,工業(yè)品)。
儀器:ALC-210.4 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TM3030 型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日立公司),INSTRON3365 型萬能材料試驗機(美國英斯特朗公司),GKC216 型數(shù)顯控溫水浴鍋(上海浦東新區(qū)電理儀器廠),Starlet DL-8000 紅外染色機(韓國大林絲達樂株式會社),DHG-9146A 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精宏實驗設(shè)備有限公司)。
1.2.1 堿處理條件對PHA纖維減量率的影響
1.2.1.1 堿質(zhì)量濃度
分別配制不同質(zhì)量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升溫至90 ℃,將PHA 纖維置于其中(浴比1∶30),處理45 min,降溫,取出纖維,充分水洗,烘干,稱重,計算減量率。
1.2.1.2 處理溫度
配制1 和3 g/L 氫氧化鈉溶液,分別升溫至指定溫度,將PHA纖維置于其中(浴比1∶30),處理45 min,降溫,取出纖維,充分水洗,烘干,稱重,計算減量率。
1.2.1.3 處理時間
配制1 和3 g/L 氫氧化鈉溶液,升溫至90 ℃,將PHA纖維置于其中(浴比1∶30),分別處理指定時間,降溫,取出纖維,充分水洗,烘干,稱重,計算減量率。
1.2.2 堿處理對纖維性能的影響
用水/丙酮(體積比3/7)配制分散染料母液100 mL,分散紅3B 染料2%(omf),用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調(diào)節(jié)pH為5。將染液升溫至40 ℃,投入堿處理后的纖維(浴比1∶50),以2 ℃/min 升溫至100 ℃,保溫60 min,待試樣冷卻后充分水洗,晾干。
1.3.1 形貌特征
采用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測試。
1.3.2 減量率
將纖維在標準條件(溫度20 ℃,相對濕度65%)下平衡24 h,測試纖維堿處理前后的質(zhì)量,采用下式計算減量率:
式中:m0為堿處理前纖維的質(zhì)量;m1為堿處理后纖維的質(zhì)量。
1.3.3 表面得色量(K/S值)
采用Ultra Scan PRO 型分光測色儀,在D65光源、10°視場下進行測試,每個試樣測試6次,取平均值。
1.3.4 上染率
取染色殘液1 mL,用緩沖溶液定容至50 mL,采用TU-1810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染色原液和殘液在最大吸收波長544 nm 處的吸光度A0和A1,上染率采用下式計算:
1.3.5 拉伸強力
將纖維在標準條件(溫度20 ℃,相對濕度65%)下平衡24 h,根據(jù)GB/T 14344—2008《化學纖維 長絲拉伸性能試驗方法》,采用萬能材料試驗機測試。夾持距離50 mm,預(yù)加張力5 cN,拉伸速度10 mm/min,每個試樣測試50次,取平均值。
1.3.6 回潮率
根據(jù)GB/T 6503—2017《化學纖維回潮率測試方法》,精確稱取一定質(zhì)量的纖維放入稱量盒中,將稱量盒放入100 ℃烘箱,打開盒蓋,烘燥1 h后迅速蓋上盒蓋并放入干燥器,冷卻至室溫后稱量,根據(jù)質(zhì)量變化計算纖維回潮率,重復(fù)兩次以上,求平均值?;爻甭什捎孟率接嬎悖?/p>
式中:m0為纖維烘前質(zhì)量,g;m1為纖維烘后質(zhì)量,g。
2.1.1 堿質(zhì)量濃度
由圖1可知,在NaOH 水溶液中,PHA 纖維由于堿的作用會發(fā)生水解,隨著NaOH 質(zhì)量濃度的增加,PHA纖維減量率逐漸增大。
圖1 堿質(zhì)量濃度對纖維堿處理效果的影響
2.1.2 處理溫度
由圖2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PHA 纖維在堿溶液中水解加快,對比圖1,溫度對PHA 纖維的影響比堿質(zhì)量濃度稍弱一些;在溫度升高的同時增加堿質(zhì)量濃度,會使PHA纖維的減量率增大。
圖2 處理溫度對纖維堿處理效果的影響
2.1.3 處理時間
由圖3可知,延長堿處理時間,也會使PHA 纖維的減量率增大,對比圖1,處理時間對PHA 纖維的影響較堿質(zhì)量濃度??;堿質(zhì)量濃度一定時,延長處理時間對PHA纖維的減量率影響不大。
圖3 處理時間對纖維堿處理效果的影響
綜合以上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減量率為7%的實驗條件:NaOH 1 g/L,處理溫度80 ℃,處理時間30 min;減量率為15%的實驗條件:NaOH 2 g/L,處理溫度80 ℃,處理時間30 min。
2.2.1 物理性能
如表1所示,堿處理對纖維的強力損傷很大,損傷程度隨著堿質(zhì)量濃度的增加而增大,說明PHA 纖維在堿溶液中易水解而變脆,因此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應(yīng)注意堿用量,避免PHA纖維的過度損傷。
另外,因為堿溶液破壞了PHA纖維的酯鍵,使得堿處理后的PHA 纖維親水基團(如羥基、羧基等)暴露在外側(cè),因而增大了PHA纖維的回潮率,但是增幅不明顯。
表1 堿處理對PHA纖維強力和回潮率的影響
2.2.2 染色性能
由表2可知,經(jīng)過堿處理后的PHA 纖維上染率有一定提高,但是提高幅度不明顯。
表2 堿處理前后PHA纖維的上染率
由圖4可知,未堿處理、減量率7%和減量率15%的PHA纖維K/S值隨波長變動的曲線基本一致,最大波長處的K/S值相差不大,說明堿處理對PHA纖維的表面得色量影響較小。
圖4 堿處理對PHA纖維表面得色量的影響
2.2.3 形貌特征
如圖5a所示,未經(jīng)堿處理的PHA纖維表面光滑,粗細均勻,表面光澤好;如圖5b和圖5c所示,經(jīng)過堿處理后的PHA 纖維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凹坑和被腐蝕的小孔,損傷程度隨著堿質(zhì)量濃度的增加而增大。減量率為15%時,PHA 纖維表面粗糙,損傷嚴重,因此在實際處理過程中要注意堿用量,避免PHA纖維的過度損傷。
圖5 不同堿處理條件處理后的PHA纖維電鏡圖
(1)PHA 纖維的堿處理條件中,堿質(zhì)量濃度的影響最大,增加堿質(zhì)量濃度能夠顯著增大PHA 纖維的減量率;其次是處理溫度,而處理時間的影響最小。
(2)PHA 纖維經(jīng)過堿處理后上染率增加,回潮率增大,但是隨著減量率的增加,強力損失增大,且纖維表面損傷嚴重,因此在實際處理過程中要注意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