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新
我的兒子小可,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今年12歲了,與我們待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3個月。
兒子該上中學了,我們想讓他上個好點的學校,就給兒子的舅舅打電話,讓兒子去他們家住,在縣城上學。兒子的舅舅在縣城修電動自行車,他去省城學修車技術的時候我們出過一筆錢,因此兒子的舅舅很痛快地答應了。
兒子一直想要輛山地自行車,在電話里我們答應了他,打算作為生日禮物給他帶回去。我們去商店一問,好點的好幾千,差點的也要上千,這完全在我們的預料之外,所以一直沒舍得買。兒子生日到了,只好騙他說因為工作太忙回不去,什么時候回去一定把自行車帶給他。這一拖就是3年。這3年我們連春節(jié)也沒敢回。
在電話里聽說要去縣城讀書,兒子十分興奮,又提起了買自行車的事,從我們村到縣城有20多里路,兒子說有了自行車來來回回方便。我和妻子商量,兒子上中學了,學習成績也不錯,為了鼓勵兒子,等他再過生日的時候我們就回去一趟,把自行車給他帶回去。我們把這個消息告訴兒子,但兒子并沒顯得多么高興,而是說誰知道你們說話算不算數?我和妻子立即在電話里搶著對兒子表示:這一次決不會變卦。
兒子在縣城讀書了。我們知道兒子的舅舅租了一間臨街的屋,既是修車鋪又當家住,不僅街上吵,修車的時候也少不了叮叮當當聲,環(huán)境肯定好不了。我們不放心,打電話問兒子的舅舅兒子適應不適應。兒子的舅舅說兒子很自覺,他那里雖然環(huán)境不好,但并沒影響兒子學習,我們這才放心了。
兒子的生日漸漸近了,我們狠狠心給兒子買了一輛山地自行車,當我們收拾行李準備上路的時候,兒子突然來了一封信,信上說他不要自行車了,只要他過生日的時候我們回去,跟他去一趟學校他就滿足了。
山地自行車裝在一個大紙箱里,坐火車怕不好帶,我們就選擇了長途汽車。要坐30多個小時的車,在車上我們又想起了兒子的信,我們開始猜想:兒子為什么突然不要自行車了?而他要我們跟他去學校又是為什么?
兒子在學校被人欺負了,要我們給他報仇?這個答案很快就被我們否定了,因為兒子從沒跟人打過架,不會招惹這樣的是非。兒子損壞了學校公物,學校要他賠償?那也沒必要讓我們去學校,他寫信讓我們寄錢給他就是了。兒子猜出了我們因為舍不得給他買自行車才一連3年沒回去,所以提出不要自行車,這樣我們就能回去了?還有就是兒子在學校受到表揚,大紅榜貼在學校的櫥窗里,兒子讓我們去學校是想讓我們看看大紅榜......
猜來猜去,實在忍不住,就給兒子的舅舅打了電話。兒子的舅舅聽了我們的問題一頭霧水,半天沒說話,后來我們聽到一陣叮叮當當響,大概他又忙開手里的活了。響了一陣,兒子的舅舅說,你們還是回來問他本人吧,電話就掛斷了。
經過差不多兩夜一天的跋涉我們終于到站了,我們當然先去兒子的舅舅家,上午10點多鐘,兒子還沒放學。見我們回來,兒子的舅媽忙著去做飯,我們忙著從包里往外掏禮物。不一會兒兒子放學回來,給兒子買的自行車裝在紙箱里我們沒往外拿,想看看兒子的反應。兒子果然沒提要自行車的事,而是說下午讓我們跟他去趟學校。我們問兒子去學校干什么,兒子不說,我們一肚子心思吃完了飯。
下午,我們跟兒子去學校,兒子一只手拉著媽媽一只手拉著我。學校不遠,走進學校大門,很多孩子都在外面玩耍,女孩子在跳皮筋,男孩子你追我我追你。
對著校園,兒子突然大喊了一聲:
“我也有爸爸媽媽!”
那一刻校園里突然安靜下來,許多孩子都停下來看著我們,我看看兒子,兒子臉上滿是自豪,眼里卻流著淚。
(編輯 ?紫菀/圖 ?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