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柯
唐朝詩人群星璀璨,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各種組隊寫詩,深情款款的CP層出不窮。你對我示愛,我向你告白,應酬喝酒,迎接送別,兄弟雙雙把詩寫,人生種種訴衷腸,愛的小火花直冒。偏偏就是王維和李白不來電,幾無交集,拒不同框。其實,這就是一個路徑依賴的問題。對于詩人來說,文學上的分歧,就是人的分歧,就是性格的分歧,就是信仰的分歧。默認對方不存在,是最高的不爽,也是相同等級的同行如敵國。
李白是非常迷戀仙家范兒的。他寫詩提到神仙道家的地方俯拾皆是。有學者研究,李白還拜過天師,接受道箓,連青綺冠帔他都有。還煉丹養(yǎng)氣,追求成仙。但李白癡迷修道成仙之外,也沒放棄成佛,他有一首《答湖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后身?!币彩莻€佛門愛好者。
都知道王維是詩佛,字摩詰,就是取自《維摩詰經(jīng)》。茹素信佛對于王維來說,是對外的主要形象。王維早年是學佛之余,熱衷問道。他寫過《贈東岳焦煉師》和《贈焦道士》:“海上游三島,淮南預八公。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壺中??s地朝朱闕,行天使玉童?!?/p>
他們早年的行為做派,就這么相似。但是,早年間的腳踏兩只船,不代表最終的信仰。安史之亂的磨難失意,兩個人都經(jīng)歷倒霉了。王維說自己晚年好靜,萬事不關心,其實他關心生老病死的解脫。李白寫寂寞無所歡,跪進雕胡飯,在他的方寸靈臺內(nèi),終于承認了一生的慚愧。打坐參禪的人和大醉至死的人,各玩各的。王維信佛,李白信道。一個人最終選擇什么信仰,呈現(xiàn)什么審美,恰恰是因為他就是那種人。
在李白到處浪蕩的生涯里,寫過一首《嘲王歷陽不肯飲酒》:“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空負頭上巾,吾于爾何有?”歷陽縣的縣丞王先生很仰慕李白,一片誠意請李白喝酒,就因為不喝酒,被李白這么擠對,諷刺東道主葉公好龍,假模假樣學陶淵明,撫琴栽柳,卻不喝酒。其實是個勸酒的反例,一副不喝就是不給我李白面子的嘴臉。
王維也喝酒,但比較少。住在輞川別墅享受人生,半官半隱,寫了《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贈詩的對象,還是那位和他常相伴,一起出詩集《輞川集》的好朋友裴迪。詩里寫“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五柳就是陶淵明的雅稱。陶淵明也是個愛喝酒的人。不過,在王維的詩里,人物角色和行為模式切換了??耧嫶笞淼氖桥岬?,在他面前狂歌抒情。王維崇拜的是陶淵明的剛猛高潔和隱逸,平時他自己的生活是茶鐺、藥臼、經(jīng)案與繩床,素樸澹泊。陶淵明實在太全面、太好用了,誰都可以用。李白拿陶淵明來勸酒擠對,取其沉迷酒精。王維拿陶淵明來自比矜持,取其隱士傲骨??磥砝畎缀屯蹙S的文學價值觀、審美趣味也不合。
再說說他們的文學寫作習慣。王維的《少年行》:“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崩畎滓灿小秱b客行》:“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边@么雷同?那到底是王維抄襲李白,還是李白抄襲王維呢?
其實“俠骨香”這個意象,魏晉時期的張華《博陵王宮俠曲》里就寫了:“生從命子游,死聞俠骨香。身沒心不徵,勇氣加四方?!笨磥砀呤侄加邢嗤奶熨x和敏感度。他們都很擅長從前輩高手那兒尋寶、借鑒、化用。英雄所見略同,但才子跟才子不一定就會惺惺相惜,有時候還會有瑜亮情結。同一個典故,你也引用,我也引用,還用得都很出彩。真討人厭。
李白《俠客行》里,前半截說的“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看起來是在表揚古人,其實是在贊頌自己。這既是李白的大境界,也是李白的短板,世人覺得他驚才絕艷,他自己覺得寫詩就是雕蟲小技,他以為自己文能治國武能安天下,遺憾的是他并沒有當過什么大官輔政,也沒能出征立下什么汗馬功勞。王維《少年行》歌頌的是將軍擘雕虜騎,出征打仗,金鞍白羽,射殺單于。王維單純贊美赫赫威武的將領,自己可不打算跨界去當武將,他就是一介文士。出使邊塞,慰勞軍士,他就是宣慰的角色。
給王維李白做心理分析的話——他們分別代表了世間的兩種人。在王維這種個性的人眼里,李白或許很有才,但就是個沒譜的主;在李白這種個性的人眼里,王維有才,但就是個裝深沉的主。
世人總愛惋惜,為什么他們相互不來電?人有癖好和習性,有難以壓抑的瑜亮情結,也有純粹在趣味上的厭惡。究其本性,李白是放浪形骸,縱情任性,狂飲作樂;王維是克制內(nèi)斂、茹素清修,精致出塵。起初看著像,很快分道揚鑣,涇渭分明。
其實不來電有不來電的好,足以驗證世界的廣闊豐富。李白王維出生于同一年,都是公元701年。二三十歲就佳作迭出,都算是年少成名。王維選了隱士雅居的路子,李白走的是脫靴磨墨的路子。最后都經(jīng)歷安史之亂,卷入斗爭旋渦,判刑坐牢過,人生幻滅過,然后王維步入枯寂,李白走向醉死。一個按部就班辭別人間,一個泛湖撈月淹死。他們兩個人在文藝圈擺了不同的pose,其實殊途同歸。
千年后,李白王維的肉身都化為塵土。他們的詩作,超越了他們本人,是要留給更加心胸廣闊的人,去兼容并蓄,化古為新,成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創(chuàng)造者。
(摘自《愿你從容地生活》清華大學出版社)
素材任意門1·王維李白同題擂臺
少年行·其一
□王 維
新豐美酒斗十千,
咸陽游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
系馬高樓垂柳邊。
少年行·其二
□李 白
五陵年少金市東,
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游何處,
笑入胡姬酒肆中。
【賞析】“少年行”,屬樂府舊題,古代詩人一般以此題詠少年壯志,以抒發(fā)慷慨激昂之情。這兩首詩塑造的都是歡聚痛飲的少年形象,都很成功,兩位少年的形象各有特點。一是視角不同,王詩從酒肆內(nèi)寫到外,李詩從酒肆外寫到內(nèi);二是選擇表現(xiàn)的人物性格重點也不一樣,王詩寫少俠重情重義,李詩寫少俠瀟灑不羈。
素材任意門2·志同道合的宿舍
開學季,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diào)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wǎng),對2002名大學生進行的調(diào)查顯示,83.0%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支持使用大數(shù)據(jù)推薦算法分宿舍,87.6%的受訪大一新生期待體驗大數(shù)據(jù)推薦算法分宿舍。使用大數(shù)據(jù)推薦算法分宿舍,受訪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考慮個人衛(wèi)生習慣(54.3%)、空調(diào)使用習慣(46.5%)和作息時間(41.8%)。61.2%的受訪大學生希望大數(shù)據(jù)分宿舍的同時也要考慮不影響學生多元化發(fā)展。
【適用話題】朋友 志同道合 分道揚鑣
(特約教師 孟凡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