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
無論參加綜藝還是接受采訪,蔡康永習慣于自稱“出生于老上海家庭”。
父母老來得子,他兒時對父母的印象是,母親12點起床,去理發(fā)店做頭發(fā)。打扮得漂漂亮亮回家。兩三點鐘,陸續(xù)有人登門,支起牌桌打麻將,不久廚房里就飄出魚湯的香味。蔡康永媽媽是為數(shù)不多能把熱水袋抱出名牌手袋的時尚感的女性。麻將打完了,該談的事情也談完了,賓主盡歡。一場豐盛的晚宴拉開大幕。但父親永遠把最好吃的東西夾給客人。所以蔡康永從小知道,要給別人好的東西。在他看來,這個習慣與善良、溫暖無關,僅僅是基本的家教。
蔡天鐸50歲才有了蔡康永,老來得子,對蔡公子寵愛有加。
小S說他是不能上床的伴侶;高松曉說他是“老狐貍”;馬東說蔡康永有一顆特別惡毒的心;觀眾和讀者對蔡康永的印象,卻是溫暖。
蔡康永暖,因為他的聲音和語氣。骨子里,他是一個喜歡揭開別人面具搞惡作劇的人。
采訪成龍,他問“拍電影累不累”,一句話讓成龍哭了15分鐘。
采訪劉梓晨,他問“所以走紅這件事,有讓你開心嗎”,這個張揚的網(wǎng)紅,忽然沉默,說不開心。
蔡康永主持過一檔采訪節(jié)目,訪問華人世界最成功的人士,他喜歡探究的不是對方事業(yè)成功背后的故事,而是他們作為普通人時的樣子。
采訪數(shù)學家,蔡康永說:“你的腦子對我來說,像宇宙星空一樣,但你有沒有比我智慧100倍?你被情人拋棄的時候,會不會豁達100倍?結果沒有,看起來比我還糟一點。所以我覺得數(shù)學也沒有幫你什么忙?!?/p>
看蔡康永的書、辯論、主持、訪談的過程,感受最深的是,蔡康永果然是個公子,他沒有苦難的童年,沒有被逼成才的少年,沒有辛苦謀生的青年。所以成年后的他,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個特別懂得善待自己的人——不討好,不擰巴,將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處理得極為恰當,讓世界變成一個供他遨游的恒溫游泳池。
蔡康永身上最閃亮的標簽是“高情商”。
情商是一個很容易被誤解的詞,經(jīng)常有人覺得高情商就是會說話,為別人著想,在領導、同事面前懂得表現(xiàn)自己。如果高情商是這樣一個面具,人總有一天會感到無法呼吸。
學會高情商就能征服世界?康永哥可能會給你一個大大的白眼,溫柔地說一句:你想死啊。
在蔡康永看來,情商從來不是為了搞定別人,而為了搞定自己。這個世界上,無論伴侶、父母還是兒女,都是別人,別人怎么可能讓你搞定?
蔡康永寫過很多被稱為“雞湯”的書。那些文字,最初不是以出書為目的,而是他給自己寫的便簽。
郁悶的時候,他對自己說:如果一直快樂,那就是硬撐的。
不想上班,他對自己說:不要太任性,因為你是活給未來的你。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xiàn)在的你。
忍不住想發(fā)火,他對自己說:容易發(fā)怒的意思就是:別人做了蠢事,然后我們代替他們,表現(xiàn)出笨蛋的樣子。
有些自認為情商很高的人,給別人的印象卻是虛偽、愚蠢。把別人當傻子,這是學到了情商的皮毛,是術。真正的高情商,是道,是與自己內心和解的過程。
每次錄《康熙來了》,蔡康永下場的第一件事是告訴導演嘉賓哪些話是敏感詞,一定要剪掉。但他從不會跟嘉賓討論這個問題,擔心給他們帶來壓力。能自己解決的事情,絕不麻煩別人,這就是高情商。
蔡康永喜歡隨身帶書,被媒體描述為讀書人。他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他說隨手翻書最大的好處是避免別人的打擾。
高情商就是學會讓自己舒服,同時也讓別人舒服,但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舒服。你舒服了,姿態(tài)才能好看,別人跟你在一起才能舒服。
工作之外的蔡康永是一個冷淡的人。搭檔主持多年的小S說:“舞臺下的他,好像有一層透明的膜罩著,非常有距離感。”
蔡康永從來不接小S工作以外的電話,也從來不跟小S一起吃工作餐以外的飯。他覺得這樣可以保持兩人之間的新鮮感。
甚至在親密關系中,蔡康永也選擇與同性伴侶保持距離,“通過讓大家不要太熟悉”,以保持愛情長久的溫度。他說:“我不認為過于溫暖,是一個跟別人維持良好關系的一個好的立場。如果被溫暖兩個字給綁住,就更吃力。”
能夠維持婚姻的人,是真的勇士和斗士,值得被尊重、被贊美。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他們已經(jīng)超過很多人,是成功者了。因為婚姻制度本身,要求我們模糊人與人的邊界,這個過程,會極大消耗掉我們的熱情,讓相愛的人在彼此眼里失去魅力。
蔡康永主動與人保持距離,不消耗自己過度的熱情,大約也是他長久以來,在觀眾和讀者心中充滿魅力的原因。
在與粉絲和讀者的關系中,蔡康永清醒地意識到那不是真正的愛,而是一種需要。粉絲跟你拍個照,就像跟一臺名車、一個名包拍照差不多,而所謂名人,也不過是一個擺設。甚至,對于鋪天蓋地的贊美,蔡康永都能保持冷淡。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一書里,認為鈍感力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渡邊淳一總結的鈍感力5項鐵律包括:迅速忘卻不快之事;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xù)挑戰(zhàn);坦然面對流言蜚語;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蔡康永把鈍感力5項鐵律中的第三條和第五條,放在一起,做了更加有力的闡述:“你要不輕易地相信別人對你的贊美,你才有能力不輕易地被別人攻擊?!?h3>愛情被流行文化高估
蔡康永寫過愛情小說《蔡康永愛情短信:未知的戀人》,他也說過很多愛情金句,被戀愛中的男生女生抄在小本本上。但愛情在蔡康永的生命里并沒占據(jù)很重要的地位,他認為與意義一樣,愛情是被高估的東西。
蔡康永與同性戀人George相識于學生時代,1995年兩人一起經(jīng)歷了日本神戶大地震。2001年,李敖代班主持《文茜小妹大》,直接問蔡康永是不是gay,蔡康永淡淡地回答,是啊。后來參加《魯豫有約》,魯豫問蔡康永,父母對他出柜的看法,蔡康永再一次淡淡地回答,我父母去世得早。
多年來,蔡康永把自己的感情包裹得很嚴。他不認可天雷勾地火的愛情,覺得“這種都不得善終”;也不認可激情、沖動帶來的快樂,公開宣稱不會被漂亮男生打動,看到金城武那么漂亮的人,覺得他是外星人。
蔡康永追求的是一種很“鈍”的感情,慢慢相處,保持低溫,與其說是愛人,不如說是習慣。
也許,喜歡蔡康永的人,不是喜歡他的溫暖,而是喜歡他溫情脈脈地幫我們揭掉生活的面具,露出純粹和天真的那一面——原來這樣也可以?
是的,人生無對錯,怎樣都可以。
(許晴薦自《東西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