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衛(wèi)東
專家觀點
編輯:本期是關(guān)于醉酒駕駛機動車的案例,您能談?wù)勏嚓P(guān)的法律規(guī)定嗎?
律師:《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規(guī)定:“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并處罰金;……(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第八條規(guī)定:“將《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修改為:“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并處罰金:……(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
可見醉酒駕駛機動車是一種刑事犯罪行為,必然受到刑事法律的處罰。醉酒駕駛是指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是危險駕駛罪的一種,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即明知自己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危害到公共安全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狀態(tài)的發(fā)生。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凡已滿16周歲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成為本罪主體。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guī)定:“機動車是指以動力裝置驅(qū)動或者牽引,上道路行駛的供人員乘用或者用于運送物品以及進行工程專項作業(yè)的輪式車輛,包括大型汽車、小型汽車、專用汽車、特種車、有軌電車、無軌電車等機動車輛?!?/p>
按照《車輛駕駛?cè)藛T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標準,血液酒精含量達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無論是否處于醉酒狀態(tài),駕駛機動車均屬于醉酒駕駛,依照《刑法》以危險駕駛罪定罪處罰。
本案中,羅旭的血液內(nèi)酒精含量達到醉酒駕駛標準,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涉嫌危險駕駛罪。
編輯:李駿是此案中的教唆犯,屬于危險駕駛共犯,能談?wù)労螢榻趟舴缸飭幔?/p>
律師:《刑法》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币簿褪钦f,教唆他人犯罪是一種共同犯罪,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應以主犯論處;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則以從犯論處。
教唆犯罪首先必須有引起他人產(chǎn)生犯罪意圖的教唆行為。比如采用勸說、慫恿、利誘、收買、威脅等方法,將自己的犯罪意圖灌輸給本無犯罪意圖,或雖有犯罪意圖但不堅定的人,使他人接受自己犯罪意圖,堅定犯罪的決心,以達到犯罪的目的。
其次教唆人必須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過失不能構(gòu)成教唆犯。即明知自己的教唆行為會引起他人產(chǎn)生犯罪的意圖,進而實施犯罪,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他人去犯罪。如果由于言詞不慎,無意間說的一些話,引起了他人的犯罪意圖,導致了犯罪的發(fā)生,不能認為是教唆犯。
《刑法》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不滿18周歲的年輕人由于涉世不深,對罪與非罪的理解未必深刻,又意志不堅定,極易成為被教唆對象,同時也說明教唆行為本身具有極大的危害性,為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和預防犯罪,《刑法》專門對此做了規(guī)定。
《刑法》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边@個規(guī)定表明教唆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和《刑法》對教唆犯罪的態(tài)度,被教唆人即使沒有犯罪,若教唆者教唆情節(jié)嚴重,仍難逃法律制裁。
本案中,李駿以語言等方式教唆羅旭醉酒駕車,是案中的教唆犯,屬于危險駕駛罪的共犯,理應接受刑事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