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有來
2016年3月,我們從墨西哥的梅里達出發(fā),乘車去塞萊斯通生物保護區(qū),塞萊斯通本來只是墨西哥灣沿岸的一個小漁村,位于尤卡坦與坎佩切兩州交界處,被大家熟知的是位于其境內占地600多平方公里的塞萊斯通生物保護區(qū)。1979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這里列為野生動物保護區(qū),以保護這兒的火烈鳥和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這里成了除了火烈鳥,還有鵜鶘、蒼鷺、鸕鶿、軍艦鳥等在內的很多鳥類的冬季棲息地,鳥兒們每年因季節(jié)變化而往返于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灣之間。據(jù)保護區(qū)的統(tǒng)計,在塞萊斯通遷徙的侯鳥與常駐鳥類共有300多種。尤卡坦半島的河流在此入海,入海口的淡水與墨西哥灣的海水在此交匯,加上面積巨大的紅樹林系統(tǒng),組成了這里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眾多鳥類、魚類、甚至包括一些稀有的龜類,都賴此生態(tài)環(huán)境得以生存繁衍。當然,游客們來這里觀賞的主要對象就是火烈鳥,據(jù)生態(tài)檢測,每年冬天有23000多只火烈鳥會在此過冬,除了氣候原因,食物也是這些火烈鳥在此落腳的重要因素,依賴這里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而繁衍的豐年蝦,或者叫鹵蟲,正是火烈鳥最喜愛的食物。
從梅里達到塞萊斯通大概120來公里,行車一個多小時,7點半左右我們來到了塞萊斯通生物保護區(qū)的小碼頭邊,這是通向墨西哥灣的一個峽灣,兩邊都是廣袤的紅樹林,峽灣窄的地方只有一百來米,寬的地方則有一千多米,這是從上面河流下來的淡水與海水交接的地方,成為火烈鳥和其他鳥類的良好棲息地。
我們的車來到了橫跨峽灣的公路橋邊的碼頭處,碼頭下邊的水面上停著許多快艇,這是我們去拍火烈鳥一定要用的工具。碼頭上設有游客中心和游客休息處,導游為我們租了兩艘快艇,因為我們要用“大炮”(長焦鏡頭)拍鳥,所以只能是兩個人一艘快艇。我們上船后就向峽灣的下游駛去,不一會兒,就遠遠地看到了水面上一群群紅色的鳥,但船主并沒有在這些火烈鳥旁邊停下來,他告訴我們這是小群的鳥,前面有大群的。果然,沒一會兒我們就發(fā)現(xiàn)了上萬只的火烈鳥,它們在長長的峽灣里形成了一條紅色的“帶子”。
2013年我們在博高利亞湖拍到的是小火烈鳥,今天我們在塞萊斯通生物保護區(qū)看到的則是美洲火烈鳥。小火烈鳥高約80~100厘米,而美洲火烈鳥高達100~140厘米,所以看上去小火烈鳥小巧玲瓏,美洲火烈鳥則窈窕修長;色彩上小火烈鳥淡妝輕抹,一身白色中透著粉紅,美洲火烈鳥則濃妝艷抹,一身深紅中透著白色??赡苁且驗榧竟?jié)的原因吧,美洲火烈鳥的愛情舞蹈就如同它們身上的紅色一樣,熱烈而興奮。在遠處我們就發(fā)現(xiàn)有三四處的火烈鳥沒有在覓食,上百只火烈鳥昂首挺胸在那里鳴叫,它們要開始跳求偶舞了。
原來我一直以為,舞蹈只有人類才有,我們通常認為舞蹈“產(chǎn)生于奴隸社會?!焙髞硐矚g上拍鳥以后才知道,舞蹈產(chǎn)生的時間應該更早,在進入人類社會之前就已經(jīng)有了?;鹆银B的愛情舞蹈就是如此。
它們先跳的是集體舞,相當于我們人類的交誼舞或群舞吧,但它們不是為了健身,而是為了尋找配偶。你看它們高昂著頭開始鳴叫,有幾十只一群的,也有幾百只一群的。叫著叫著慢慢地轉過身來朝著同一個方向開始行進,誰在指揮它們呢?這么整齊。我仔細觀察幾個群,但沒有找到。慢慢地速度快了起來,水花四濺,翅膀也慢慢張開,我以為它們要起飛,可是它們并沒有飛,只是在那里邊跑邊叫,很是熱鬧。我想火烈鳥肯定還沒有形成我們理解的審美觀,所以它們對對象是否漂亮、是否瀟灑一點也不在乎,對對象的舞姿是否標準,動作是否好看肯定也是沒有要求的。但它們肯定在乎對象是否高大,是否有力量,是否健壯。所以昂首是為了和競爭者在身量上一較高下,鳴叫和奔走是為了比試力量,在比的過程中來贏得雌鳥的芳心。但不管如何,我覺得它們這種以舞蹈的方式求偶比哺乳動物通過博殺來爭奪配偶要文明得多。
奔跑慢慢停下來了,它們又開始跳小群的舞蹈。它們分散成五六只或七八只一群,還是向上伸長著脖子,開始轉頭,向左轉,向右轉,然后再左轉,再右轉,很整齊的;忽然它們又張開翅膀,合上,再張開;有的還向前伸出長長的脖子,一邊微微張開翅膀,同時做出一個下蹲動作,我覺得這可能是雌鳥做的動作,很有點刺激雄鳥的意思了。
舞蹈的高潮應該是雙鳥舞或四鳥舞了。小群舞跳著跳著慢慢地就轉入了個對個或雙對雙的舞蹈了,也許是它們在集體舞中選好了對象,于是就分散開來跳舞了。它們時而兩頸交纏,時而兩喙相吻,時而四翅相擁;它們長長的脖子有時交纏成“8”形,有時畫出一個心形,有時則形成“$”形……如此造型豐富、姿態(tài)優(yōu)美的動作,真情流露而又美妙復雜的舞蹈,人類恐怕是很難跳出來的。
它們跳舞時的情態(tài)更是讓人迷醉。你看它們的兩喙,雖然很硬、很冷,沒有我們人類的嘴唇那么柔軟、滋潤,但它們兩喙碰到一起時四目相交、嘴巴微張,全神貫注,雖然我不知道它們堅硬的喙有什么樣的感覺,但從它們的那種非常享受的神態(tài)看,一定也非常美妙。長長的脖子,是火烈鳥愛情舞蹈最夸張的部分,它們會做出各式各樣的舞蹈動作,美不勝收,它們雙方把長長的脖子扭曲成各種各樣的美麗造型,它們把自己的頭輕輕靠在對方頭頸上的寧靜神態(tài),它們把自己的脖子輕輕繞在對方脖子上然后半瞇著眼睛的那種迷醉的享受……當然火烈鳥跳舞不是為了給我們看,也不是為了給其他鳥看,它們跳舞是為了向對方表露自己的情意,當然也肯定有一種旁人難以體會的美妙感受。
我們人類也許永遠跳不出這樣主要用脖子來完成的美妙的舞蹈,因為我們沒有這么長的脖子。據(jù)說在泰國北部與緬甸邊界有一個少數(shù)民族叫長頸族,以脖子長為美,孩子從5歲~6歲起,就在脖子上套銅圈,一年一個銅圈,使脖子拉長。最長者脖子達70厘米,但他們是靠一個個的銅圈支撐著頭部的,活動尚且很難,怎么有可能像火烈鳥的頭頸那樣活動自如呢,當然更不可能用頭頸來跳舞了。在鳥類中有許多鳥像火烈鳥那樣擁有長長的脖子,如鶴、天鵝、一些鷺鳥等,但它們更多的是用雙足跳、用翅膀拍扇、用嘴鳴叫來完成的,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它們用脖子跳出這樣豐富、多情的舞蹈。
所以在地球上也許只有火烈鳥才能用長長的脖子,在大自然的舞臺上,跳出如此纏綿的愛情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