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城市馬拉松發(fā)展路徑研究

2019-04-22 10:24賈鵬羅林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 2019年2期
關鍵詞:發(fā)展路徑供給側改革

賈鵬 羅林

摘 要:近年來,城市馬拉松成為全民“時尚運動”,賽事數量和參與人數呈現幾何式增長態(tài)勢,文章基于經濟學、社會學、文化學等視角,認為城市馬拉松火爆有其時代背景、經濟基礎、人文精神和文化積淀等方面原因,具體表現為:國家經濟高速發(fā)展為其提供基礎,國家政策提供保障,大眾健身意識覺醒提供動力,項目自身特點是根本,并是城市營銷的有效載體,是國人體育文化自信的宣示與表達的時代訴求。當下,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存在同質化現象、爆發(fā)式增長與粗放型經營并存、賽事定位模糊、人文關懷缺失等一系列問題,問題的癥結集中于賽事“供”與“需”的錯位。文章基于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指出城市馬拉松項目發(fā)展路徑:注重內涵發(fā)展,走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政府“搭臺”,群眾“唱戲”,企業(yè)“助力”,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踐行綠色發(fā)展,走生態(tài)文明之路;注重監(jiān)管和評價,走規(guī)范化道路。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城市馬拉松;發(fā)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808(2019)02-0061-0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urban marathon has become the national “fashion movement”, and the number of events and the participants presented geometric growth.?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economics, sociology and culture,figured out that the popularity of urban marathon has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economic foundation, humanistic spirit and cultural accumulation.?Therefore, this paper has draw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urban marathon is hot becaus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provides the basis for it.?Also National policy provides security and mass fitness awareness provides motivation.The project itself is the basic, and it can be urban marketing effective carrier, as well as the decla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Chinese sports culture confidence.Through the review of the city marathon in China, the following problems are obtained:the homogenization phenomenon is serious, the explosive growth and extensive operation coexist, the competition is ambiguous, and the humanistic care is missing.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urban marathon project is to pay attention to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and follow the path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which the government “build the platform”, the masses “sing the opera” and the enterprise “do the help”, urban marathon can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actice green development and follow the path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lso, it can focus o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as well as follow standardized road.

Key words:

Supply-side reform;Urban marathon;Development path

近年來,馬拉松作為一項運動受到國人追捧,作為“城市名片”營銷手段受到全國各大、中、小城市的青睞,作為一項產業(yè)受到眾多商家的寵幸,作為一種文化受到世人的矚目。我國城市馬拉松1981年首次在北京舉辦,參賽人數不足百人,到2017年全國境內馬拉松及相關賽事已經覆蓋了含西藏在內的全國31個省、區(qū)、市的234個城市,賽事數量達到1 100場,參賽人數達到500萬,再到今年的4月15日,全國各地至少有42場馬拉松同時舉行,刷新了國內一天之內舉辦馬拉松數量的紀錄,被戲稱為城市馬拉松的“春運日”。到2020年,賽事舉辦將超過1 900場,中國田徑協(xié)會認證賽事達到350場,各類賽事參賽人次超過1 000萬,馬拉松運動產業(yè)規(guī)模努力達到1 200億元,逐步提高馬拉松在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和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進程中的參與度和貢獻率,努力走出一條有新時代發(fā)展特色的中國馬拉松發(fā)展之路,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和文化自覺為建設社會主義體育強國做出田徑基礎大項應有的貢獻[1]。這一組組數據說明城市馬拉松已經發(fā)展成為中國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品牌賽事之一。

隨著城市馬拉松項目迎來火爆的發(fā)展態(tài)勢,一方面,從賽事舉辦場次還是參與規(guī)模都與國外存在巨大差距。在2014年美國舉辦的馬拉松賽事達1 200場,而中國僅為 53 場,不及美國的零頭。在參賽人數上美國參加全程馬拉松有 55 萬人,而中國僅 7.5 萬人[2]。從2016年、2017年國家體育總局田運動協(xié)會發(fā)布的馬拉松年度報告中可以看出,馬拉松賽事的火爆局勢頭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城市馬拉松舉辦賽事數量的增加,參與人數的暴漲,出現了較多讓國家、各級政府、賽事主辦方、參與者等值得深思的課題,如:優(yōu)質高水平賽事的一票難求,普通賽事報名人數較少;普通賽事馬拉松參加者完賽率低,超過5成的外地參賽者;賽事評估不良、管控不利、協(xié)調不暢等,給賽事自身帶來較大風險,給城市交通、環(huán)境衛(wèi)生、文化等造成巨大影響,給參與者運動體驗造成不良影響;賽事參與人群的性別比例差距明顯,年齡分布較為集中,高學歷、高收入人群占比例高,參與者“跑齡”偏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而“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在體育系統(tǒng)諸多矛盾體中,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與體育資源相對不足的矛盾,才是我國體育發(fā)展過程中的主要矛盾[3]。我國城市馬拉松發(fā)展過程中由無人問津到爭先追捧,體現了國家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理念的轉變,全民健身意識的覺醒,是國家進步、人民素質提升的現實體現。城市馬拉松諸多問題的根源歸根結底是矛盾的體現,矛盾雙方是“供”與“需”,而矛盾的癥結是“供”與“需”的不匹配。

習近平總書記從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提出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著重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xù)增長動力[4]?!惫┙o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是當前我國經濟理論創(chuàng)新典范,更是深化體育產業(yè)供給側改革指導思想[5]。體育產業(yè)供給側改革,不是體育產業(yè)產能過剩而進行改革,應該是面對體育消費市場井噴增長,加快體育產業(yè)發(fā)展結構優(yōu)化、產業(yè)升級、質量提升改革舉措[6]。供給側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城市馬拉松何去何從,選擇何種路徑向前發(fā)展才能匹配“供”與“需”的要求,才能緩和“矛”與“盾”的關系,本文從城市馬拉松的興起緣由出發(fā),立足城市馬拉松的本質內涵,基于供給側改革的時代背景,探討城市馬拉松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

1?城市馬拉松賽現狀綜述

近年來,隨著城市馬拉松賽事準入機制的下調,賽事數量、參賽人數呈現井噴式的爆發(fā)(見表1),伴隨城市馬拉松的火熱局面,也出現許多“不和諧的聲音”。通過諸多學者對城市馬拉松存在問題歸納和整理,綜述如下。

1.1?同質化現象嚴重

城市馬拉松對賽事場地要求相對較低,申辦賽事門檻的降低和“開放”,意味著“什么地方都能辦”,大量馬拉松賽事短時間的呈現給大眾,出現的結果是:賽事設置理念、發(fā)展途徑,項目安排上同質化較為嚴重,城市馬拉松比賽存在“千人一面”的現象,城市馬拉松賽事與城市文化、城市特色等耦合不足,缺乏城市“烙印”。

1.2?爆發(fā)式增長與粗放型經營

隨著城市馬拉松等體育賽事審批權的放開,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數量、參賽人數呈現爆發(fā)式的增長。贊助商一味追求賽事盈利最大化,使部分賽事的運營、管理、保障等方面受到挑戰(zhàn),參與者的賽事體驗大打折扣,而賽事數量與政府績效的相關聯,造成了對賽事數量的重視超過了對其質量和內涵的監(jiān)管,出現了賽事“過度開發(fā)”的苗頭,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廣大參與者的激情。

1.3?賽事定位模糊

近年來,我國城市馬拉松發(fā)展進程迅猛,各大城市頻頻舉辦馬拉松的主要目的是展示城市文化,提升城市知名度,增強城市競爭力,營造良好投資環(huán)境,促進城市經濟發(fā)展,在這種“現實利益”的驅使下,許多舉辦城市設置高額賽事獎金,吸引并邀請國外高水平運動員來華參賽以提升自身賽事的含金量,過分的強調了運動的競技性,過高評估了賽事參與者的數量,不僅挫敗了國內優(yōu)秀選手的熱情,而且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忽視了城市馬拉松全民參與、全民健身的根本要義,存在定位的模糊。

1.4?人文關懷缺失

馬拉松帶給城市的不僅是效益和激情,還有擁堵和垃圾。“一場馬拉松癱瘓一座城”“企業(yè)有錢就可以買下城市交通嗎?”等新聞和評論是民眾對城市馬拉松堵塞交通路面的情感流露。賽事結束后留給城市一地的垃圾是馬拉松的“饋贈”嗎?國內城市馬拉松結束后遍地的一次性紙杯、飲料瓶等給賽事的組織者、承辦者、參與者以深思。我們的城市需不需要馬拉松?城市馬拉松又帶給了大眾什么?城市馬拉松賽事的舉辦更應該從大眾的角度出發(fā),多一些人文關懷,而不應是給城市添“堵”,人民添“亂”。

2?城市馬拉松成為“時尚運動”的動因分析

近年來,我國的馬拉松賽事的數量實現了“爆炸式”的增長[7]。主要是體現在賽事數量、參賽人數的大幅提高,城市馬拉松因其獨特的平民化、廣泛的參與度、健身的基礎性等其他眾多體育項目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8],城市馬拉松一時間成為風靡中國的“時尚運動”。研究大眾對城市馬拉松的熱衷基于國家經濟學、社會學、文化學等視角進行探討。

2.1?國家經濟發(fā)展是基礎

城市馬拉松運動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而發(fā)酵和升溫,伴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風靡,當一個國家人均GDP超過5 000美元后,這個國家的多個城市就會以馬拉松賽事為依托,進入全民路跑的體育消費黃金期,這就是所謂的“馬拉松周期”,這也是大多數歐美國家的經驗,城市馬拉松的“熱度”與該城市經濟發(fā)展水平呈現正相關[9]。在中國,2014年人均GDP已超過7 000美元,“經濟發(fā)展了,人們也有更多的閑錢和閑暇來追求健康?!北本w育大學中國田徑運動學院副教授、田徑教研室副主任、馬拉松國際級丈量員閆俊濤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國內馬拉松在2014、2015年左右進入井噴式發(fā)展期,所謂的馬拉松“熱”正是從這時開始的。國家經濟發(fā)展是城市馬拉松成為“時尚運動”物質基礎。

馬拉松作為一項世界性運動賽事,近幾年在國內逐漸升溫,且隨著賽事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其不僅成為一項真正的群眾運動,更成了國內除中超(6.5 億元)、CBA(3.5 億元)外最有營銷推廣價值的比賽項目,賽事品牌價值高達 2.5 億元[10]。城市馬拉松賽事高品牌價值,能夠“反哺”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有研究者以對城市馬拉松與舉辦城市經濟發(fā)展二者關系為研究對象,通過實證研究得出:舉辦馬拉松賽事在一般意義上確實能夠推動城市經濟發(fā)展;舉辦馬拉松賽事推動了城市經濟發(fā)展的作用并不一致,隨著城市自然稟賦和綜合實力的上升,舉辦城市從馬拉松賽事得到的推動作用更大;馬拉松賽會對城市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滯后性[11]。由圖1可見,國家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給城市馬拉松賽事的舉辦提供了物質基礎,馬拉松賽事的舉辦將金融、文化、保險、地產、批發(fā)零售、旅游、住宿、傳媒、餐飲、交通、通訊等十幾個領域有機融合和串聯起來,成為新興的體育產業(yè),反哺經濟的發(fā)展,實現城市經濟發(fā)展和城市形象營銷的雙贏。

2.2?國家政策制定是保障

2014 年 10 月,我國頒布了《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放開賽事審批權,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體育產業(yè)建設與發(fā)展,同時放寬賽事轉播的權限[12]。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健康中國 2030”規(guī)劃綱要》,綱要指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戰(zhàn)略主題,核心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要覆蓋全生命周期,針對生命不同階段的主要健康問題及主要影響因素,確定若干優(yōu)先領域,強化干預,實現從胎兒到生命終點的全程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國家政策的“松綁”降低了舉辦馬拉松賽事的門檻,拉近了大眾與城市馬拉松項目的距離,給城市馬拉松賽事的繁榮插上了翅膀。共建共享,人人參與,全民健身的發(fā)展理念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層面,城市馬拉松的項目內涵切合了我國全民健身的時代訴求,切合了國家政策導向,因此城市馬拉松繁榮的背后是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和保障。

2.3?大眾健身意識覺醒是動力

舉國體制下我國競技體育實現了由弱到強成長,競技體育的騰飛引燃了大眾健身的激情,國家政策性推動給大眾健身注入活力,經濟的發(fā)展為運動休閑提供了物質基礎,閑暇時間的增多讓大眾健身有了必要的前提,“現代文明病”促使人們主動尋找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身方式。新時代背景下人民群眾對生命的價值,對健康的定義,對生活感悟有了新的認同,積極參加身體鍛煉不僅是時尚潮流,更是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城市馬拉松賽事的出現符合時代背景下大眾健身的訴求,大眾健身意識的覺醒是城市馬拉松成為“時尚運動”的動力。

2.4?城市營銷的有效載體

城市營銷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自身的資源優(yōu)勢、城市特色,挖掘城市功能,通過集聚各種要素,提升城市自身品質、宣傳自身文化,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雖然城市的發(fā)展仍然受到行政權力的極大制約,但不同城市間,尤其是行政權力相抗衡的城市之間,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軟實力”的優(yōu)勢,加大對各種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從而在城市的競爭中占據優(yōu)勢地位[13]。隨著全球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的推進,城市競爭成為全球競爭的焦點,城市承載著多元的功能。每個城市都是在不同的地理條件中發(fā)育、成長的,不同的自然稟賦和人文環(huán)境賦予了城市不同的地方性。置身于全球化的舞臺,中國城市面對的不僅僅是 GDP的競爭,更是城市的軟實力的競爭[14]。

在全球經濟競爭的大環(huán)境下,舉辦大型體育賽事作為城市軟實力表現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大型體育賽事成為城市營銷的重要載體,在完善舉辦城市基礎設施,推動城市經濟發(fā)展,促進城市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舉辦體育賽事能夠加速城市化進程,實現城市的跨越式發(fā)展中扮演重要角色[15]。城市馬拉松項目以其廣泛的參與性、開放性、整合性等項目特點,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聚集城市經濟的“消費者”,城市文化、旅游的“體驗者”,使該項目成為城市經濟發(fā)展的推動者,城市良好形象的塑造者,城市營銷的重要載體。

2.5?項目特點是根本

馬拉松運動作為“門檻最低”的運動之一,不僅是一項競技比賽,更是一項全民動員的健身活動,在市民重視健康生活的同時促進競技體育的大眾化[16]。城市馬拉松以其運動形式,場地要求、運動裝備的簡單化,使大眾參與者零門檻參與進來;參與人群的包容性,使上至八九十歲的老人,下至幼兒園的小朋友,身體健全的普通人,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不同地域、民族、國家、文化的運動員、愛好者均可以參與;運動競賽的開放性,城市馬拉松公開的在開放式的道路上進行比賽,參賽選手眾多,目標大,受關注度高,加上新時代自媒體的使用及其傳播效應,使參加城市馬拉松跑成為一種時尚;賽事的娛樂性,近年來隨著城市馬拉松項目的發(fā)展,娛樂性成為其一大顯著的特點,其一:城市馬拉松成為不少跑者彰顯個性,引領時尚潮流的舞臺,其二:城市馬拉松在項目設置上從參與性向娛樂性轉變,重視參與者的過程體驗,如:2016沈陽馬拉松成為中國首屆經過田協(xié)認證的“夜跑”大型城市馬拉松賽,2016廣州馬拉松悅跑為食兔等,較強的娛樂性使賽事一票難求;城市馬拉松以其較長的鍛煉時間,能夠提高心血管健康,釋放壓力,培養(yǎng)練習者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質,不僅滿足了大眾的健身需求,還滿足了大眾的精神需求,同時也滿足了部分跑者的社交需求。

2.6?體育文化自信的宣示與表達

中國文化是我國人民和民族的精神基因和自信源泉,是我國人民歷代以來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滲透到人們的方方面面。中國體育文化是外來奧林匹克文化與我國傳統(tǒng)體育文化交融、碰撞、博弈后升華而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文化,包容、平等、勇敢、競爭、合作、和諧、綠色、健康是我國體育文化的精神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5 周年的講話中,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如何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實現全面小康和民族復興偉業(yè)”,必須在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的基礎上,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新文化[17]。

體育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自信需要體育運動的表達和宣示。我國城市馬拉松比賽接受全球各國、各種族、各種文化底蘊的運動員、愛好者的參與,以其強大的包容性向全球彰顯我國體育文化的自信;馬拉松項目不僅蘊含著勇往直前、頑強拼搏、永不止步、團結協(xié)作、兼并包容的精神,也蘊含著參賽者挑戰(zhàn)極限、永不放棄的信念[18],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民族氣質一脈相承,大眾參與城市馬拉松所體現出的激情是我國體育文化自信的表達。

3?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城市馬拉松的發(fā)展路徑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習近平同志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稱“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fā)展。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業(yè),淘汰落后產能,將發(fā)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chuàng)新領域,創(chuàng)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體育產業(yè)供給側改革,就是針對中國體育產業(yè)的現狀與實踐,以體育產業(yè)供給端為核心,以推動機制創(chuàng)新為切入點,以結構優(yōu)化為側重點,集中全力從供給端入手推動中國體育產業(yè)的新一輪改革。體育產業(yè)供給側改革的主要方略在于減少體育產業(yè)的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借力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介實現體育產業(yè)動力機制的創(chuàng)新,最終目的是盤活整個體育產業(yè),使其取得跨越式發(fā)展[6]。城市馬拉松是我國體育產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城市馬拉松賽事發(fā)展面臨諸多問題,尤其體現于“賽事供給過盛(相對過盛)”和“大眾需求不足(有效供給不足)”之間的錯位,已經影響和制約了城市馬松項目的健康發(fā)展,基于“供需錯位”背景下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是保證我國城市馬拉松能夠綠色、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保證。

3.1?注重內涵發(fā)展,走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

“抓創(chuàng)新就是抓發(fā)展,謀創(chuàng)新就是謀未來,不創(chuàng)新就要落后,創(chuàng)新慢了也要落后”,這是習近平主席在吉林調研時強調的,要發(fā)揮創(chuàng)新對拉動發(fā)展的乘數效應。當前,我國城市馬拉松呈現急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一二線大城市城市馬拉松賽事不斷完善,三四線城市馬拉松賽事數量的激增,城市馬拉松賽事的激烈競爭在所難免,馬拉松賽事的舉辦者、運營者、監(jiān)督者需重視賽事內涵建設,創(chuàng)新賽事的機制體制,加快賽事的開拓,豐富賽事的類型,加強賽事保障和管理,提升賽事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以適應不同大眾群體對賽事的需求,擺脫傳統(tǒng)過度依賴政府機構單一型供給,擺脫粗放型供給,發(fā)揮市場對賽事各相關資源配置的核心影響作用,通過制度、科技、人力、運行、監(jiān)管等多元舉措推動城市馬拉松賽事的優(yōu)化升級,完成賽事由“粗放型供給”向“集約型供給”轉變,完成大眾需求與賽事供給的有效匹配,為城市馬拉松賽事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設空間。

3.2?政府“搭臺”,群眾“唱戲”,企業(yè)“助力”,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

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的舉辦幾乎全部是自上而下的運營模式,政府出面引入賽事,政府財政撥款、企業(yè)贊助,運營公司負責對賽事進行營銷和管理。政府自上而下的“供給模式”在我國城市馬拉松舉辦初期收到良好的效果,提升了城市影響力,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眾參與運動的積極性。隨著城市馬松賽事的增多,政府長期“單一供給模式”不僅容易使賽事的資源形成壟斷,而且讓賽事失去應有的活力,自上而下的“單一供給模式”強調了供給數量的增多,忽視了賽事內涵和質量的提升,忽略的大眾的真實“需求”,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群眾路線,使得“供給”和“需求”存在一定偏差。2018年3月5日,新一年政府工作報告發(fā)布,體育產業(yè)發(fā)展擁有了更為清晰、更為精準的頂層設計。報告從四個方面提及體育產業(yè)發(fā)展: 一是深入推進體育改革,充分釋放社會領域巨大發(fā)展?jié)摿?二是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體育服務供給,從這兩個層面來看,國家體育產業(yè)發(fā)展的方向是以供給側機構改革主線,積極擴大體育市場的有效供給,重視社會力量,強調政府、市場和企業(yè)三位一體,協(xié)同發(fā)展,推動我國體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當今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fā)生了變化: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更加凸顯了這一矛盾。城市馬拉松參與者是廣大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受益的主體,是“唱戲”的“主角”,賽事的舉辦應以人民群眾需求為導向,賽事的定位以人民群眾“口味”為基礎,注重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和融入度。政府為賽事的舉辦搭臺,為賽事的舉辦提供便利和保障并進行賽事監(jiān)管,企業(yè)、俱樂部進行投資和運營,參與市場競爭,給賽事注入活力,為賽事助力,人民群眾是比賽的發(fā)起者和參與者,從而形成自下而上供需合理、分工明確、機制保障、定位準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見圖2)。

3.3?踐行綠色發(fā)展,走生態(tài)文明之路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fā)展”新理念—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成為指導制定“十三五”規(guī)劃的思想靈魂,其中,綠色發(fā)展是指導中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國對全球生態(tài)安全作出新貢獻的莊嚴承諾,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發(fā)展理念、發(fā)展戰(zhàn)略、發(fā)展途徑。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生態(tài)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千年大計,生態(tài)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當前,環(huán)境保護已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共識。體育產業(yè)是綠色產業(y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現在的問題是怎樣實現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化,體育產業(yè)就是重要的轉化器,用好生態(tài)要優(yōu)先發(fā)展體育產業(yè)[19]。

近年來,城市馬拉松已經成為我國體育產業(yè)的重要支柱,各大中小城市因舉辦馬拉松賽事給城市帶來宣傳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文化效益。體育產業(yè)是綠色產業(yè),是朝陽產業(yè),城市馬拉松作為融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yè)的平臺,由此釋放出的馬拉松產業(yè)紅利遍及城市各個角落。城市馬拉松項目的舉辦在經濟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下,需遵循綠色發(fā)展、低碳發(fā)展,切勿追求經濟效益的“短平快”,以犧牲生態(tài)環(huán)境換取經濟的發(fā)展,注重“馬拉松+ ”的開發(fā),加快城市馬拉松產業(yè)的融合,努力踐行綠色發(fā)展理念,讓城市馬拉松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馬拉松賽道上穩(wěn)步前行。

3.4?注重監(jiān)管和評價,走規(guī)范化道路

高水平體育賽事已成為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助推手段和城市軟實力展示的重要媒介, 受到了全世界的重視[20]。隨著大眾健身與體育消費意識的增強,商業(yè)運行的大型體育賽事的服務水平與服務質量直接影響著廣大群眾的賽事參與程度。在大型體育賽事的商業(yè)運營中,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質量,是滿足大眾健身與體育參與需求,促進大型體育賽事經濟運營與良性發(fā)展的關鍵[21]。面對頻繁城市馬拉松賽事的舉辦,賽事的監(jiān)管和評價對舉辦城市、舉辦者、參加者顯得尤為重要。賽事舉辦門檻的降低,勢必會使賽事數量得到充實,賽事數量的激增難免會對賽事的質量帶來沖擊,國家在“寬進”政策下,需加強對賽事舉辦地經濟、環(huán)境、體育發(fā)展水平、賽事舉辦方資質、賽事參與度、賽事水平(含完賽率)、賽事場地、安保、其他服務等相關指標體系的監(jiān)控,更加注重賽事主體的評價,完善馬拉松賽事大數據庫,對相關指標體系評價連續(xù)不過關的進行整改或停辦,在“嚴出”上下足功夫。使城市馬拉松隨著舉辦數量的增加,在一定基數基礎上完成優(yōu)勝劣汰,保證質量,走規(guī)范化道路。

4?結?語

我國城市馬拉松的火爆有其時代背景、經濟基礎、現實意義、人文精神和文化積淀等多方面原因,具體表現在:城市馬拉松項目的舉辦切合了我國社會經濟謀求發(fā)展的訴求,切合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代背景下大眾追求健康生活品質的訴求,切合了信息社會、自媒體時代下大眾體育文化自信宣示和表達的訴求,而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是保障賽事快速發(fā)展的關鍵。

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火爆現象的背后同時需要“冷”思考:賽事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賽事“爆發(fā)式的增長與粗放型經營”并存,賽事定位模糊不清,人文關懷缺失。究其原因是城市馬拉松賽事的供給與大眾的需求之間存在矛盾,供給與需求產生了錯位和偏差,賽事數量和參賽人數高速增長的現實條件下,急需緩和或者化解二者之間的矛盾,基于此,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處理“供與需”矛盾的路徑,即:城市馬拉松賽事注重內涵發(fā)展,走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政府“搭臺”,群眾“唱戲”,企業(yè)“助力”,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踐行綠色發(fā)展,走生態(tài)文明之路;注重賽事的監(jiān)管和評價,走規(guī)范化道路。

參考文獻:

[1]?2016中國馬拉松報告數據出爐[EB/OL].http://news.163.com/17/0320/12/CFVJF9AV000187VI. ht-ml.2017-03-20.

[2]?騰訊體育.53 場馬拉松夠么?不及美國零頭[EB/OL].[2016-05-27].http://www.sports money.cn/article/1219.html.

[3]?馬向菲,李江濤.劉鵬直言中國體育幾大矛盾[N].湖南日報,2010-08-09.

[4]?楊芳,馬葳.習近平為何九天兩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EB/OL].(2015-11-19)[2016-10-05].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119/c1001-27834311.html.

[5]?戴平.體育產業(yè)供給側改革的理論思考與基本設想[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8):22.

[6]?于顯洋,林超.“馬拉松熱”的社會學隱喻[J].體育學研究,2018,1(5):61-68.

[7]?梁國力.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問題審視及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17(4):36-40.

[8]?樊紅巖.我國城市馬拉松問題診斷及優(yōu)化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18(1):26.

[9]?邢金明,劉波,歐陽井鳳.馬拉松“熱”背后的冷思考[J].體育學刊,2017,24(2):53.

[10]?王奇.中國10大體育比賽出爐 CBA3.5億估值僅次中超[N].體壇周報,2013-12-20(1).

[11]?頓曉明.馬拉松對城市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基于雙重差分模型的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7:1.

[12]?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EB/OL].http: / /www. gov.cn/zhengce/ 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2015-12-07.

[13]?汪婷,向隅.城市營銷與城市“軟實力”發(fā)展研究[J].中國市場,2017(2):99.

[14]?周麗嬋.城市馬拉松在媒介語境中的城市形象營銷—以廣州市為例[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6:8.

[15]?胡奎娟.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特點及啟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8,1(10):14-19.

[16]?張登峰.馬拉松賽事對城市發(fā)展的影響[J].體育文化導刊,2011(11):12-14.

[17]?楊明.城市文化建設背景下馬拉松“熱”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7,31(5):111.

[18]?魏洪平.文化強國背景下體育賽事文化對城市文化核心競爭力的作用機制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0(3):58-61.

[19]?趙勇.新時代中國體育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路徑和對策措施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3):1-7.

[20]?陳昆侖,等.中國頂級馬拉松賽事競爭力的綜合評價與實證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7,32(6):473.

[21]?王凱.我國公共體育賽事的服務外包研究[J].體育學刊,2017,24(3):61.

猜你喜歡
發(fā)展路徑供給側改革
“互聯網+農業(yè)”信息化發(fā)展路徑探討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yè)發(fā)展路徑研究
淺析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房地產去庫存有何妙招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民間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博乐市| 嘉峪关市| 晋江市| 武川县| 灵武市| 镇康县| 蓬溪县| 巴彦县| 始兴县| 原平市| 长海县| 井冈山市| 论坛| 浏阳市| 金昌市| 石柱| 定襄县| 锡林郭勒盟| 潍坊市| 休宁县| 晋州市| 迭部县| 新田县| 尤溪县| 遂昌县| 汾阳市| 禄丰县| 石狮市| 中卫市| 建瓯市| 芒康县| 弋阳县| 昭通市| 当涂县| 双城市| 绩溪县| 湖口县| 通城县| 休宁县| 顺平县| 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