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媛媛 白洋
摘要:目的 ?對全國省級醫(yī)學情報單位進行基于hg指數的學術評價。方法 ?以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為數據源,對全國省級醫(yī)學情報單位2013-2017年的發(fā)文量、被引頻次、不同等級基金資助論文數、學科分布及各單位主要作者學術影響力等進行統(tǒng)計,以hg指數排序,并與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信息研究所對比。結果 ?在18家省級醫(yī)學情報研究所中,上海所的總發(fā)文量(299篇)及總被引次數(1009次)位列第一,但與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信息研究所相比仍有差距;hg指數排名前5位依次為上海、山東、四川、河北、重慶所;大部分研究單位的醫(yī)藥衛(wèi)生政策法規(guī)研究占比>50%,科研項目多來源于省市級和廳局級;上海、山東、四川所已形成研究領域內的核心作者群。結論 ?省級醫(yī)學情報單位學術研究總體較活躍,但發(fā)展呈兩極分化,已形成明顯梯隊;研究學科主要以衛(wèi)生政策法規(guī)為主。
關鍵詞:醫(yī)學情報;hg指數;學術影響力
中圖分類號:G3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19)02-0017-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cademic impact of national provincial medical intelligence institutes based on hg index. Methods Based on the China Academic Journals Network Publishing General Library (CNKI) as the data source, the number of papers issued by the provincial medical intelligence institutes in 2013-2017, the citation frequency, the number of papers supported by different grades of fun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disciplines, and the academic impact of the main authors of each institute were unde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data were sorted by hg index and compared with the 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Results Shanghai Medical Information Center ranked first among the 18 provincial medical intelligence institutes, with high total publication amount (299) and citation frequency (1009), although which were less than the figures of 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The top five provincial institutes according to hg index were in order: Shanghai, Shandong, Sichuan, Hebei and Chongqing institutes. Research on medical and health policie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50% in most of the provincial medical intelligence institutes, and funding resources were mainly from provincial, municipal, departmental or bureau levels. Some institutes have formed a core group of authors in the research field, such as Shanghai, Shandong and Sichuan. Conclusion Provincial medical information institutes are active in academic research with high academic impact, but the development is polarized and has formed a clear echelon. Research disciplines mainly focus on health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Key words: medical intelligence; hg index; academic impact
自1958年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情報研究室成立以來,我國各地方醫(yī)學情報單位一方面廣泛參與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決策,為各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提供全方位情報調研和決策咨詢;另一方面為廣大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人才提供醫(yī)學科技發(fā)展前沿的信息檢索、課題查新和情報支持服務,發(fā)揮了參謀、咨詢、助手、耳目、尖兵的作用[1-2]。本研究擬采用文獻計量學等方法對各省級醫(yī)學情報單位進行學術影響力評價,并與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信息研究所(以下簡稱“中信所”)比較,為我國醫(yī)學情報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我國22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qū)的省級醫(yī)學情報研究所(以下均以醫(yī)學情報研究單位所在地作為簡稱)作為研究對象,排除高等院校及各類醫(yī)學圖書館,排除已并入其他單位的非獨立機構。其中,貴州、西藏、內蒙古、陜西、青海、新疆、遼寧、山西8個省(自治區(qū))未檢索到相關機構;黑龍江、福建、江蘇、海南和北京5個省市的醫(yī)學情報研究單位合并至其他單位,均非獨立機構,共有18個省級醫(yī)學情報所納入本研究。中信所作為行業(yè)學術標桿,納入本研究作為對照組。檢索時間2018年9月。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統(tǒng)計18家省級醫(yī)學情報所在中文期刊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未納入學術著作、報紙、政策轉化性文件、外文論著和會議論文。
1.3 ?方法
以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全文數據庫為數據源,分別以各省及直轄市醫(yī)學情報所的名稱為檢索詞。采用高級檢索方式,在“作者機構”欄中輸入醫(yī)學情報單位名稱,并充分考慮單位改名等情況。檢索時間限定為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運用Excel 2013軟件統(tǒng)計各單位的發(fā)文量、被引次數、基金論文、作者、學科。計算各單位的h指數、g指數和hg指數,具體計算方法見表1。按國際級、國家級、省級、市級分類統(tǒng)計各單位的基金論文情況,基金資助以原始文獻中標注的為準。對中信所及hg指數排名前3位的省級單位進行基金學科分布及核心作者群分析,CNKI學科分類標準采用的是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核心作者群由hg指數排名前5位學者構成。
2 ?結果
15家省級醫(yī)學情報所(均用所在地名表示)及中信所2013-2017年發(fā)表論文的相關指標數據見 ??表2。湖南、江西、湖北所在此期間發(fā)文量為0,故不列入表中。
2.1 ?發(fā)文量
上海所以299篇高產出位居省級醫(yī)學情報研究所第一,其次為山東、重慶、四川所,發(fā)文量均在100篇以上;而其他各所的5年總發(fā)文量均低于100篇。中信所以807篇的高發(fā)文量,遙遙領先于各地方所。
2.2 ?總被引次數和篇均被引次數
上海所的總被引次數達1009次,與第2位的四川所(396次)拉開明顯距離,其他總被引次數>300次的還有山東和河北所,各所總被引次數增長趨勢與發(fā)文量基本同步。篇均被引次數≥3次的單位有四川(3.63次)、寧夏、河北、天津、上海和山東所。中信所的總被引次數為3220次,篇均被引次數3.99次。
2.3 ?hg指數
按hg指數排序,上海所以16.73排名省級醫(yī)學情報研究所第一,其次為山東、四川、河北、重慶、天津所。中信所的hg指數為26.27,作為國家級研究單位,其學術影響力優(yōu)勢明顯。
根據本研究和前期研究[3]數據表明,從2013-2017年,上海、山東、四川所的科研生產力(發(fā)文總量、年度發(fā)文量)和學術影響力(總被引次數、篇均被引次數、h指數、g指數、hg指數)穩(wěn)步發(fā)展,是省級醫(yī)學情報單位的第一梯隊;河北、重慶、天津、云南所,仍具有較強學術實力;而其余單位則相對落后,呈持平甚至下滑趨勢。與中信所相比,地方所的科研生產力和學術影響力總體上仍有較大差距,但差距在逐漸縮小。
2.4 ?學科分布
論文涉及的學科幾乎涵蓋了醫(yī)學情報單位承擔的所有職能領域,其中醫(yī)藥衛(wèi)生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guī)研究所占比例最高,而醫(yī)學教育與醫(yī)學邊緣學科、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預防醫(yī)學與衛(wèi)生學、出版等傳統(tǒng)業(yè)務領域,占比降低,以上海所尤為明顯(見表3)。由于同一篇文章可能涉及多個學科分類,故合計占比可能>100%。
2.5 ?基金資助論文數量
對各單位發(fā)表論文的基金資助級別進行統(tǒng)計,山東所的基金資助論文數占比最多,主要為省部級基金;上海的論文基金資助類型主要為國際級(美國中華醫(yī)學基金);而四川所則主要為廳局級。中信所的基金資助論文數較地方醫(yī)情所多,且所獲基金絕大多數為國家級(見表4)。河北、安徽、浙江、甘肅、寧夏基金論文數為0,未計入表中。
2.6 ?主要作者學術影響力
中信所及上海、山東、四川所的核心作者中,hg指數>100的有中信所代濤、王芳,及上海所金春林、胡善聯(見表5)。
3 ?討論
文獻計量學指標已廣泛用于個人、期刊、機構等的學術評價[4]。常用的有h指數及其擴展指標[5-6]。h指數由美國物理學教授Hirsch于2005年提出,旨在評價科學家的學術成就[7],其具有計算簡便、結果客觀穩(wěn)健、綜合考慮論文的量與影響力等優(yōu)勢[8-9],但h指數忽略了高被引論文的貢獻,為克服這一缺陷,比利時科學計量學專家Egghe于2006年進一步提出g指數[10]。二者從不同方面評價了論文。g指數的優(yōu)勢也可能讓其評價結果受到高被引論文的干擾而造成偏倚,基于此,2010年西班牙學者Alonso等將2個指標合并,產生了hg指數[11]。hg指數分值越高,表明其科研產出及影響力越大。本研究采用hg指數對我國省級醫(yī)學情報單位進行學術影響力評價,并與2001-2012年的學術成就[3]對比發(fā)現:
3.1 ?發(fā)展呈兩極分化趨勢,已形成明顯梯隊
我國省級醫(yī)學情報單位的學術研究總體較活躍,但發(fā)展呈兩極分化趨勢,已形成明顯梯隊。上海、山東、四川所構成第一梯隊,尤其是上海所快速發(fā)展;河北、重慶、天津、廣東、云南所也呈現較強的研究實力,構成第二梯隊;而其他單位相對落后,呈基本持平甚至下滑趨勢。
中信所作為國家級單位,在醫(yī)學情報領域的研究里起到指導和示范作用,學術產出和影響力均高于地方所,但隨著上海所的進步,差距正在縮小。
3.2 ?學科涵蓋醫(yī)學情報單位承擔的所有職能領域
省級醫(yī)情所研究涉及的學科幾乎涵蓋了醫(yī)學情報單位承擔的所有職能領域,其中醫(yī)藥衛(wèi)生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guī)研究所占比例明顯增加。這提示近年來,作為醫(yī)情所的新興業(yè)務,衛(wèi)生政策和決策咨詢發(fā)展迅速,而傳統(tǒng)業(yè)務領域的研究弱化明顯。以中信所和第一梯隊的上海、山東、四川所為例,中信所和山東所的學科發(fā)展較為均衡,傳統(tǒng)業(yè)務領域的醫(yī)學教育與醫(yī)學邊緣學科、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等學科仍有較多產出。
3.3 ?科研項目來源比較單一
省級醫(yī)情所科研項目來源多為本省市級和廳局級,來源比較單一,僅上海所有國際合作項目,并承接較多外省市委托和企業(yè)項目,科研經費懸殊。
3.4 ?初步形成核心作者群
學術影響力高、發(fā)展態(tài)勢較好的省級醫(yī)情所已形成研究領域內的核心作者群。優(yōu)秀學科帶頭人則會帶動一個學科、繼而帶動整個單位乃至一個專業(yè)方向的躍進。但各單位的科研實力差距較大,與單位人員總數相比,人均年產出均不高。應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fā)和使用,完善績效激勵機制,同時通過內部挖掘和外部引進相結合,形成擁有一定數量、具備較強科研意識和科研水平、穩(wěn)定的醫(yī)學情報研究單位人才隊伍。
4 ?小結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僅基于中文期刊論文來評價學術影響力,沒有包括外文論文、圖書、報紙、相關媒體網站、政策轉化等成果,無法全面反映機構的學術影響力。這主要是因為獲取相關數據的渠道受限,難以界定或查全。
在新時期背景下,醫(yī)情所的轉型發(fā)展是共同課題,只有抓住機遇、拓展業(yè)務、及時調整重點業(yè)務方向,才能贏得發(fā)展。我國醫(yī)學情報(信息)研究機構的功能定位,就是要建設成為醫(yī)學信息資源的保障中心、醫(yī)學科學研究的支撐機構和衛(wèi)生政策決策的咨詢智囊。各省醫(yī)情所應順應當地衛(wèi)生發(fā)展形勢需要,在開展好常規(guī)業(yè)務的前提下,重視科研產出的質與量,力爭成為所在地區(qū)內的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政策研究中心、醫(yī)學科技發(fā)展競爭情報研究與支撐服務中心、醫(yī)學文獻信息檢索查新與咨詢服務中心的3個中心為一體的智庫單位。
參考文獻
[1] 尹懷瓊,周文琦,周良文.我國醫(yī)學情報研究機構發(fā)展及合作現狀調查分析[J].中華醫(y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4,23(3):26-30,38.
[2] 李小濤.我國醫(yī)學情報事業(yè)的發(fā)展現狀研究[D].濟南:濟南大學, 2011.
[3] 丁媛媛,梁英超.我國省級醫(yī)學情報機構學術影響力評價[J].醫(yī)學信息學雜志,2014,35(7):54-59.
[4] 王梅英,劉雪立.h-指數及其擴展指標的研究進展[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22(2):184-189.
[5] WILDGAARD L, SCHNEIDER J W, LARSEN B. A re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108 author - level bibliometric indicators[J]. Scientometrics, 2014,101(1):125-158.
[6] Gutiérrez-Salcedo M, ?ngeles Martínez M, Moral-Munoz J A, et al. Some bibliometric procedures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research fields[J]. Applied Intelligence, 2018, 48(5):1275-1287.
[7] 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 2005,102(46):16569-16572.
[8] VANCLAY J K. On the robustness of the h-index[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58(10):1547-1550.
[9] ALONSO S, CABRERIZO F J, HERRERA-VIEDMA E, et al. h-Index: A review focused in its variants, comput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for different scientific fields[J].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09,3(4):273-289.
[10] EGGHE L. Theory and practise of the g-index[J]. Scientometrics, 2006,69(1):131-152.
[11] ALONSO S, CABRERIZO F J, HERRERA-VIEDMA E, et al. Hg index: a new index to characterize the scientific output of researchers based on the h- and g- indices[J]. Scientometrics, 2010,82(2):391-400.
(收稿日期:2018-09-17)
(修回日期:2018-11-12;編輯: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