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特特
樓婷婷是我的鄰居,大我一歲。她留過級,后來插班和我做了同學(xué),成績?nèi)圆缓谩?/p>
那天晚上,我們結(jié)伴回家。
她垂頭喪氣:“你說,以后我們能干什么呢?”
“我想當(dāng)三毛。”我踢著石子。
“我呢?”她自嘲道,“拉板車?掃廁所?”不知為何,聽來分外憂傷。
樓婷婷解壓的方式是做手工。她將一塊花布裁成幾片,分別裹上棉花,縫合、組裝后,就是頭和四肢。再用兩粒黑扣子做眼睛,將黑毛線搓成頭發(fā),或扎,或披;等她給娃娃貼上絨布紅嘴唇,就大功告成了。
中考結(jié)束,她送給我一個她做的娃娃。
樓婷婷讀技校的最后一年,在工廠實習(xí),她的工作是搬洗衣機。
一天,她興奮地跟我說,婦女節(jié)有個比賽,她獲獎了,參賽作品是布娃娃。她說:“幼兒園園長好喜歡我的娃娃,問我有沒有時間教他們的老師做。”
“或許,你從此就能去幼兒園工作呢?”我啟發(fā)她,“總比在車間搬洗衣機舒服吧?”隨后,她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她說,她最擅長的事,就是哄一堆孩子開心。她從小就享受做孩子王的感覺。她終于成了幼兒老師??墒莾赡旰?,幼兒園撤銷了。
于是,她辦了“買斷”。她說,要辦自己的幼兒園。她把買斷的錢全拿來,爭取到父母親友的支援,再抵押了房子,集合過去一起進修、工作的小伙伴,從8個學(xué)生開始,現(xiàn)在,小一、小二、小三,加上托班,有幾十個孩子。
前年,她不知用什么方法,加入了一個國際連鎖,去國外培訓(xùn)了幾個月,學(xué)成歸來,常用詞已是“自然”“天性”“釋放”。
“我們幼兒園崇尚自然,玩具我們提倡布藝,都是我們的老師自己手工制作的。我們也提倡孩子們和我們一起做,用手工釋放壓力?!睒擎面谜Z速很慢,聽起來溫和、可靠。
樓婷婷帶我參觀她的幼兒園,在室外活動場所,我看到一位老師正彎著腰和一個小姑娘說著什么。
“我睡覺沒有得第一名。”等我們走近,仍聽見小姑娘在抽噎。
樓婷婷喊她的名字,摸她的頭:“上午玩具收拾得又快又整齊。第一名當(dāng)然好,但如果不能樣樣都好,就喜歡什么,把那一樣做好,也不錯?!?/p>
(摘自《文苑》201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