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妍華
摘要:在我國戲劇史上丁西林是一道亮麗、獨特的風景線,尤其是在喜劇的創(chuàng)作上比同時期的其他作家取得了更為突出的成就,與此同時丁西林也是我國現(xiàn)代喜劇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的喜劇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他的早期獨幕劇上,丁西林的早期獨幕劇是一種詼諧并且幽默感十足的喜劇,機智和俏皮是其最主要的特色、“二元三人”模式、“軟沖突”、“欺騙”手段的使用是其顯著的特點。
關鍵詞:丁西林;獨幕劇;戲劇語言;戲劇結構;美學追求
丁西林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喜劇創(chuàng)作家,他的早期獨幕劇獨樹一幟,“他被譽為‘獨幕劇圣手、‘喜劇大師以及‘東方的莫里哀。”[1]丁西林早期的獨幕劇作品主要有《一只馬蜂》、《壓迫》、《酒后》、《親愛的丈夫》和《三塊錢國幣》等。丁西林是一位現(xiàn)代新型喜劇的多產者,同時也是我國現(xiàn)代新喜劇的開創(chuàng)者。丁西林創(chuàng)作了許多具有獨特風格的獨幕喜劇,同時也帶動了我國喜劇事業(yè)的發(fā)展。他的獨幕劇具有很強的喜劇性,具體體現(xiàn)在人物對白上的詼諧幽默;精巧的結構設計;“中和”的美學追求。
一、幽默的語言特色
在我國現(xiàn)代喜劇創(chuàng)作史上,以丁西林的成就尤為突出。而丁西林之所以能在喜劇創(chuàng)作上有杰出的成就,就是得益于他獨特的語言藝術。丁西林的獨幕喜劇非常重視人物之間的對話,同時可以通過人物的對話來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丁西林語言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他早期所創(chuàng)作的獨幕劇中。
丁西林早期的獨幕劇創(chuàng)作深受“五四”運動的影響,恰巧又正逢新舊思想、白話文與文言文的激烈論戰(zhàn),因此丁西林想用最直白的語言來表達“白話文其實也是一種文學”,故此用“白話文”來烘托喜劇的效果便成為丁西林語言的特色之一,如他的處女作《一只馬蜂》就是以“白話文”的方式完成的?!兑恢获R蜂》的全文語言亦莊亦諧,故事的發(fā)展是由一封信件導致的母子之間的沖突。這封信件是由吉老太太一邊口述,吉先生一邊用白話文的形式來謄寫,兩個人之間的對話會讓觀眾體會到吉老太太這種封建舊思想和吉先生代表的新思想之間的不合拍。如:
“吉先生:你一面說,我一面寫吧。一定下星期二動身么?
吉老太太:喔,已經不是日子,還再不動身。”[2]
“吉先生:(念信)二妹覽:‘已經不是日子,還再不動身!母親說?!?/p>
吉老太太:這是寫的什么?
吉先生:這是寫信的一個帽子?!盵3]
“吉老太太:(笑)喔,你們現(xiàn)在寫信,都是這么寫么?
吉先生:這是最時行的直寫式的白話文,有一句,說一句?!盵4]
劇情發(fā)展到這里,觀眾都會帶著既好笑又認真的心態(tài)來觀賞,就像朱光潛所說:“高度的幽默和高度的嚴肅?;梢黄蛔I一笑,除掉助興和打動風趣以外,還有一點深刻雋永的意味,不但可耐人尋思,還可以激動情感,笑中有淚,譏諷中有同情。”[5]這里的吉老太太和吉先生的對話亦莊亦諧,兩個人的對話就讓人忍不住想笑,而當吉先生明知道吉老太太那句:‘喔,已經不是日子,還再不動身!是回答的他上一句話:‘一定下星期二動身么?卻故意寫進了信里,吉先生這樣的舉動會引得觀眾會心一笑。后面當吉先生把寫好的信讀給吉老太太聽的時候,吉老太太對于吉先生把那句‘喔,已經不是日子,還再不動身!寫進信里表示不解,而吉先生則以這是現(xiàn)在非常流行的一種文體為自己狡辯。這樣的對話更能體現(xiàn)出兩個人這種新舊思想上的碰撞,吉老太太代表的是舊思想,對白話文并不是很懂,所以對吉先生的狡辯之詞也沒有懷疑,同時也能看出吉老太太深受舊思想的影響,也會讓觀眾在笑的同時對老太太這樣的深受封建舊思想禁錮的人感到同情。
“機智幽默”是丁西林語言的又一特色?!俺錆M機智和幽默趣味的語言,構成他的質樸、明凈、諧趣、含蓄的現(xiàn)實主義喜劇風格,也豐富了現(xiàn)代喜劇創(chuàng)作的成果。”[6]如在《三塊錢國幣》的開頭,吳太太因為李嫂打破了她的一個心愛的花瓶從而展開了一段哭窮的臺詞,隨后作者安排揚長雄模仿吳太太的口吻也來了一段相似的臺詞來為李嫂辯解:
“吳太太:窮人,窮人,這個年頭,哪一個不窮呃,哪一個不是窮人呃?白米賣到六十塊錢一擔,豬肉一塊五毛錢一斤,三毛錢一棵白菜,一毛錢一盒洋火?!盵7]
“揚長雄:(用剛聽到的口吻)這個年頭,自來水筆,賣到六十塊錢一支,鋼筆頭兩塊錢一打,九毛錢一瓶墨水,一毛錢一支信封?!盵8]
這里吳太太其實是假哭窮,她的這句話實際上包含了三層含義:第一,李嫂是窮人,其實大家都是窮人;第二,我沒有欺負李嫂,她打破了我的花瓶,理應賠錢給我;第三,揚長雄為李嫂的辯解一點道理也沒有。說白了吳太太的目的就是想逼迫女傭賠錢給她。而隨后揚長雄的這段相似的臺詞看似是埋怨,實際上是對吳太太的這段話的譏諷。我們都知道在民國時代,三塊錢對于像李嫂這樣的平民意味著要打工好久才可以賺得到,而吳太太明知道李嫂沒有錢,還要說這樣的一段話來變相朝李嫂要打碎花瓶的錢,所以作者在后面安排揚長雄說了一句和吳太太相似的臺詞,這句臺詞實際上是在諷刺吳太太這種欺壓窮人的闊太太,而話語中卻又蘊含著幽默。這種語言上的幽默在另一部作品《親愛的丈夫》中讓人印象更加深刻。劇中原先生對詩人定義的一番精彩論說叫人拍案叫絕:
“原先生:你們老爺是怎樣的一個人,你知不知道?
老劉:不知道。
原先生:啊,你們老爺是一個詩人。你知不知道怎么樣叫做詩人?啊,你不知道。一個詩人是,人家看不見的東西,他看得見;人家看得見的東西,他看不見;人家想不到的東西,他想得到;人家想得到的東西,他想不到;人家做得出的事,他做不出;人家做不出的事,他做得出?!盵9]
這句看似像繞口令一樣的話語不僅襯托出原先生的機敏,還很簡練的概述出一個詩人的整體特征,為故事的發(fā)展做了鋪墊。
二、精巧的結構設計
“丁西林的獨幕劇創(chuàng)作多是以‘誤會和‘欺騙作為營造喜劇效果的情節(jié)基礎,劇中的雙方由無意的誤會或者有意的欺騙來引起沖突,到尾聲才證明原來只是一場誤會,從而產生喜劇效果?!盵10]“欺騙”是丁西林展示幽默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如《一只馬蜂》和《壓迫》這兩部獨幕劇,都運用了“欺騙”的手段,既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又營造了一種濃烈的喜劇氛圍。
《一只馬蜂》中的吉先生、余小姐和吉老太太之間的沖突,是新舊兩種思想的沖突。吉先生和余小姐一方體現(xiàn)的是現(xiàn)代青年男女的一種新的愛情觀,他們所追求的是自由的戀愛,但是卻沒有與舊思想的愛情婚姻觀相抗衡的能力,所以只好用“說謊”的方式來曲折的表達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而另一方面,急于為兒女操辦婚姻大事的吉老太太卻始終都被蒙在鼓里,處于被欺騙的狀況中,但老太太卻并不覺得苦,反倒是樂在其中。一個是在現(xiàn)代新思想的影響下追求自由戀愛和理想人生的青年男女,因為當時社會的一系列因素導致兩個人的愛情受阻而無奈下選擇了以“說謊”的方式來表達愛情;一個是“急于為兒女婚事幫忙”的母親,對兩個人的事毫不知情,處于一種被欺騙的狀態(tài),而產生的誤會以及在此劇的最后一處,當吉先生趁余小姐不防抱住她的時候,由于吃驚所以余小姐便大喊了一聲:“喔”,引來了老太太和仆人,這時余小姐說:“喔,一只馬蜂”,導致了這樣出乎意料的劇情的反轉。作者就是利用這種“欺騙”的手段讓讀者們恍然大悟,從謎團中清醒過來,明白真相后,放聲一笑,獲得喜劇的快感。
又如《壓迫》中,這種“欺騙”手段的運用更是爐火純青。《壓迫》這部獨幕劇講述的是由租房而引發(fā)的一場風波,房東太太不想把房子租給一個沒有家室的人,而房東太太的女兒卻與母親的意愿相悖收下了男房客租房子的定金,從而引發(fā)了房東太太和男房客關于“退房”與“不退房”的沖突。而此時一位女房客的出現(xiàn),謊稱是男房客的妻子并幫男房客租下了房子。這種“欺騙”的運用,雖然使劇作增添了些許的喜劇色彩,但是在笑的同時,又讓人感到心酸,連租個房子都要有特殊的規(guī)定,而且最后的解決辦法還是利用了“說謊”的方式才使得劇中的兩個人最后都租到了房子。這種“笑中有淚”的故事結構引發(fā)讀者深刻的思考。
在丁西林早期的獨幕劇創(chuàng)作中“二元三人”模式的運用是其又一特色。丁西林的獨幕劇,大多故事情節(jié)非常簡單,而且脈絡也非常清晰,人物都基本遵循“二元三人”模式?!岸恕蹦J绞侵竿苿庸适虑楣?jié)發(fā)展的主要是三個人(A、B、C),其中A與C之間發(fā)生了矛盾,導致了戲劇的生成和發(fā)展,第三人B則起著結構性的作用,是打開戲劇死結的一個重要角色。這種模式的運用是丁西林最擅長的,劇本的出場人物往往都被壓縮到了最大的限度,如《酒后》中的丈夫、妻子與客人,《壓迫》中除了作為主要人物的男房客、女房客、房東太太以外也不過是五六個人而已,但是“構成戲劇沖突,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還是人,第三者只是起著結構性的作用,或者引發(fā)矛盾,或者提供解決矛盾的某種契機。”[11]
《壓迫》就是“二元三人”模式中最典型的創(chuàng)作,故事的發(fā)展是因為房東太太只愿意把房屋租給有家眷的客人,而房東太太的女兒卻不喜歡帶有家室的人租房子,所以女兒根據(jù)“同性相斥”的原則只愿意單身的男房客租房而引發(fā)的一場鬧劇。男房客恰巧在女兒在家的時候,付了租房子的定金,而倒霉的是,搬來的這一天卻意外的碰到了房東太太在家。于是,房東太太根據(jù)她定下的租房規(guī)矩,非要把男房客趕走。而男房客則聲稱“你收了我的定金,就一定要租房給我”的道理,一定要把房子租下不可。兩個人都不肯退讓一步,最后形成了僵局。于是這個時候,作者便安排了“第三個人”——女房客,由她來扮演一個打開這種僵局的角色。女房客是一個非常知性又很聰慧的職業(yè)女性,在和男房客的幾次談話后,弄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后,想出了用“說謊”的辦法,即由自己假扮男房客的妻子以達到房東太太的要求,這樣便使得問題迎刃而解,打開了戲劇的死結。
戲劇的創(chuàng)作是需要沖突的,這樣才會使劇情跌宕起伏。“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選擇某種特定的時刻,截取生活中的若干橫斷截面,從而造成集中而又強烈的戲劇沖突是戲劇文學在題材上處理的重要特點?!盵12]丁西林在早期的獨幕劇中所設置的沖突并非是那種刀光劍影、血肉橫飛、非要拼個高低勝負的硬碰硬的沖突,而是微風細雨、軟碰撞式的“軟沖突”。
在早期的獨幕劇《酒后》中就體現(xiàn)了這種“軟沖突”,《酒后》中展現(xiàn)了由丈夫和妻子共同組成的幸福美滿的家庭,只是因為“第三人”的出現(xiàn)——一位善良又很不幸的“客人”,引發(fā)了“夫”與“妻”之間的一場頗有情趣的沖突。這位客人因為喝醉了酒,倒在了客廳的沙發(fā)上熟睡,妻子對這位在婚姻上不幸的“客人”深表同情,因而想得到丈夫的應允,當著丈夫的面,想趁著“客人”酒后熟睡的情況下,偷偷地去親吻這位“客人”,隨后在丈夫的勉強同意下,妻子卻因為害羞和害怕而放棄了這樣的舉動,夫妻兩個人的感情又恢復到了平靜。愛情是自私的,而劇中的妻子的一個異想天開的“念頭”,卻導致了夫妻兩個人之間的一場“軟沖突”。軟沖突可以使矛盾趨于軟化,不會讓矛盾的雙方拼個你死我活,勝負高低,劇中的夫與妻雖然因為第三人的出現(xiàn)而導致了兩人之間的矛盾,但是最后還是以一種溫和的方式讓兩個的感情又恢復了平靜。
三、“中和”的美學追求
每一個劇作家在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時,都有自己所堅持的美學追求,我們可以把同為喜劇大師的另一位作家陳白塵與丁西林進行一個對比,在這樣的對比中我們能夠更深刻的去體會丁西林美學價值的與眾不同。
陳白塵的喜劇敢于揭露政治的黑暗、鞭撻社會的丑惡,這是陳白塵喜劇創(chuàng)作的基本思想?!皬娏业貎A向光明的人,總會對黑暗加以無情的暴露?!盵13]陳白塵不斷強調:“我熱愛光明?!盵14]正是因為秉著這樣的創(chuàng)作原則,才使陳白塵的戲劇在創(chuàng)作中,對社會中的黑暗勢力和丑陋的統(tǒng)治者進行了正面的抨擊,并且絲毫不留情面地對他們進行鞭撻?!爱斔两诜从超F(xiàn)實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忘了利害,無視顧忌,無情地把一個赤裸裸的現(xiàn)實剝脫出來?!盵15]同時,陳白塵的戲劇也受到了果戈理的影響。果戈里提出了:“作家應該敢于揭露那時時刻刻呈現(xiàn)在眼前的冷漠的人所看不到的一切,揭露那充滿在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駭人聽聞的污穢的瑣事,揭露那冷酷的、隘狹的、常見的性格的全部本質,而且敢于在全體人民面前用鋒利的刻刀把這一切都突出而鮮明地刻畫出來?!盵16]果戈里的這種戰(zhàn)斗精神正是當時我國社會所迫切需要的一種精神,同時也是我國作家所需要的一種創(chuàng)作精神。
陳白塵的杰出之作《升官圖》正是以這樣的精神創(chuàng)作的?!渡賵D》是寫于抗戰(zhàn)勝利后不久的一部三幕喜劇,體現(xiàn)了“五四”以來的現(xiàn)實主義喜劇的杰出成就。本劇是通過寫兩個強盜的“升官夢”,把一個小縣城的骯臟官場交易真實地展現(xiàn)在舞臺上,勾勒出一幅貪贓枉法、鮮廉寡恥以及真理良心泯滅的丑陋畫面,對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腐朽的、反動的官僚政治進行了深刻地揭露和辛辣諷刺。
與陳白塵相反,丁西林的早期獨幕劇,則并沒有用這樣非常激進的方法去創(chuàng)作?!岸∥髁值膭?chuàng)作出發(fā)點不是社會、歷史、現(xiàn)實中的“問題”,他不是以“懲惡揚善”的倫理道德家的眼光,而是以一個戲劇家的直覺,去發(fā)掘生活中的喜劇因素?!盵17]丁西林喜劇的主要美學風格是中和,在喜劇的領域,他探索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丁西林在戲劇的沖突上,刻意表現(xiàn)的是軟沖突,而不是勢不兩立的,非要拼個你死我活的硬沖突;在矛盾沖突的解決上,采取的是非常委婉、非常溫和的“欺騙”手段,而非極其暴力的、一針見血的手段;劇作營造的是“雙贏”的結局,而并不是非要最后斗個魚死網破,以一方的勝利為標志的結局;作品追求的是幽默詼諧、機智的語言,而不是那種具有辛辣諷刺風格的語言。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的形成是由于丁西林有自己的一種面對人生和世界的價值觀以及不同的審美取向——“中和”之美?!岸∥髁肿非蟮氖呛椭C與平衡,是互補,是相對的一種合理性。因為世界上的事物不是絕對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盵18]丁西林在解決喜劇沖突時,打破了常規(guī)的思維,不是以一方的勝利或者一方的失敗作為戲劇的結局,而是選擇了一種能夠讓雙方都皆大歡喜的結局,即“雙贏”的結局。讓雙方都能夠得償所愿,這樣的結構在《壓迫》中就有體現(xiàn)。房東太太因為男房客單身的原因要求其退房,男房客則因為其女兒既然收了定金就一定要租房,而戲劇最終因為女房客加入并且謊稱是男房客的妻子,從而虛構了這樣的一個假的事實。這樣房東太太也只好作罷,男房客也因此符合了租房的條件。這樣,男房客也最終租到了房子,而房東太太也始終都認為自己沒有讓步,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租房原則,結局是皆大歡喜。
又如丁西林的處女作《一只馬蜂》,劇中的吉先生和余小姐在面對有著封建傳統(tǒng)婚姻思想的吉老太太時,并沒有非常強勢的表達各自的愛慕之情,而是一直都虛與委蛇、逢場作戲,并且以“說謊”的方式來欺騙吉老太太,讓自己的愛情之花悄悄地在底下開放,這也是能夠體現(xiàn)軟沖突的一方面。“軟沖突的設定,一方面可以讓丁西林對現(xiàn)實社會中的不合理現(xiàn)象進行溫柔的批判和譴責;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這樣情節(jié)的設定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它會使丁西林的作品缺少了對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和深刻的認識,也使其作品缺乏力度?!盵19]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廣大人民群眾缺乏一種勇氣,人們往往在黑暗勢力的面前,呈現(xiàn)的是妥協(xié)和害怕,不敢去反抗,而且對新的文化也更是不愿去接受,人們的精神基本上是處于一種麻木的狀態(tài)。這就需要我們的作家用自己的作品去抒發(fā)對黑暗勢力的不滿之情并且無情地去鞭撻那些腐朽的統(tǒng)治階級的丑陋嘴臉。如果不能對社會現(xiàn)實進行深刻的批判和認識,作品也就失去了它自身的作用,就會成為一種供讀者娛樂消遣的書刊。
正是因為丁西林的這種獨特的“中和”美學追求,才使他能夠以寬容的眼光去看待這時間的萬物,善于用自己博大的胸襟去寬容人間的一切,既用笑聲去告別過去,也用笑聲去迎接嶄新的未來。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一直把丁西林看作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喜劇創(chuàng)作家并賦予其崇高的榮譽的原因。
參考文獻:
[1]徐翔.中國現(xiàn)代作家評傳·第二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156.
[2][3][4][7][8][9]丁西林.一只馬蜂[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4,5,5,75,76,21.
[5]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第二卷[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134.
[6]莊浩然.在幽默諷刺的笑聲中再現(xiàn)現(xiàn)實——談丁西林的喜劇風格[J].福建師大學報,1981(4):72.
[10]王書仙.論丁西林獨幕劇喜劇性的藝術表現(xiàn)[J].新世紀劇壇,2011:13-14.
[11][12]朱慶華.丁西林早期獨幕劇的藝術魅力[J].甘肅社會科學報,2003(5):33,40.
[13][14][15]胡德才.論陳白塵的諷刺喜劇[J].戲劇雜志,1999:6,6,6.
[16]轉引自胡星亮.果戈理與中國現(xiàn)代喜劇[J].南京大學學報,1991(3):78.
[17]錢理群.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138.
[18][19]朱偉華.丁西林早期戲劇研究[J].文學評論,199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