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彥,龔衛(wèi)良,殷 茵,潘斌,沈迎春
(1.張家港市植保植檢站,江蘇 張家港 215600;2.張家港市鳳凰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江蘇 張家港 215614;3.江蘇省農藥總站,江蘇 南京 210036)
桃褐腐病又名菌核病,除危害花和果實外,還危害葉、枝梢。在江蘇張家港地區(qū),由于水蜜桃品種花期前后遇陰雨天氣較多,適宜褐腐病菌侵染,因此花后幼果發(fā)病較重。常年產量損失20~30%,嚴重年份達50%以上。本地果農長期單一使用多菌靈等常規(guī)農藥防治桃褐腐病,易引起病菌產生抗藥性,防效下降。筆者選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12%腈菌唑乳油四種殺菌劑,進行田間試驗,調查各藥劑對桃褐腐病的防效、持效期及使用劑量,篩選應用效果理想的替代藥劑,為張家港地區(qū)桃褐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論依據(jù),以保障水蜜桃生產及質量安全。
1.1 供試藥劑 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江蘇省宜興興農化工制品有限公司);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江蘇耘農化工有限公司);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12%腈菌唑乳油(江蘇耘農化工有限公司)。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處理(1)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200倍液;(2)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3)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4)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2 000倍液;(5)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6)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2 500倍液;(7)12%腈菌唑乳油1 000倍液;(8)12%腈菌唑乳油1 500倍液;(9)清水對照(CK)。共設9個處理,每處理重復3次,共27個小區(qū),每小區(qū)5棵桃樹,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周邊設保護行。
1.3 試驗基本情況 試驗在張家港市鳳凰鎮(zhèn)水蜜桃生產基地進行。試驗田地塊平整,土壤偏酸性,有機質含量高,肥力中等偏上,排灌方便。供試品種為霞暉6號,5年生,主干周長45cm,樹高3.5m,株行距2×5,“V”字整枝,管理水平良好。試驗于2018年5月11日、5月18日連續(xù)用藥2次。施藥器械為蘇州泰御威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TYW-WJ16L型靜電噴霧器,按每棵樹兌水1.5kg均勻噴霧。
1.4 調查及計算方法 藥前及藥后7、14、21d分別調查各小區(qū)施藥后的發(fā)病程度,各小區(qū)調查中間3棵樹上全部果實和樹下落地果,記錄病果數(shù)和總果數(shù),計算防效。
防治效果(%)=(1-對照區(qū)藥前病果率×處理區(qū)藥后病果率/對照區(qū)藥后病果率×處理區(qū)藥前病果率)×100
1.5 試驗藥劑安全性觀察 田間試驗施藥后全程觀察各藥劑處理對桃樹有無藥害,記錄藥害的類型和程度,以明確藥劑處理的安全性。藥害的分級標準為:-:無藥害;+:輕度藥害,不影響作物正常生長;++:中度藥害,可復原,不會造成作物減產;+++:重度藥害,影響作物正常生長,對作物產量和質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嚴重藥害,作物生長受阻,產量和質量損失嚴重。
2.1 田間防效 4種藥劑對桃褐腐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表1)。但不同藥劑及不同用量之間也存在較大差異。藥后7d,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高劑量處理及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高、低2個劑量處理的防效較好,均達70.0%以上。而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高、低2個劑量處理,防效較低且與其它藥劑存在顯著性差異。
后續(xù)調查中,藥后14d,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高、低劑量處理及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高劑量處理的防效仍都在70.0%以上,均表現(xiàn)出較好的持效性。而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高、低劑量處理及12%腈菌唑乳油低劑量處理防效較低,都在50.0%以下,且與其它藥劑存在顯著性差異。
藥后21d,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高、低劑量處理及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高劑量處理,防效均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其它處理。而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高、低劑量處理及12%腈菌唑乳油低劑量處理防效依然較低,且與其它藥劑存在顯著性差異。
2.2 藥劑對桃樹的安全性觀察 試驗期間,對各小區(qū)桃樹進行綜合觀察,各藥劑處理區(qū)的桃樹長勢、葉片及果實的形狀和顏色與空白對照區(qū)的桃樹長勢、葉片及果實的形狀和顏色無明顯差異,各藥劑處理對桃樹無藥害,對桃樹的安全性均較好。
表1 各藥劑防治桃褐腐病效果表
注:采用新復極差法分析,不同小寫字母表示處理間在P<0.05水平上差異顯著性
苯醚甲環(huán)唑是一種廣譜高效的殺菌劑,主要抑制病菌細胞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從而破壞細胞膜結構與功能。本試驗中,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對桃褐腐病表現(xiàn)出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性也較好,可作為防治桃褐腐病的藥劑。吡唑醚菌酯為線粒體呼吸抑制劑,即通過在細胞色素合成中阻止電子轉移。本試驗中,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2 500倍液對桃褐腐病表現(xiàn)出較好的防治效果,但二者防效仍有一定程度差異。在保證防治效果的前提下為減量使用農藥,在防治桃褐腐病時,建議選用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2 000倍液為宜。腈菌唑,是一類具保護和治療活性的內吸性三唑類殺菌劑,主要以病原菌的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本試驗中,總體防效優(yōu)于甲基硫菌靈,但其持效期較短,建議可作為防治桃褐腐病輪換藥劑,使用劑量以12%腈菌唑乳油1 000倍液為宜。甲基硫菌靈防效相對較差,不建議使用。
另外,在生產實踐中應注意:1、用藥時間宜在花萼脫落后開始用藥,并連用2~3次,間隔時間在10d左右,確保防治效果。2、輪換使用不同類型的藥劑,以延緩抗藥性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