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龍新
摘 要:進入21世紀,隨著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逐漸枯竭,開發(fā)新的可再生能源是當前世界各國所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染料敏化半導體納米晶太陽能電池(DSSC)是當前新能源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光敏化染料是DSSC的核心技術之一。吡啶衍生物席夫堿鹽是制備光敏化染料的中間體。該文通過三步合成法,設計合成了碘化N-(2-溴-亞芐基)-N-氨基-4-甲基吡啶,對化合物進行了C、H和N元素的百分含量分析和紅外光譜表征,測定了這種席夫堿鹽的熔點。
關鍵詞:敏化染料 DSSC 席夫堿鹽
中圖分類號:O62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a)-0-02
1 綜述
1.1 希夫堿簡介
希夫堿的研究工作始于19世紀中葉。1840年C.Etling通過醋酸銅(II),水楊醛和氨水首次制得一種雙水楊醛亞胺合銅(11)的希夫堿金屬配合物[1]。1864年,H.Schiff確定了雙水楊醛亞胺合銅(II)的結構[2],并確定了金屬離子于希夫堿的摩爾比為1∶2,希夫堿因此而得名。希夫堿也稱亞胺或亞胺取代物,是一類含有C=N基團的有機化合物。實際上有時也把含有酰胺基團的有機化合物歸為希夫堿。
1.2 該課題研究內容
該課題以N-氨基吡啶碘鹽與鄰位溴代苯甲醛原料,制備了希夫堿鹽即碘化N-(2-溴-亞芐基)-N-氨基-4-甲基吡啶;采用IR、熔點測試儀、元素分析測試儀等對樣品的物相、結構、成分及熱穩(wěn)定性進行了分析。該文合成的碘化N-(2-溴-亞芐基)-N-氨基-4-甲基吡啶,是合成光敏化染料的重要中間體。
2 實驗部分
2.1 直接合成法
(1)先將恒壓滴定漏斗裝在三口燒瓶上,將三口燒瓶固定在旋轉攪拌器的架臺上。用電子天平秤取硫酸羥胺6.25g于燒杯中,打開旋轉攪拌器并調速。
(2)用量筒量取氯磺酸17mL,倒入恒壓滴定漏斗中,然后加冰水浴打開閥門,緩慢滴下,滴完后撤冰水浴,并擦干燒瓶底部,加油浴加熱加入探頭,同時打開加熱器,調溫度至96℃,待溫度到達設置溫度時計時,恒溫約20min。后關閉加熱器,降至室溫即可撤離并擦凈。
(3)用量筒取乙醚50mL于恒壓滴定漏斗中,加冰水浴,緩慢滴下。滴完后,撤水浴并擦凈。
(4)將干凈無水的布氏漏斗放于抽濾瓶上,將真空泵的橡膠管接上,取兩層濾紙放在布氏漏斗里,打開真空泵,用無水乙醚濕潤濾紙,將三口燒瓶撤下,邊搖邊加入布氏漏斗中用無水乙醚清洗燒瓶,待漏斗下不再有液體滴下,然后再關真空泵。
(5)將濾紙上的濾渣刮取于小燒杯中,用鑷子夾除濾紙,在用少量水沖洗濾紙,加入三口燒瓶中,再取4-甲基吡啶25mL,加入恒壓滴定漏斗中緩慢反應。加冰水浴打開旋轉攪拌器,滴完后將恒壓滴定漏斗撤下,用玻璃塞塞上,再油浴,設置溫度90℃,待溫度一致時,計時,恒溫20min,降至室溫。
(6)秤取碳酸鉀12~13與之反應。
(7)將(6)轉移到燒瓶中用水清洗再用少量無水乙醇清洗,將燒瓶放于恒溫水浴裝置中,打開恒溫水浴開關,設置溫度為45℃,打開旋轉蒸發(fā)器開關及調速,打開真空泵,再關閉回流裝置中的閥門。
(8)量取100mL無水乙醇,將蒸干后的物質取下,往里多次加入無水乙醇,邊搖邊倒入布氏漏斗中,并用無水乙醇清洗,用無水乙醇將濾渣滴為白色,將濾液倒入原燒瓶中,將濾渣倒入垃圾桶,取15mL氫碘酸,避光下多次加入燒瓶中,邊加邊搖晃,最后塞上塞子放入冰箱低溫析出。
(9)觀察冰箱中燒瓶里是否有物質析出,若有將其取出,邊搖邊倒入抽濾裝置中的布氏漏斗中抽濾,用無水乙醚清洗,用少量無水乙醚清洗濾渣,帶抽濾完成后,將抽干的濾渣刮取于蒸發(fā)皿中濾紙上,并把布氏漏斗中濾紙取下于蒸發(fā)皿中,將蒸發(fā)皿放于真空干燥器中干燥烘干,即為1-氨基吡啶碘然后收集、稱重,回收率為63%。
(10)秤取少量1-氨基吡啶碘與分別與2-Br苯甲醛按1∶1于精密恒溫工作臺控制儀中反應5-6h,然后低溫析出,用乙醚清洗過濾、烘干、收集,即為碘化N-(2-溴-亞芐基)-N-氨基-4-甲基吡啶。
2.2 表征實驗
2.2.1 紅外光譜測定
先開機預熱,然后對要測定產物樣品預處理,稱量0.1g左右的溴化鉀粉末壓片,用來做空白樣,樣品和溴化鉀都需要在紅外燈下干燥處理,溴化鉀在瑪瑙缽中研磨至極細的粉末,通過壓片機壓片,壓好后將樣品片進紅外樣品室檢測,樣品室開閉要及時,以防止水汽和二氧化碳對實驗造成影響。
2.2.2 元素分析
被測樣品由自動進樣器加入儀器的反應爐內,在通氦氣和氧氣助燃的條件下進行動態(tài)閃光燃燒后,經過催化劑層進行氧化和還原轉化,其樣品燃燒分解氣體通過一根內徑極細的專用填充柱分離,測定的各轉化組分使用色譜法。
2.2.3 熔點測定
取很少量的合成后的席夫堿樣品,用兩個蓋玻片夾住樣品,輕輕研磨,讓樣品形成很薄的一層。將其放置在熱臺中央蓋上熱臺上配的玻璃片,調整顯微鏡焦距和樣品位置,直到視野清楚并能觀察到樣品。當玻璃片上樣品出現(xiàn)顆粒形狀變圓或出現(xiàn)明顯液滴時開始記錄初熔點,視野內完全變成液體時記錄終熔點。
3 結果與討論
3.1 紅外光譜分析
紅外光譜分析如圖1所示。
3.2 元素分析
由元素分析儀測定碘化N-(2-溴-亞芐基)-N-氨基-4-甲基吡啶的元素含量如下:C%:38.9590、N%:6.9604、H%:2.9930。化合物的理論計算元素含量為:C%:38.7097、N%:6.9479、H%:2.9777,在實驗允許誤差范圍內。
3.3 熔點測定
產物經熔點測定儀測定的熔點在170℃左右。熔程較短可推斷產物較純。
4 結語
通過實驗,合成了一個席夫堿鹽化合物碘化N-(2-溴-亞芐基)-N-氨基-4-甲基吡啶。對產物進行了紅外光譜和元素分析表征,結果表明所合成物質為目標產物。測定了產物的熔點為170℃。
參考文獻
[1] 游效曾,孟慶金,韓萬書,等.配位化學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鄭冰,牛海軍,白續(xù)鐸.有機染料敏化納米晶太陽能電池[J].化學進展,2008,20(6):828-840.
[3] Regan BO,Gr¨atzel M.A low-cost,high- efficiency solar cell based on dye-sensitized colloidal TiO2 films[J].Nature,1991(353):737-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