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
摘 要:明代靖江王分封到桂林就藩,從洪武三年(1370),傳十一世十四王,到清順治七年(1650)。明代靖江王及其宗戚一起在桂林生活,欣賞桂林四時不同的獨特秀美山水和自然風光,喜歡作詩文,抒發(fā)心中的情感,并篆刻在桂林名山摩崖石刻上,為桂林獨特的山水摩崖情添彩。
關鍵詞:靖江王;宗戚;摩崖石刻
1 靖江王概況簡介
明代朱元璋分封他的侄孫一脈系在桂林做靖江王,“洪惟太祖高皇帝祖宗流蔭,子孫彌衍,列分天下,各藩國之國,我祖來斯桂林立靖江王位”①。靖江王王府選址在獨秀峰,“府在獨秀山前,其地為廣西甲盛之最,一峰塹插霄漢”。桂林風景宜人,靖江王府景色更加優(yōu)美,“四時林木榮輝,下涌流泉,潭如新月,巍然上下,絕色麗乎龍飛鳳舞之勝,愛居斯地,患無終廢,皆因地利也”②。歷代靖江王在桂林優(yōu)美的景色中常抒發(fā)起山水情懷,并且將其篆刻在桂林摩崖石刻之上。
2 歷代靖江王的桂林山水摩崖情懷
弘治六年(1493)五月吉旦,第六代靖江端懿王朱約麒在伏波山祝壽,刻有摩崖石刻。有詩曰:“五云臺閣桂江邊,座上金容實儼。遠近名山排畫障,郁蔥佳氣藹香煙。諸天凈界非凡所,內(nèi)外誠心布福田。愿祝賢王增壽算,綿弘國祚千年。”③可見桂林伏波山景色是非常優(yōu)美的,可欣賞到漓江周邊的遠近名山。
第七代靖江安肅王朱經(jīng)扶是歷代靖江王中最有才情的一位。安肅王神道碑有提及他過人的詩文才華,“平居喜學問”④“冕嘗讀兩漢書”“讀書之暇,隨筆作詩文”⑤。他喜好登高望遠,在登臨之際興致來了,喜好作詩,并且將詩刻在摩崖石刻上,“時登眺焉,興之所致輒形于詩”“嘗于宮中獨秀山間鑿石為盂以盥手,而銘之著自新之羲,有為《敬義箴》,皆刻之于山石之勝處”⑥。大明正德元年(1506)丙寅歲冬,安肅王于獨秀峰觀雪,留詩:“郭外奇峰列斗天,曉來雪片倩繽紛。松杉忽訝成瑤樹,巖谷驚看擁白云。光射玉樓呈瑞兆,影搖銀海靜塵氛。邊氓不用嗟貧病,捶拱而今有圣君?!弊怨啪陀腥鹧┱棕S年,而桂林冬季鮮少有雪。安肅王登獨秀峰賞雪,看到松杉樹上掛雪,忽如千樹萬樹成雪樹。他看到冰雪凝結(jié)在殿宇樓閣上,在光的反射下熠熠生輝,感念瑞雪兆豐年。因為當今有明君在朝,“邊氓不用嗟貧病,捶拱而今有圣君”,邊疆的貧民再也不用為疾病所困擾了。大明正德二年(1507)丁卯春正月十五日,因行香畢,安肅王賞春明媚,題詩:“擎天一柱鎮(zhèn)南州,四序宜人景最幽。麗日花枝鮮冉冉,薰風樹影密悠悠。山頭皓月添秋意,洞口芳梅與雪儔。歡賞暢然情不厭,真堪寫入畫圖收?!贝竺髡戮拍辏?514)甲戌夏六月初一,安肅王至靖江王府避暑,題詩一首:“乾坤一柱峙西南,幾度登臨駐鶴驂。爽氣全消三伏暑,清陰倒浸百花潭。樓臺遠近浮晴靄,云樹高低拂翠嵐。撫景歡然成宴樂,笙歌不用沸余酣?!惫鹆知毿惴宓纳蕉蠢镲L清氣爽,暑氣全消,遠近樹木蔥翠,在陽光照耀下,呈現(xiàn)出樹影斑駁的美景。大明正德十四年(1519)已卯歲中秋,安肅王中秋賞月,秋雨剛停,天氣微涼,偶成詩一首:“涼浸瓊樓宿雨收,卷簾坐對一輪秋。山河有影懸霄漢,風露無聲下斗牛。夜色闌珊催玉漏,桂香馥郁漾金甌。霓裳仙曲猶堪聽,不羨當年汗漫游?!雹咔锾斓墓鹆殖?,桂花的香氣四溢飄香,讓中秋賞月的安肅王心曠神怡,有感而發(fā),題寫了這篇詩文。安肅王常在靖江王府后花園獨秀峰賞景,冬觀雪,春賞花,夏避暑,秋賞月。他欣賞靖江王城四時不同風光,欣賞桂林獨特的山水風光。在他眼里,四時風光各不相同,各有所趣。他有時興致一起,就盡顯才情,題詩一首,篆刻在獨秀峰山體上,為桂林獨有的摩崖石刻景觀添輝、添彩不少。
第八代靖江恭惠王朱邦苧,嘉靖孟冬,在獨秀峰西洞欣賞靖江莊簡王時代的佳作,“乃幸睹我太高祖莊簡王《次元僧師澄》佳作”①。靖江恭惠王贊嘆,先跡文思敏睿,“睿藻文思,粲然蔚觀”②。他十分敬仰先祖遺跡,“仰誦之余弗勝敬惕”“文章字帖尤為當世欽慕,得者重寶,弗啻千金”③。他對先祖書法墨跡真品的現(xiàn)世收藏者賜以重金獎賞,并稱贊莊簡王的賢德和功德偉業(yè),“賢德仁恩”④。恩惠百信六七十余年,其豐功偉業(yè)至今仍被百信贊不絕口,“被于廣右之民六七十年,至今稱不絕口”⑤。靖江恭惠王想到要后世子孫向其學德行善,“則我后世子孫世代既遠,何所從而知乎?仰何由啟其向?qū)W樂善之心乎”⑥。因而著文以留后世子孫,“一柱擎天動古今,高巖孓立起人欽。他山自是無肩并,吾祖從來有德音。不羨繁花春絢爛,卻宜叢木夏生陰。洞中此日風光滿,帝德親恩覆載深”⑦。
第九代靖江王朱任昌曾親自在獨秀峰題寫詩,“清游道士赴霞祥,萬古稀名獨秀山;蓬萊云風仙凡景,殿宇宮廷錦世間?!雹嗟琼敧毿惴澹憧梢愿╊焦鹆秩秋L光,看到白云和霞光道道。
在明代,靖江王是不許為官、經(jīng)商、力役的,所以歷代靖江王在如此“清閑快樂”⑨的日子里,賞盡桂林各山水風光,興文潑墨,打發(fā)時間。而他們留下的這些摩崖石刻,成了桂林名山的一道道風景線,成為桂林歷史文化旅游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一角。
3 靖江王宗戚的山水摩崖情懷
七星公園是桂林市著名的風景名勝區(qū)之一。它有著名的駱駝山、七星巖、普陀山、棲霞寺等,引文人遷客絡繹不絕。嘉靖庚子(1540)初秋,高皇八世孫,靖江王府鎮(zhèn)國中尉游七星巖時就在普陀玄武洞題寫《游七星巖次萬五溪方伯韻》:“侵晨來福地,臺殿煙霞蒙。山□列星宿,巖埋雷風。顛崖掛葛蕌,石榴生芳叢。拼炬開玉宇,捫蘿步青蔥。只擬無雨露,別自有虛空。長嘯鳴幽谷,極□應律筒。姑飲同傾酒,云英并從容。邀我蓬瀛去,飄撓興未窮?!笨梢娋附踝谄?,靖江八世府鎮(zhèn)國中尉也是文采斐然。
行人司行人王龍賁游七星巖題寫《游七星巖留題》:“新主懷柔喬岳歆,我將天乳滿筵斟,蛟龍俯首變昏曉,鳩鷺飛翎通釜鬵。云籠豪碑苔蘚碧,風搖禪閣鼓鐘吟。登臨更喜高明處,數(shù)點疏星共古今?!雹饪梢娖咝菐r附近的環(huán)境好,苔蘚非常碧綠,“苔蘚碧”。七星巖附近有棲霞寺,其鐘鼓聲響策廟宇樓閣,“禪閣鼓鐘吟”。
普陀山四仙巖有詩:“首夏攜樽酒,來尋古洞幽。賽賞登絕讞,倚石俯清流。七宿青霄上,三江淑氣浮。太微臨翼軫,光照萬山頭。七星含瑞靄,一竅透清暉。丹灶蹤猶在,盤云石若飛。近榆凝紫府,履斗倍玄機。暮雨山梯滑,忻乘竹仗歸。列炬尋真跡,東巖約友過。因知山即斗,不厭和羅。霧散看堯嶺,江清起舜波。乾坤開竅妙,重眺復如何?!眐
疊彩山也是桂林一大名山,是歷代文人騷客游覽的風景名勝地之一。疊彩山著名的風洞口也是歷代文人墨客揮毫潑墨,傳流摩崖真跡的重要名勝地。萬歷辛丑年(1601)秋,靖江愛云道人朱邦蘆,登風洞,讀藩使曲先生詩,末尾有“誰染萬山青”之句,遂跋題其后:“試登風洞梵王臺,萬井周遭睥睨回。山色嶙峋吳外擁,川流如帶楚中來。群飛好鳥低人過,獨愛幽花照酒開。一日宦游似千古,他年留取在崔嵬?!眑
桂林優(yōu)美獨特的喀斯特山水風光,雅致迷人。歷代靖江藩王及宗戚游覽桂林山川名勝,抒發(fā)其對山云風光、蒼翠樹木、冉冉盛開的春花、秋月的感懷,對當朝明君厚德的贊嘆。明代靖江王對桂林的鎮(zhèn)守,為桂林獨特的山水摩崖文化增添更多情懷,留下了更多對桂林獨特山水的人文情懷、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