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年
2018年12月3日,《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了“2018十大流行語”。它們分別是:命運共同體、錦鯉、店小二、教科書式、官宣、確認過眼神、退群、佛系、巨嬰,以及——杠精!
“杠精”,顧名思義就是“抬杠成精的人”。他們頻繁出沒于每一個能夠表達個人觀點的地方,從QQ空間、微博的評論區(qū),到微信朋友圈的留言甚至各大視頻網(wǎng)站的彈幕,到處都有他們的蹤跡?!爸袑W生天地”微信公眾號的讀者對此深有體會。
@洛: 今年學校元旦文藝會演上,一個小哥哥因為緊張連說好幾聲對不起,某“杠精”就在臺下說了一通“膽子小就別上去丟人現(xiàn)眼啊”之類的話,真讓人受不了。
@香香: 有一次我?guī)蜌v史老師收試卷,結果有同學說:“你又不是歷史課代表,你憑什么收歷史試卷?”我就覺得很討厭了,我?guī)屠蠋熓諅€卷子還惹到你了?
@彌: 我很好奇為什么這些人會成為“杠精”,他們在雞蛋里挑骨頭、無中生有,只是希望我們多關注他們嗎?
@莊周夢蝶,蝶夢: 也許是因為脾氣犟和要強?
@君樨夏: 我弟就是個十足的“杠精”。書法老師說,一般來說書法里都是繁體字,他問老師:“那你會寫魑魅魍魎饕餮的繁體字嗎?”老師謙虛地回答沒研究過,他就說:“你不是老師嗎?我都認識這些字,你為什么不會寫它們的繁體字呢?”
@盼盼: 我曾經(jīng)被人說成是“杠精”。有一次我在網(wǎng)上與人討論程序員收入高低問題,有人說“幫人打字都能賺不少錢”,有網(wǎng)友贊同他的觀點:“程序員賺得哪有網(wǎng)友說得這么少!”我回復:“打字≠程序員?!边@不就是客觀事實的描述嗎?他們竟然言辭激烈地說我是“杠精”,我無語。
“杠”不分古今
過去一年,抬杠與被抬杠儼然成為網(wǎng)絡上的普遍現(xiàn)象。微博上,有人自詡“國家二級抬杠運動員”;社交網(wǎng)站“豆瓣”上,網(wǎng)友成立了吐槽“杠精”的“杠起地球”小組,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就有9000多個成員加入……
但“杠”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它的存在可以說由來已久。魯迅先生曾在《論辯的魂靈》一文中,揭露了一連串詭辯的邏輯:
“洋奴會說洋話。你主張讀洋書,就是洋奴,人格破產(chǎn)了!”
“你說中國不好。你是外國人么?為什么不到外國去?可惜外國人看你不起……”
熟悉嗎?魯迅先生在百年前諷刺批判的“詭辯”話術,與現(xiàn)在的“杠精言論”簡直如出一轍。
“杠精”為何令人生厭
那些在網(wǎng)上抬杠的人,他們仿佛不懂氣氛、不合時宜,不管別人說什么都要反駁挑刺。這些反駁挑刺的話,常常邏輯缺失,讓人無言以對。
(1) 以偏概全,抓住別人話里的某個詞進行反駁,完全不顧原意;或者用個案去否定全部。比如:
A:“××是一把雙刃劍。”
杠精:“劍當然是雙刃的,你看過單刃的劍嗎?”
B:“公共場所應該禁煙,吸煙有害健康?!?/p>
杠精:“不見得吧,張學良也抽煙,不也活到100歲了?”
(2) 無中生有,把別人沒提到的事情理解為不贊同。比如:
C:“桃花開了,真好看。”
杠精:“櫻花開的時候你怎么不說好看,你瞧不起櫻花嗎?”
(3) 極端夸大,把原句簡簡單單的形容詞夸大到荒謬絕倫的程度,扭曲原句表達的真實意圖。比如:
D:“這個房子不夠高。”
杠精:“你想怎么高?高成珠穆朗瑪峰那樣?”
(4) 非此即彼,將所有問題都歸結為二元對立,認為不是黑就是白。
E:“總說別人是‘剩女是不對的。”
杠精:“你這么為‘剩女說話,你肯定就是個‘剩女?!?/p>
很多人看到“杠精言論”,會和對方擺事實、講道理,殊不知,事實、道理在“杠精”這里是無效的,你講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會被他們頂回來。甚至,有人搭理會更激起他們的表演欲。于是,有人調(diào)侃道:“你永遠無法說服一個‘杠精,就讓他勝利吧!”
感謝安吉縣高級中學的同學參與討論
● 臧志陽/竺孟琁
以無理之言逞口舌之快,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杠精”
不同于建立在既有的事實或規(guī)律之上的說理與辯駁,抬杠往往是缺少邏輯和理性又急于發(fā)聲造成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潛在的“杠精”,因為每個人都可能會貪圖一時的口舌之快,一旦熱血上頭,一激動便口無遮攔,智商全“下線”,素質(zhì)“掉”一地??!解鈴還須系鈴人,不希望“杠精”出現(xiàn),首先需要我們克制自己逞口舌之快的想法,尊重他人的言語行為。
● 方玉琴
言行出格只為博取關注
認同感對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人們會用各種辦法來獲得認同,有的人選擇不斷努力完善自我,有的人則選擇用出格的言行博取關注。比如“杠精”,他們搬出一套套不合邏輯的詭辯話術,讓人無言以對。在他們眼里,別人的退一步海闊天空會被看作是對自己的認可。然而,“杠精”們并非全然不知自己惹人生厭,只不過內(nèi)心的空洞太大,實在無法自愈。
● 李婉霜/劉君宇
無知者愛抬杠
熱衷抬杠無非是認為自己遠比他人優(yōu)越,可以隨心所欲地站在制高點批判他人。他們在虛擬的世界里怒刷存在感,并不在乎別人的目光究竟是贊賞的還是厭惡的??雌饋?,他們高高在上十分驕傲,但我以為,他們其實很無知。當一個人接受了高水平的教育后,怎么會用毫無邏輯的話來反駁別人,以此彰顯優(yōu)越感?
● 江? 暢/宋? 蝶
與其以“杠”制“杠”,不如“佛系”對待
與“杠精”辯駁無疑是件毫無意義的事——畢竟,他們沉浸在自我的邏輯之中,道理、事實在他們面前一律失效,他們有各種歪理讓人啞口無言。所以,遇到“杠精”不妨“佛系”對待。你“杠”你的,我不聽不想也不回應。失去了繼續(xù)“杠”的支點,他們的“獨角戲”又能唱多久?又或者,以寬容的眼光看待他們,反正他們的“杠”與你的好壞并沒有關系,那就干脆不要與“杠精”計較了。
● 王 彧/龐亞鵬
“杠”準要害,“杠”出共識
說到“杠”,大家都很反感,但是,“杠”本身不是貶義詞,“杠”是對他人觀點的質(zhì)疑,使人們能以獨特的視角去看待各種事物,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外在體現(xiàn)。
比如我們語文課上的“觀點互懟”就是一種必要的“思維抬杠”:由一位同學陳述觀點并闡明理由,其他同學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尋找其論點、論據(jù)、論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質(zhì)疑。在限定時間內(nèi)找準“杠點”,進行有效反駁,以此強化觀點表達的縝密性、論證的邏輯性,同時通過換位思考,進行思維糾偏,最終達成共識。
人們因觀點有分歧而爭論,是思維的升華。所以,“杠”的關鍵在于“杠”準要害、“杠”出水準、“杠”出共識。
● 張翼帆
語言匹配場合,“誤解”化為“共鳴”
存在不滿和表達意見是個人的權利,而表達的方式是胡亂地一吐為快,還是客觀地求同存異,則關乎為人處世的情商?!案芫敝粤钊藚挓且驗樗麄兒鲆晥龊稀⒑鲆曔壿?,找到自以為是的“切入點”就開始“快刀切水果”。語言本身沒有百分之百的精確,有“共鳴”是因為把語言放在了正確的合適的位置,有“誤解”是因為語言被限制在了一個不適合它的場合。由此,能否將語言與正確的場合匹配,是否具有求同存異的心胸,決定了能否將“誤解”化為“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