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紐約時報》14日報道,去年一共有30名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教授、學術機構負責人以及政府政策研究專家的訪美簽證被吊銷,或進行行政復審,其中包括知名學者。
這些被阻撓前往美國的人堪稱是最了解美國的中國學者群體的代表性人物,他們大多對美國抱有友好態(tài)度,為增進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阻止他們赴美訪問是令整個中國學術界非常不解的事情。
早就傳出美方為防止被搞“情報”而收緊中國人赴美簽證的消息,一些從事高科技領域研究的人員以及相關專業(yè)的留學生赴美遇到困難。但是這些從事社科研究的人能對美國構成什么“情報威脅”呢?
唯一可信的解釋是,美國的自信的確在迅速斷裂、萎縮,華盛頓建立在強大實力基礎上把控中美關系的信心嚴重動搖。為此它生出了難以自控的被威脅感。此外美方精英群體中的對華敵意在上升。不自信加上敵意導致了美處理中國事務一再出現(xiàn)非理性的沖動表現(xiàn)。
美國FBI甚至利用吊銷簽證來威脅有的中國學者,要求后者與美國調查部門合作。這是赤裸裸的“警察國家”表現(xiàn)。有媒體把相關細節(jié)公之于眾,這讓美國長期標榜的人權和自由形象情何以堪。
當年美國的對華接觸政策洋溢著政治、軍事、經(jīng)濟和文化各領域的全面自信,對接觸的猶豫大多出自中國方面。軍事交流是個典型例子,每當華盛頓在政治上有出格行為時,北京就會用停止中美軍事對話等動作予以回應。另外為防止美方對中國的滲透,極端反華人士也會遇到取得赴華簽證的困難。
現(xiàn)在整體情況正逐漸顛倒過來。中國人赴美因政治和安全方面理由被拒簽的情況已經(jīng)遠遠超過中方對美方人士的訪華拒絕,主動停止中美某項軍事交流的一方也更多變成了美國,比如環(huán)太軍演當初是美國力邀解放軍參加的,2018年它取消了邀請,作為對中國南海政策的報復。
問題在于,美國仍總體上比中國強大得多,它的不自信是否來得太早了點?它對中國的防范表現(xiàn)完全不像一個超級大國在與時俱進的世界里應有的樣子。它的做法更像是稍有不安全感就鉆進舊時的碉堡里,以想象的安全抵御想象的風險,將客觀現(xiàn)實拋至一邊。
看來美國的國家體制使它在處理同中國龐大而復雜的關系時感到吃力,它在將這種關系簡單化成自己熟悉的冷戰(zhàn)樣子,而中美之間的關系又的確不是冷戰(zhàn),因此華盛頓的對華政策出現(xiàn)前所未有的戰(zhàn)略性錯亂。可以肯定的是,錯誤的應對方式注定給美國國家利益帶來更多損失。
中美有全球最龐大的雙邊貿(mào)易,每周有300多個航班在兩國間穿梭。除了大宗貨物貿(mào)易,好萊塢電影越來越瞄準中國觀眾,美國的大學希望有更多中國留學生支持它們的繁榮。這樣的兩個國家如何能夠打“新冷戰(zhàn)”?需要一場什么規(guī)模的歷史倒車才能夠把今天的中美關系拉回到過去?
“美國”這個中文譯名的含義是“美麗的國家”。然而美國最近一兩年的表現(xiàn)越來越難看,它變得多疑、敏感、不講理,組成它美麗的精神風貌越來越被未輸先怯的心理敗象所取代。
我們想對美國人說的是,你們的國家真的沒有那么糟糕。也許是美國在過去一個世紀里總體上太順利了,無論熱戰(zhàn)還是冷戰(zhàn)大都贏得勝利,因此對競爭的正常承受力幾乎流失殆盡。它失去了應有的從容和坦然,開展正當競爭的勇氣被用不健康手段避免競爭的愿望覆蓋掉了。
不管美國變得多么小氣,我們誠摯希望中國政府繼續(xù)保持對外開放、包括對美開放的基本態(tài)度。我們相信,開放的心態(tài)與多疑的糾結相碰撞,前者一定會帶來更多戰(zhàn)略上的綜合收獲。中國就是要開放地大膽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