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莫岐老師走進采訪的排練廳,筆者一見到他就想起了20多年前,筆者在電視中看到的雙簧表演。莫岐老師高鼻梁、深眼窩、大耳廓,五官和臉型輪廓的辨識度非常之高。他不笑的時候自帶幽默氣場,笑的時候充滿睿智的光芒。他說起話來,京腔京韻,讓我這北京土著“80后”,也不得不感喟,其實真正的老北京話正在漸漸地消失。并且,他的嗓音富有磁性,高音尖利透亮,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京劇舞臺丑角的念白。當他坐在講臺后面接受采訪,他的身姿談吐、舉手投足,都帶著濃濃化不開的舞臺藝術氣息,這氣息來自他的血液里,來自他的基因里。
雖然莫老自謙只是一位退了休的老藝人,但他的藝術天賦與魅力,真讓人覺得他天生就是演雙簧和喜劇的不二人選。其實在采訪當中,筆者才完全了解,莫老是學曲藝出身,并且和北京曲劇有著將近60年的不解之緣。
莫岐老師1940年生于北京,他中學畢業(yè)后,去了北京玉器廠學徒,每月給16塊錢補助,就在和平門琉璃廠?,F在很多莫岐的同學,都已成為玉器大工匠級別??僧敃r由于前蘇聯撤走了很多的技術設備,莫岐不得不改行去了化肥廠。在化肥廠,莫岐就已經開始了雙簧的業(yè)余表演,并且在廠子里相當有名。用莫老自己的話說,他從小就熱愛曲藝。
后來由于廠子的住宿條件很差,莫岐的關節(jié)受了風濕。他去北京同仁醫(yī)院看病,正巧碰上一個好朋友,告訴他北京曲藝團招生的消息。于是,1961年,莫岐憑著對曲藝的熱愛和一定的功底,順順利利地考進北京曲藝團,成為學員班的插班生,當時班里有已經學了一年曲藝的李金斗、張文順等學生。他進團最開始學習的都是大課,由當時曲藝泰斗級的老先生授課,打下了扎實的曲藝基本功。
此后,原本團里介紹莫岐拜“快手劉”為師,學習戲法。劉老師說收徒弟沒問題,可你得允許我打。團長聽了,出于愛護莫岐,說都解放這么多年了他還惦記著打呢,咱不去了。這樣,莫岐最后學習了滑稽大鼓,他師從著名滑稽大鼓泰斗架冬瓜先生。那時都是到老師家里去學,帶莫岐去老師家的是他的師哥張文順(郭德綱最早的搭檔)。
架冬瓜先生一共就收了兩個徒弟,一個是張文順,一個就是莫岐。那時張文順學習滑稽大鼓已經有一年的時間。莫岐學了一年多以后,轉到了曲劇隊。當時曲劇隊排演工人題材的曲劇《一家人》,其中飾演“二弟”的演員踢足球時把腳崴了。眼看就要公演,救場如救火,最終莫岐頂上,出演了藝術生涯第一個曲劇角色。談到第一次登臺演曲劇,莫岐老師說他那時一點都沒有怯場:“你要登臺害怕,那你還當演員干嗎啊?”
采訪時,莫岐老師介紹曲藝與曲劇的關系。其實最初的北京曲劇演員就是由唱曲藝的藝人組成的,像莫老學的是滑稽大鼓,他的老師架冬瓜唱曲劇里的角色就帶著滑稽大鼓的味兒。要是唱單弦的,唱出來就是單弦牌子曲的味兒。就因為這種多樣性,和多樣性帶來的自由性,所以曲劇好聽、好看、好玩。
不過話說回來,由于北京曲劇的多樣性和自由性,這個劇種也往往被當作戲曲藝術的試驗田。所以莫老再三強調,北京曲劇首先得有個明確的定義才能談繼承、談發(fā)展。莫老認為,北京曲劇的定義應該包含的是類似話劇的表演形式以及“說唱”音樂。這個“唱”,指的是北京的單弦為主,大鼓等為輔的北京地方曲種?!皼]有這個定義,北京曲劇就總被當作試驗品,被試驗得亂七八糟。這樣一個劇種就很難談到繼承和發(fā)展?!蹦蠋熣f道,“全國有那么多的劇種,其實真正的區(qū)別就在于它的唱上,它的方言上?!?/p>
其實北京曲劇最初的形成,是經老舍、魏喜奎、韓德福等先生的努力,將北京的地方曲種融合成一個劇種,形式上是話劇加曲藝的“唱”。所以北京曲劇“唱”的這個地方曲種特色不能丟,這是北京曲劇的根。
“你唱北京曲劇的,如果不會唱單弦,不會唱大鼓,你唱的北京曲劇就沒有北京味兒了。我和王鳳朝先生演《少年天子》的太醫(yī),我倆一張嘴臺下掌聲如雷,為什么???觀眾聽出來了,你們唱的是老腔老調,這才叫曲劇啊?!蹦蠋熣f道,“另外,單弦、大鼓等本身就是民間的說唱藝術,是下里巴人的藝術,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到現在北京曲劇的唱腔仍然是一種說唱藝術,如果有人想創(chuàng)新,仍然得在說唱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你說我不以這個為基礎進行創(chuàng)新,那你創(chuàng)新出來干脆叫一個別的名字得了。因為您創(chuàng)新沒有根,創(chuàng)作出來的藝術從根本上和北京曲劇就沒有多大關系?!?h3>從劇種到一個團,有個好領導很重要
莫岐1960年考入北京曲藝團學員班插班坐科的時候,也正是北京曲藝團發(fā)展特別紅火的階段。那時北京曲藝團(北京市曲劇團的前身)剛剛公私合營,團里的管理更加規(guī)范化。團里成立了藝委會,任何一個劇本都要經過樂隊、演員組、舞美組的共同討論。討論的內容非常細致,乃至劇本的每一句唱詞用什么曲牌,大家都會交換意見,最終將這些意見報到藝委會,藝委會的專家級創(chuàng)作人員,再經過討論,將意見反映給導演。
在音樂方面,當時團里也做了諸多創(chuàng)新的嘗試,例如研究京劇、川劇的打擊樂,嘗試將大鑼大鼓吸收進曲劇樂隊中;嘗試彌補曲劇往往結尾叫不起“尖兒”(意指不夠激烈引不起掌聲)的問題。
與此同時,團里排演大戲的能力顯著提高——當時團里排演了《義和團》等大戲,作為一個小劇團,能夠分出三組隊伍同時演出《箭桿河邊》。
團里排演的《雷鋒》,演出場場爆滿。曲藝團還能夠到天津的“碼頭”,為觀眾奉上北京曲劇。要知道天津觀眾的曲藝審美水平在全國排得上號。而且那時,一些工廠已經出現了業(yè)余的曲劇演出,北京曲劇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現在的廣播電臺幾乎很少能再聽到北京的單弦、大鼓,但那時北京曲劇火,排了一出戲,團里還要考慮給不給廣播電臺。因為大家如果都聽了廣播,誰還來進劇場看戲???
曲藝是文藝輕騎兵,僅就為人民服務這一項來說,北京曲劇也是首屈一指。當時工農兵題材的戲均有涉獵——反映農民題材的是《箭桿河邊》;《祝你健康》是反映工人題材的;《雷鋒》講的是人民解放軍的故事。有關工農兵的這三出戲,莫岐都有參與,而且在《箭桿河邊》中,他還飾演了柱隊長一角。
“有這樣的劇團我能想走嗎?我就想跟這兒干,我就是小催巴兒我也愿意跟這兒干?!蹦蠋熈闹?,“回首那段歷史,在公私合營后的上世紀60年代,屬于北京曲劇形成自己風格特色后興旺發(fā)展的時期。雖然這個時期的曲劇仍帶有自身的缺欠,但對于一個年輕的劇種來說,這其實很正常,只要我們懂得如何繼承,如何按照規(guī)律發(fā)展,曲劇肯定會越來越完美。后來團里的領導,每隔幾年就換一茬新人,雖然每個領導都有自己的才華,但對曲劇的理解不同,發(fā)展曲劇的思路各異。例如從事別的劇種工作的人來到曲劇團做了領導,他的決策肯定與前任領導不盡相同。其結果是曲劇的發(fā)展道路不能一以貫之,變得迂回曲折。所以正如我之前一再強調的:在發(fā)展、創(chuàng)新北京曲劇之前,每個人心中都應當對曲劇有一個共識的定義。我們的領導更得有這個定義,如果每個領導都以自己的想當然發(fā)展北京曲劇,那北京曲劇就不是個玩意兒了?!蹦线@句北京話說得特別地道。
“文革”結束后,文藝的土壤萬物復蘇。莫岐在上世紀80年代,陸續(xù)主演了《鬧新樓》《王老五與山里紅》《一見他就笑》《哭笑不得》等一系列北京曲劇,并在紅火一時的多部相聲劇中擔任主要角色,他尤其以喜劇表演為觀眾喜聞樂見。
此外,由于莫岐有很好的表演功底,加之他獨特的京音京味兒,因此他涉足影視劇行業(yè),演出了《未完成的處女作》《你沒有十六歲》《大驚小怪》《頑主》《西洋鏡》《找樂》《慈禧西行》《珍珠翡翠白玉湯》《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等電視劇,其中不少電視劇都和老北京文化有關,在廣大的群眾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以至于很多觀眾朋友見了他都說您是“人藝”的演員吧?莫老師說,不是,我是北京曲劇的。采訪時莫老師很誠懇地說:“我出去,能有點名聲,歸根是北京曲劇團的功勞?!?/p>
如今,依然有不少拍攝老北京題材的電視劇劇組(例如最近熱播的《芝麻胡同》劇組)找到莫老,但都被莫老婉言謝絕了。他說,現在自己藝術上最大的弱點就是記不住臺詞,年輕的時候就時有忘詞,上了年紀后弱點又被放大了。所以現在他所有的電視劇都不接了。
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莫岐與北京曲劇老藝術家王鳳朝搭檔表演的雙簧,在文藝界引起轟動,并登上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歡晚會,兩位老先生精湛的表演和雙簧本身獨特的藝術魅力,讓很多觀眾過目不忘。很多人都是在這時認識莫岐老師的,但這也讓莫老師充滿憂心。因為很多人是由于電視劇、相聲劇、雙簧認識了莫岐,但卻鮮有人因為曲劇了解莫岐。莫老說:“北京曲劇不像京劇,誰都能哼上兩句,曲劇現在可以說非常小眾。甚至我教的學生,有的剛入學的時候都沒聽過曲劇。怎么讓更多的人了解曲劇,這是擺在曲劇人面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p>
其實,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北京曲劇,關鍵還得曲劇本身拿出有分量、立得住的作品?!啊稛焿亍贰恫桊^》《龍須溝》,這幾部作品可以說真正地繼承發(fā)展了北京曲劇的精髓?!蹦辖榻B。
1995年在北京曲劇《煙壺》中,莫老飾演九爺,曾獲第十一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配角獎。1999年,莫老又在北京曲劇《茶館》中飾演松二爺,通過十足的京腔韻味和自然的吸鼻煙動作表演,以及奉承討好的眼神語氣,將善良、軟弱、膽小怕事的沒落的八旗子弟形象演繹得惟妙惟肖。
談到《煙壺》獲白玉蘭獎,莫老說,實際上我獲的獎是大家的獎,這不是說便宜話、空話。因為我吸收了別人表演《煙壺》的經驗,沒有人家張紹榮的表演基礎,我不可能唱成這樣。我是借鑒了他的表演,然后再加入自己個人的特色,變成莫岐《煙壺》的九爺。演《茶館》的松二爺也是一樣,借鑒了黃宗洛的表演。莫老說,老演員對角色的理解是非常深的,你肯定要借鑒。但你也必須要有自己的東西。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煙壺》還是《茶館》,當時的北京曲劇排演起來都具有一顆菜精神,不管大角色小角色,大伙表演得都非常認真?!安皇钦f我九爺、松二爺演得好。其實這幾出戲,每個角色都出彩兒,所以《煙壺》《茶館》還有《龍須溝》才能被稱為經典,才能立得住?!蹦险f,“像《茶館》,拿出其中任何一折都是經典。這是為什么呢?我們的老先生傳下一句老話: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你對待一出戲的任何角色,別管大小,都要認真體會,去表演,最后一出戲呈現出來,就是一棵菜精神?!?/p>
采訪到最后,莫老發(fā)自心底地說:“今天你們找我來談,我心里特別高興。我只是一位退了休的老藝人,在團里沒有作出多大的成績,只是就我從事的北京曲劇,發(fā)表了一下個人的觀點?,F在我退休離開了曲劇團,離開也就離開了。但我畢生搞的就這個,打心里不希望曲劇沒有了、沒落了。最后我還想對想學曲劇的年輕人說幾句,今天學習北京曲劇,必須狠抓兩門大課,一個是基礎課單弦大鼓;另一個大課,表演課,也必須得重視。北京曲劇想學好,必須得不斷地熏陶自己?,F在你們的條件太好了,有國家的支持,有先進的設備,說今天沒事,你戴上耳機,聽一段小曲兒,跟著唱。你學曲劇一定要把唱這一關過了,要不你永遠叫不上‘尖兒來。這是我莫岐對于北京曲劇的一點拙見?!?/p>
(編輯·韓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