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神經內科,上海 200127
線粒體腦肌病伴高乳酸血癥和卒中樣發(fā) 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MELAS)綜合征是線粒體腦肌?。╩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ME)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1],其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F(xiàn)有研究提示,MELAS 綜合征是基因突變(m.3243A >G、m.3320A >G、m.3291T >C、m.4450G >A)[2-5]、血管病變[6]、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6]和能量缺乏[6]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由于MELAS 綜合征累及以腦和肌組織為主的全身多個系統(tǒng),臨床表現(xiàn)多樣,缺乏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而易于漏診和誤診,且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預后不良。
本文通過報道1 例MELAS 綜合征患者的診療經過,旨在對MELAS 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診斷和治療進展進行討論。
44 歲男性患者因“對答不切題伴輕度言語含糊10 d”于2018 年7 月9 日就診于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急診。
2018 年6 月29 日,患者家屬發(fā)現(xiàn)患者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對答不切題,伴輕度言語含糊。2018 年6 月30 日,患者對答不切題癥狀加重伴失認,而患者對自己的癥狀無自知力,無明顯感覺和運動障礙,無大小便失禁。
2018 年7 月1 日,患者至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公利醫(yī)院就診,急診頭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顯示左側顳頂葉急性腦梗死以及第五、六腦室形成,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顯示無明顯異常。2018 年7 月2 日腦電圖檢查未見異常。2018 年7 月5 日頸動脈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雙側頸動脈內膜毛糙合并左側頸總動脈分叉處低回聲斑塊形成;心臟彩超檢查顯示二尖瓣少量反流,肺動脈收縮壓升高合并三尖瓣少量反流。2018 年7 月6 日24 h 動態(tài)心電圖提示基礎節(jié)律為竇性心律?;颊咴谠撛鹤≡浩陂g,接受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以及改善微循環(huán)治療,但是其癥狀無明顯改善。
2018 年7 月9 日,患者就診于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急診,由神經內科醫(yī)師接診。入院查體結果:神志清晰,表情略淡漠,反應遲鈍,存在定時定向障礙,計算力下降,近事記憶力減退,構音略含糊;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瞳孔直徑為2.5 mm,對光反應靈敏;鼻唇溝對稱,伸舌居中;頸軟,四肢肌張力正常,四肢肌力為Ⅴ級;雙側軀體感覺正常,雙側腱反射正常;雙側巴賓斯基征(-),雙側克尼格征(-);雙側指鼻試驗(-);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為3 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評分為15 分。
2018 年7 月10 日頭顱MRI 顯示左側顳頂葉急性腦梗死以及第五、六腦室形成(圖1A~1H),MRA 顯示無明顯異常;腦電圖檢查未見異常;頸動脈超聲檢查顯示雙側頸動脈內膜毛糙合并內中膜增厚(厚度為1.1 mm);靜息狀態(tài)下,心臟彩超檢查未發(fā)現(xiàn)明顯異常;24 h 動態(tài)心電圖提示基礎節(jié)律為竇性心律;實驗室檢查:糖化血紅蛋白為9.1%,血清免疫相關抗體(-),梅毒確診試驗(-),甲狀腺功能未見明顯異常。
住院期間,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聯(lián)合硫酸氫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調節(jié)血脂、注射用泮托拉唑鈉抑制胃酸、長春西汀改善微循環(huán)、注射用前列地爾改善循環(huán)以及羥乙基淀粉130/0.4 氯化鈉注射液擴容治療,同時接受鹽酸舍曲林治療以改善情緒,以及鹽酸多奈哌齊治療以改善認知功能。出院診斷為腦梗死,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病因分型為原因不明,牛津郡社區(qū)卒中計劃(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臨床分型為部分前循環(huán)。
圖1 1 例MELAS綜合征患者的頭顱MRI。A~:2018 年7 月10 日頭顱MRI。A:T1 加權像;B:T2 加權像;C:液體衰減反轉恢復序列T2 加權像;D:彌散加權成像;~:頭顱MRI 液體衰減反轉恢復序列T2 加權像的不同斷層。I~L:2018 年10 月13 日頭顱MRI 增強液體衰減反轉恢復序列T2 加權像的不同斷層。
出院后1 周,患者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四肢抽搐伴雙眼上翻,短暫意識喪失1 min 后緩解,無惡心和嘔吐,無大小便失禁,遂至外院就診,給予注射用丙戊酸鈉抗癲癇治療。
2018 年9 月25 日患者在無明顯誘因下再次出現(xiàn)四肢抽搐伴雙眼上翻,短暫意識喪失,無惡心和嘔吐,無大小便失禁,遂再次至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神經內科就診,收治入院。入院查體結果:神志清晰,定時定向正常,構音略含糊;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瞳孔直徑為2.5 mm,對光反應靈敏;鼻唇溝對稱,伸舌居中;頸軟,四肢肌張力正常,四肢肌力為Ⅴ級;雙側軀體感覺正常,雙側腱反射正常;雙側巴賓斯基征(-),雙側克尼格征(-);雙側指鼻試驗(-)。
2018 年10 月13 日頭顱MRI 增強掃描(圖1I~1L)+MRA 顯示左側顳枕頂葉皮質梗死伴少許出血可能,左側大腦后動脈遠段粗細不均且局部顯示不清;腦電圖檢查提示左側半球α 指數(shù)<右側半球α 指數(shù);實驗室檢查:腦脊液及血清自身免疫抗體(-),副腫瘤抗體(-),中樞神經系統(tǒng)脫髓鞘疾病相關抗體[抗視神經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IgG 抗 體、抗 髓鞘少突膠質細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抗體、抗髓鞘堿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抗體]和抗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抗體(-),抗神經節(jié)苷酯相關抗體(-),抗NF186 抗體和NF155 抗體(-)。鑒于患者存在顱內病變(考慮炎癥病變可能),給予左乙拉西坦口服治療(0.5 g/次,2 次/d)。
出院后,患者仍有數(shù)次癇性發(fā)作,癥狀與首次發(fā)作時相同。每次發(fā)作后,患者均在外院接受注射用丙戊酸鈉和地西泮抗癲癇治療。
2019 年3 月5 日,患者出現(xiàn)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為進一步診治入住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神經內科。入院查體結果(癲癇發(fā)作控制后):神志清晰,構音略含糊,定時定向正常;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瞳孔直徑為2.5 mm,雙瞳孔對光反應靈敏;鼻唇溝對稱,伸舌居中;頸軟,四肢肌張力正常,四肢肌力為Ⅴ級;雙側軀體感覺正常,雙側腱反射正常;雙側巴賓斯基征(-),雙側克尼格征(-);雙側指鼻試驗(-)。
入院后,為排除自身免疫性腦炎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脫髓鞘疾病,建議患者接受腰椎穿刺腦脊液檢查,但患者拒絕,遂只對血液樣本進行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自身免疫抗體(-)、副腫瘤抗體(-)、中樞神經系統(tǒng)脫髓鞘疾病相關抗體(-)、抗GFAP 抗體(-)、抗神經節(jié)苷酯相關抗體(-)、抗NF186 抗體和NF155 抗體(-)。血清感染病原體宏基因檢測結果:表皮葡萄球菌(高豐度,序列總數(shù)為2062)。頭顱MRI 增強掃描顯示左側顳枕頂葉皮質梗死可能性大,建議結合臨床進一步檢查并隨訪。頭顱MRA 顯示顱底動脈環(huán)較為清晰,雙側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和大腦后動脈及其分支走行正常,左側大腦后動脈遠段粗細不均且局部顯示不清。腦電圖檢查提示左側半球α 指數(shù)<右側半球α 指數(shù)。為排除ME,完善頭顱磁共振波譜(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MRS)和線粒體疾病相關基因測序。頭顱MRS 顯示左側顳葉病灶未見明顯惡性征象。線粒體疾病基因檢測結果提示m.3243A >G(表1)?;颊咦罱K診斷為ME(MELAS 綜合征),給予左乙拉西坦控制癲癇,阿卡波糖和格列齊特控制血糖,銀杏二萜內酯和長春西汀改善循環(huán),硫辛酸改善代謝。
表1 線粒體疾病基因檢測結果
一項涉及35個家族85 例m.3243A >G 突變MELAS 綜合征患者的研究報道,在為期10.6 年的隨訪后,發(fā)現(xiàn)MELAS 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包括運動不耐受(93%)、胃腸功能紊亂(90%)、聽力喪失(70%)和生長衰竭(40%)等[7];常見的首發(fā)癥狀包括運動不耐受、卒中樣發(fā)作、癲癇、癱瘓和呼吸肌無力,在臨床上大多被誤診為腦梗死、重癥肌無力和癲癇,從而延誤治療。
MELAS 綜合征的核心癥狀是卒中樣發(fā)作,表現(xiàn)為部分的可逆性失語、肌無力和皮質視野缺損等,最終導致進行性加重的神經功能缺損[8]。MELAS 綜合征患者也可以表現(xiàn)出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可能與腦卒中導致皮質損傷有關[9]。此外,MELAS 綜合征的首發(fā)癥狀也可表現(xiàn)為癲癇,發(fā)作形式多樣且可共存,其中全面性強直陣攣發(fā)作最為常見,可進展為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也可表現(xiàn)為局灶性發(fā)作繼發(fā)全面發(fā)作[10]。癲癇首次發(fā)作時的年齡越小,越易進展為耐藥性癲癇[11]。腦電圖檢查大多可見非特異性改變或發(fā)作間期癲癇樣放電。卒中樣病灶可能是誘發(fā)癲癇發(fā)作的重要因素,癲癇和卒中樣發(fā)作可互為因果[12]。MELAS 綜合征患者的頭痛以反復發(fā)作的劇烈搏動性頭痛伴嘔吐為主,可誘發(fā)卒中樣發(fā)作,且發(fā)作期間頭痛加重[13]。
肌無力和運動不耐受等癥狀也是MELAS 綜合征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其中1/4 的兒童病例表現(xiàn)為運動發(fā)育延遲[14]。
MELAS 綜合征患者在病程早期還可出現(xiàn)進行性聽力下降,聽力受損程度與線粒體功能紊亂嚴重度相關[15]。此外,MELAS 綜合征患者也可合并其他神經系統(tǒng)癥狀,包括智力障礙、精神行為異常、眼肌麻痹、視神經萎縮和共濟失調等[16]。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fā)生大面積腦梗死的中老年患者中,如果腦梗死區(qū)與血管分布區(qū)不相符或大血管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時,需要謹慎考慮MELAS 綜合征可能[17]。精神刺激、感染或過度疲勞均可導致機體能量消耗增加,從而誘發(fā)MELAS 綜合征[11,18]。一些藥物也可導致線粒體功能受損,如布比卡因和β 受體阻滯劑影響呼吸鏈功能,他汀類降低內源性輔酶Q10 水平,巴比妥和氯霉素影響線粒體蛋白合成,雙胍類可升高乳酸水平,因此需要謹慎使用這些藥物。在進行全身麻醉時也需謹慎,避免過度鎮(zhèn)靜而抑制呼吸[1]。
總之,MELAS 綜合征可累及以腦和肌組織為主的全身多個系統(tǒng),臨床表現(xiàn)多樣,缺乏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而易于漏診和誤診,且預后不良。因此,早期識別MELAS 綜合征尤為重要,以期做到早診斷和早治療,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