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自打去年幾檔收視率頗高的綜藝節(jié)目的播出和幾輪別具創(chuàng)意的文創(chuàng)熱銷,讓故宮——這座擁有600年歷史的博物院幾乎一夜翻紅,成為各社交平臺新晉網(wǎng)紅打卡地,大家拍攝故宮的熱庸也隨之與日高漲。
由于工作的關(guān)系,我可以每天出入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拍下它的冷清與繁華,卻每每總有新的發(fā)現(xiàn)。我在寒來暑往與秋月春光中拍下畫棟雕梁與皇家庋藏,幾年下來也總結(jié)了一些經(jīng)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裨益。
一年四季交替,春夏秋冬的故宮各有不一樣的妙處:春有繁花綻放紅墻下,夏有小雨滴落屋檐間,秋有金色鋪遍滿園,而最讓人歡喜的還是冬有白雪碎碎墜瓊芳。下了雪,北京又變回了古城,故宮便又回到了故事里的紫禁城。歐陽修賞醉翁亭時說“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就是這個道理。當你認準一個地方,守上一年,收獲是情理之中,也一定出乎你的意料,大家不妨做個長期的拍攝計劃。
如果你只有一天的時間,那一定不要錯過日落這個黃金窗口期。在前期準備時,別忘了查一下當天的日落時間,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臨近日落時分,提前找到合適的拍攝位置,擺好相機等待即可。當畫面中出現(xiàn)晚霞染紅每一片琉璃瓦的時候,所有等待都值得了。
還想提醒大家,在每一個風(fēng)、霜、雨、雪的“壞”天氣,也會讓紫禁城顯露出不同的面容和性格。所以當天氣預(yù)報給大家“預(yù)警”的時候,也許也正是你可以拿起相機奔向故宮的好機會。
另外,還有兩個在故宮外的絕佳拍攝地一一景山公園的山上和故宮角樓外的護城河邊。大家在網(wǎng)絡(luò)上一定看過很多來自這兩個地點拍攝的照片,雖然兩個位置已經(jīng)被無數(shù)人拍過了,但是如此經(jīng)典的角度勢必要留存一張自己親自拍下的照片,不是嗎?
七十多萬平方米的故宮,如果在一天內(nèi)游覽,實在是很大。因此我為大家推薦幾條經(jīng)典的拍攝路線。
線路1:午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神武門
適合拍攝人群:首次來故宮拍攝及拍攝時間不多的朋友
拍攝時間:2.5小時以上
線路2:中軸線+東線承乾宮一永和宮一景仁宮一延禧宮一外東路鐘表館一珍寶館一御花園
適合拍攝人群:喜愛拍攝古董珍寶及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
拍攝時間:4小時以上
線路3:中軸線+軍機處-慈寧宮-壽康宮-太極殿-翊坤宮-儲秀宮-御花園
適合拍攝人群:對歷史和宮廷劇感興趣的朋友
拍攝時間:3小時以上
關(guān)于買票:從2018年開始故宮博物院就全面實行網(wǎng)絡(luò)售票了。所以計劃好拍攝日期后,大家可以提前在網(wǎng)上把票買好。在網(wǎng)上搜索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www.dpm.org.cn)或是微信公眾號(微故宮)都可以輕松購票。另外兩個重要的事情要提醒大家:游覽當天一定要帶好身份證;每周一是博物院的閉館時間,大家就不要前往了。
關(guān)于年票:很多朋友也許還不知道,故宮博物院也是有年票的。年票可在一年內(nèi)出入故宮10次,除了價格優(yōu)惠,還不受每天8萬人限流的限制,萬一遇上下雪天,也完全不必擔心門票售罄,拿著身份證不用預(yù)約即可入院,非常方便。和門票一樣,年票也可以在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或是微信公眾號上購買。
還有一些朋友擔心故宮里人山人海的場景,根本無法好好拍照。那么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幾個故宮內(nèi)人流較少的地點:
故宮每日8:30開門迎客,開門后大部分人都會聚集在太和殿后面的中軸線上游覽參觀,此時你不妨來到兩側(cè)的東西六宮拍攝,人一般不會太多。
寧壽宮的寧壽宮花園(是乾隆帝專為自己“退休”后頤養(yǎng)天年所建,所以也稱乾隆花園)是個好去處,位于外東路,位置相對較偏,仿照了江南園林的格局,曲徑通幽,營造出許多隱秘角落。另外,壽康門以及在壽康門旁的慈寧宮兩側(cè)一般游客量也不大,同時墻壁上的花紋也非常適合拍攝一些特寫畫面。
故宮每天下午4點開始停止檢票,之后就沒有進來的游客了,而此時大家一般也早已走過保和殿向東華門方向走去,因此大殿的游客會非常非常少,此時也正是拍攝大殿的絕佳時機。
眾所周知,故宮是最典型的中國古建筑群,中國人在建筑中對于“對稱”千年不變的鐘愛,在攝影畫面構(gòu)圖中也同樣適用。在拍攝時,尋找建筑的對稱面,不要局限在建筑整體的結(jié)構(gòu)上,這樣的對稱也存在于局部和細節(jié)中。
說到細節(jié),拍攝故宮時也不要只盯著磅礴大氣、富麗堂皇的宮殿,那些渾然天成卻匠心獨運的微妙細節(jié),或大氣,或精致,或繁復(fù),或簡約,既蘊涵著審美旨趣,又表達著倫理規(guī)范,往往能發(fā)現(xiàn)更多驚喜。
另外拍攝建筑離不開線條和框架。線條不僅簡潔,而且還具有出眾的表現(xiàn)力。比如故宮的紅墻,配合藍色的天空,又有屋檐的影子打在宮墻上,加強了色彩的對比。還可以利用環(huán)境中的線條充當前景,把觀眾的視線引向主體,讓畫面更具有延伸感。另外,門廊、窗戶、通道、欄桿、樹木等都是天然的框架,利用好這些,可以輕松找到輪廓之美。故宮中有很多“框中框”的場景,畫面極具縱深感,不妨多多尋找。
拍故宮也不要只盯著建筑,利用環(huán)境中的一些元素,可以為凸顯建筑的意境之美增加表現(xiàn)力。例如天上的云朵,水面的倒影,在亦真亦幻、云卷云舒間,建筑也變得生動、鮮活了起來。
進宮前可以做些功課,看看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wwW.dpm.org.cn)或者官方微博(@故宮博物院)微信公眾號(微故宮),了解一下哪里可以拍、有什么亮點,最近有什么新展覽、近期又有什么花要開,等等。
很多人多少都有一些黑白攝影的情節(jié),黑白影像呈現(xiàn)出厚重、耐人尋味的顆粒感和迷人的光影是表達感情和烘托氣氛的好方式,同樣適合拍攝歷史悠久的故宮。在黑白的影調(diào)中,可以重現(xiàn)那些和時光一起老去的歷史瞬間,捕捉那淹沒在紅墻內(nèi)外的宮廷舊事。
如果攜帶了長焦鏡頭,還可以嘗試拍攝一些宮殿屋檐的遠景和特寫,畫面大部分做留白處理,給觀者留以想象空間,也更能排除干擾,讓觀者關(guān)注于建筑本身的線條與結(jié)構(gòu)。
作為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jié)構(gòu)宮殿建筑群,故宮的宏偉壯觀自不必多言。前面說了那么多,基本上也都是在說建筑。但,不應(yīng)止于此。故宮不僅僅是明清兩代皇宮舊址,同時還是一座有著1862690件(套)藏品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數(shù)十個原狀陳列、常設(shè)專館、特別展覽,隨時來隨時都有展覽。來了故宮,卻錯過了這么多歷代文物精粹,豈不可惜。因此這些文物藏品也是我們可以拍攝的內(nèi)容。當然,像珍寶館、鐘表館這些比較熱門的地方,人也自然少不了,同時要注意故宮的室內(nèi)不允許使用三腳架和閃光燈,想要拍攝到理想的畫面,恐怕還要有點兒耐心,多多等待,見機行事了。
故宮是一座宮殿,但它也畢竟是一座建給人居住的處所。想要還原它曾經(jīng)的面貌,也許在畫面中加入著裝時尚的現(xiàn)代人有些違和,但如果加入有靈性的小動物則多少能找尋到一些這座古城曾經(jīng)的味道。紫禁城不僅是一座文化之城,也是一座生態(tài)之城。城里有不少野生動物,光被拍到過的鳥類就有近20種:烏鴉、麻雀、黑喜鵲、灰喜鵲、鴛鴦、珠頸斑鳩、戴勝、啄木鳥、長耳鶚、夜鷺、烏鶇、紅尾鶇、紅嘴藍鵲、紅脅藍尾鴝、紅喉歌鴝、絲光椋烏、黑尾蠟嘴雀、秋沙鴨……喜歡“打鳥”的朋友們一定想不到,這里竟也是一個拍攝的好地方。
另外,說到宮里的動物,自然少不了宮貓。許多人甚至專門為了看它們才買票“進宮”的。它們或乖巧、或機靈、或膽怯、或囂張,每一只都獨具個性,卻一樣討人喜愛。通常它們都有屬于自己的固定“領(lǐng)地”,除了辦公區(qū),數(shù)東六宮和珍寶館“偶遇”頻率最高,喜歡的朋友不妨去碰碰運氣。
宮里的動物們雖然可愛,但仍有野性,只可遠觀,切勿投喂、逗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