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 要:在當前的大學生群體中,“雙困生”是當前大學生群體中引人關注的一部分?!半p困生”在心理和經濟上的問題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個人成長,對于校園發(fā)展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加強對于“雙困生”幫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價值。文章以高?!半p困生”成因及幫扶措施為分析對象,首先介紹了“雙困生”當前心理狀況及“雙困生”形成原因,接著闡述了高?!半p困生”幫扶意義,最后論述了高?!半p困生”幫扶教育工作途徑,分別從人性化資助、加強心理干預、人性化的管理三方面進行論述,以便使得“雙困生”可以更好地在高校里求學,使他們可以樹立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念,徹底擺脫經濟上的貧困和心理上的負擔,使他們可以輕裝上陣,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關鍵詞:“雙困生”;幫扶;學校;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2-0113-04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向著大眾化方向不斷邁進,越來越多貧困家庭孩子可以到大學里獲得高等教育。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我國當前大學生中,貧困大學生數(shù)量一直都維持在10%至20%左右。根據(jù)一份調查顯示,有50%以上的貧困大學生因為貧困而使自己內心中感到非常羞愧,有30%的貧困大學生在內心會感到非常自卑,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當前所處的貧困處境,同時不加抑制的抗拒來自其他方面的善意。有40%的貧困大學生不愿意獲取其他方面幫助,也很少參與到社會活動之中。有20%的貧困大學生由于貧困對整個社會抱有極端看法,影響到了自己正常價值觀判斷。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全國貧困大學生人數(shù)約為100萬人左右,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這是一個令教育界不能忽視的群體。很多貧困大學生都來自農村地區(qū),經濟發(fā)展非常不平衡,有許多學生來自經濟落后山區(qū),自身視野非常局限,思維非常閉塞,物質貧困,很可能會導致大學生在精神和心理方面遭受折磨,因此可能會出現(xiàn)精神貧困和心理疾病,由此便誕生了“雙困生”?!半p困生”主要是指由于經濟窘迫而導致心理貧困的大學生。當前,我國貧困大學生人數(shù)非常龐大,這就使得我國高校學生管理人員不得不投入精力去解決貧困大學生在學習求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由于貧困大學生心理非常的復雜,這就使得高校工作人員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去做好疏導工作。因此,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幫助雙困學生轉變思想工作,幫助他們在經濟脫貧的同時更好地從思想方面脫貧更值得人們關注。
一、“雙困生”的心理狀況及成因
(一)“雙困生”的心理分析
對于“雙困生”而言,他們在高校里的生活常常處于非常尷尬而又矛盾的境地。一般而言“雙困生”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第一,擁有積極進取情感追求。由于很多“雙困生”長期都處于物質非常匱乏的生活狀態(tài),他們的成長路徑非常艱辛,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都接受了磨練,因此他們身上大部分都帶有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對于來之不易的大學生活他們非常珍惜,希望通過大學生活可以改變自己命運,能夠自立自強,可以成為棟梁之材。與此同時,“雙困生”要想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比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這樣才能夠使他們在相對落后的先天環(huán)境下趕超別人[1]。當前,大多數(shù)的“雙困生”對于自己的現(xiàn)狀有非常清晰了解,他們將貧困作為激勵自己不斷奮斗的動力,積極主動尋求解決自己貧困的方法,例如參加各種各樣的勤工儉學活動,參加各種各樣的學校組織活動,他們擁有非常強的個人表現(xiàn)欲望,自我主體意識也非常強烈。
第二,“雙困生”心理非常復雜,他們同時包含有自卑、自尊以及虛榮心。對于很多“雙困生”而言,他們從小就生活在物質非常匱乏地區(qū),因此他們天生具有一定自卑心理,常常比別人表現(xiàn)得更加敏感,容易在情緒和情感上出現(xiàn)波動。在這樣的自卑心理之下,“雙困生”自尊心也可能會產生扭曲,很多學生變得異常敏感,在交往過程中非常在意別人對于自己的看法,自卑與自尊相互交織在一起使他們常常感到自己不合眾,使得很多“雙困生”遠離了大眾氛圍。長期以往,“雙困生”性格就變得更加孤僻,他們的心理會變得非常封閉,他們不斷逃避現(xiàn)實,不敢面臨現(xiàn)實給予他們的壓力。虛榮心是自尊心和自卑心混合的最終產物,虛榮心也是“雙困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困難的主要因素。
第三,在悲觀消沉中封閉自我。對于很多“雙困生”而言,他們面臨著非常沉重的經濟壓力,同時他們也需要面對來自社會各方面挑戰(zhàn)。在眾多壓力之下,“雙困生”心理常常會出現(xiàn)失衡情緒,他們的思想會變得更加焦慮,精神包袱變得非常沉重,情緒非常低落,常常不自覺的會陷入悲觀情緒之中,并由此走向封閉發(fā)展道路,對于任何集體活動都不感興趣,不愿意與他人進行交流,不愿意分享他的分享感情,甚至一些“雙困生”出現(xiàn)心情怪異現(xiàn)象,做出一些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
第四,自我認知上存在偏差。在進入大學之后,“雙困生”常常發(fā)現(xiàn)自己在經濟和其他方面與同學之間依舊存在著較大差距,校園生活和自己理想生活具有很大差距,這就使得“雙困生”情緒始終屬于失落狀態(tài),從而不斷否認自己和懷疑自己。在這樣情形之下,很多“雙困生”都會對自己進行重新界定,而此時悲觀色彩成為他們人生主基調,他們對于生活中的刺激常常容易采取非常極端方式去看待。
(二)“雙困生”成因分析
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的心智并沒有成熟,因此他們很可能會將貧困作為一種思路,進而引發(fā)心理疾病,從經濟上的貧困向心理上的貧困進行轉變。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受到客觀環(huán)境影響。對于許多“雙困生”而言,他們成長和生活環(huán)境都是貧困地區(qū),因此存在著文化以及環(huán)境上不同,他們與其他同學在語言表達以及知識面上都可能會存在一定差異。當前,絕大部分高校都設置在經濟非常發(fā)達的城市地區(qū),很多“雙困生”在進入學校之后的第一個考驗就是對生活環(huán)境進行適應,城市內部紛繁復雜的生活內容以及各種各樣的社會群體都是“雙困生”在成長過程中沒有接觸過的[2]。這既給“雙困生”提供了不斷拓展自身認知的渠道,同時也對“雙困生”認知能力提出了一些要求。由于“雙困生”生活僅僅限于維持基本溫飽,要融入城市主流生活缺乏經濟基礎。許多“雙困生”在城市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中缺乏必要藝術涵養(yǎng),這也使得他們的人文素質存在一定缺陷,他們與現(xiàn)代化大都市顯得有點格格不入。對于很多“雙困生”而言,由于他們的生活相對拮據(jù),很多人都會從事各種各樣的助學工作來獲取生活費用,這勢必會影響到他們參加其他文化活動的時間。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任何偏差很可能會使“雙困生”人格發(fā)展受到影響,容易導致偏執(zhí)人格[3]。與此同時,由于當前全社會對于高校“雙困生”關注度并不是非常高,雖然學校內部存在著不同程度關懷活動,但是由于采取方式并不得當而使得一些雙困大學生感到自己寄人籬下,在心理上常??赡艽嬖诖鞌「小@纾恍W校通過公開催收學費或者刊登捐贈物品方式并寫上“雙困生”的名字和專業(yè)信息,這就使得“雙困生”的心里難以接受。
第二,主觀方面因素。對于“雙困生”而言,他們自身將貧困當作恥辱,一些學生并不能正確看待自己家中客觀環(huán)境,認為貧困是無能代表并由此產生了一些心理問題。他們常常將自己生活中的問題歸結于自身出身,對于自己成長并沒有一個理性看待,只能怨天尤人。一些學生并不承認自己貧困,因此很多學生失去了來自外界資助。除了將貧困當作恥辱之外,“雙困生”還會將貧困當作自身挫折。當前的“雙困生”主要生活在改革開放年代,這一代年輕人并沒有接觸過任何的艱辛磨難,他們的社會承受能力相對較弱[4]。這一代年輕人常常更加講究享受,不愿意過任何艱辛的生活,因此他們并不會把貧困看作是對自己的磨練,而是將貧困當作一種挫折看待,這種錯誤的思想,也使得他們對事物的判斷出現(xiàn)了嚴重誤判,容易產生厭世的情緒,不利于他們形成健全的價值觀念。
二、高?!半p困生”幫扶的意義
“雙困生”是高校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群體,加強對于“雙困生”的幫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一,有助于落實高校育人性質。高等院校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人才,“雙困生”也是人才,因此高校需要一視同仁,加強對于“雙困生”的培育。通過幫扶可以使“雙困生”解決在生活上的難題,同時也可以使得“雙困生”在精神上得到寬慰,使他們以更好的精神狀態(tài)應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壓力,以更加飽滿的自信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
第二,有助于“雙困生”更好的擺脫貧困。由于“雙困生”在經濟上和心理上都處于弱勢地位,這就使得他們急需獲得外界的幫助,而高校加強幫扶可以使他們更好地擺脫心理和經濟上的貧困。
第三,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學校文化。大學校園主要是以學習為主,大學生也應當擁有自強不息的品德,加強對于“雙困生”的幫扶也正體現(xiàn)了高效自強不息的品德素養(yǎng)。通過對“雙困生”進行幫扶可以在大學生群體內部樹立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得大學生群體中可以樹立其自然不息的文化氛圍,幫助所有大學生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自己美好的未來。
三、高?!半p困生”幫扶教育工作的途徑
(一)人性化的經濟資助
第一,不斷拓展助學渠道,充分發(fā)揮“雙困生”吃苦耐勞的精神能力。在對“雙困生”進行幫助時應當充分利用他們較高的綜合素質,充分發(fā)揮他們自身的智力優(yōu)勢,通過勤奮和刻苦來實現(xiàn)脫貧。學??梢詣?chuàng)設優(yōu)質條件,提供更多的崗位,這樣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助學助研和助管的過程中去,可以更好地和校外單位進行有效合作,讓“雙困生”可以更好地參與到工作之中,根據(jù)自身的勞動來獲取報酬。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可以解決學生們在經濟上的負擔,更可以使他們學以致用,讓他們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之中,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樹立起良好信心,使他們可以樹立通過自身勞動來成長的思想。
第二,不斷完善各種資助體系建設。只有讓“雙困生”無后顧之憂才能使他們真正放下思想上的包袱,可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學習之中。由于一些“雙困生”的學習環(huán)境非常有限,基礎較差,因此他們獲得學校獎金的機遇非常少,對于這些學生應當有意識地進行政策傾斜,可以設置專門的貧困生獎學金,用于提高學生的獲獎概率。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幫助“雙困生”解決經濟上的問題,我們還可以加強助學貸款的使用。由于高校辦理助學貸款手續(xù)相對繁雜,而且有些銀行擔心貸款不能夠及時償還,因此銀行對于這項貸款常常采用消極態(tài)度。針對這一狀況,教育部門可以和銀行進行協(xié)商,由教育部門墊底,進一步加快助學貸款制度落實,更好幫助“雙困生”獲得助學貸款。高校自身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解決“雙困生”在經濟方面的壓力,例如可以減免學費,可以給“雙困生”提供相關困難補助,可以根據(jù)“雙困生”貧困狀況來確定具體應急經費使用,同時還可以發(fā)動廣大師生進行愛心捐贈,成立助學基金,更好幫助“雙困生”渡過難關。對于一些特別優(yōu)秀的“雙困生”學校還可以積極主動的提供幫助,例如和知名大企業(yè)進行洽談,向這些大企業(yè)推薦特別優(yōu)秀的“雙困生”,這樣可以形成社會力量幫扶作用,以便使得“雙困生”可以獲得更好的學習成長機遇[5]。
(二)及時適當?shù)男睦砀深A
除了解決經濟貧困之外,“雙困生”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心理上存在貧困,這也是當前高校針對“雙困生”進行工作的一大難點。為此,高校除了加強愛心感化之外,還需要不斷健全心理疏導機制,落實各項激勵機制。
第一,學校內部應當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協(xié)調和疏導機制。首先,學校應當對“雙困生”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在學生來到學校報到之時,學校就應當向他們普及心理知識,建立起心理檔案,通過嚴密關注尤其是對“雙困生”的心理關注進行輔導,使得“雙困生”的心理始終處于健康狀態(tài)。對于在學校求學期間存在自暴自棄或者自卑等心理問題的學生可以給予及時心理引導,預防他們出現(xiàn)人格上的問題。其次,高校應當加強對于“雙困生”的心理疏導和教育。高校除了對全體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引導之外,對于“雙困生”的心理健康需要進行特別關注。在培養(yǎng)“雙困生”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時還需要使他們樹立起良好的價值理念,不斷強化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意識,有針對性開展專題講座,使得“雙困生”可以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6]。再次,開展以人際關系為主的心理拓展訓練活動。根據(jù)對當前“雙困生”的情況調查,當前的“雙困生”普遍存在人際交往存在困難的現(xiàn)象。針對這一現(xiàn)象,高校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等人格教育,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人際交往技巧,不斷增強社會交際能力,以便使得“雙困生”可以構建起和諧的人際關系。最后,我們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干預應急方案。在當前高校已經建立了許多心理咨詢室,這些心理咨詢室可以很好地緩解學生們的心理壓力,對于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可以進行有效的疏導。但是對于“雙困生”的心理安全,不能夠僅僅只依靠咨詢或者是疏導,同時還必須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機干預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在危機時刻對心理問題進行干預,做到雙管齊下。
第二,建立完善的“雙困生”激勵機制。高校應當加強“雙困生”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理想信念培養(yǎng),使得他們可以樹立起追求卓越的發(fā)展目標。在高校內部,高??梢栽O立“雙困生”獎項,通過對“雙困生”的先進事跡進行廣泛傳播,來不斷地加強“雙困生”的模范示范作用,逐步使得“雙困生”可以形成自強自立的精神,更好的構建校園文化,使得自強自立的精神成為當代大學生所應有的精神面貌。
(三)人性化管理
在進行“雙困生”管理時,有許多細節(jié)需要認定和注意,例如在對“雙困生”的資格認定、檔案建設、資金發(fā)放等方面都需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在每一個細節(jié)都應當包含人性化的措施,這樣才能夠真正地使“雙困生”從思想上放下包袱,更好地融入到大學生活之中。在對“雙困生”的管理工作中,“雙困生”的資格認定需要充滿人性關懷,既要保存公平公正,又要顧及“雙困生”自身的心理感受。在一些學校,雖然學校根據(jù)公平公開的原則按照程序對“雙困生”進行評定,并且將“雙困生”的名單予以公示,在程序上完全符合工作要求,但是使得很多“雙困生”的心里難以接受,使他們可能會存在心理上的尷尬。因此在進行資格認定時,我們可以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不公開“雙困生”的情況,使他們在內心中得到關愛,從而給他們良好的心理反應。這對“雙困生”進行資助時也需要進行積極的探索,這樣可以開辟更為廣闊的方式,制作的內容也不能僅僅限于金錢,還可以給予一些非物質化的制作。例如針對“雙困生”,我們可以舉辦特定的技能大賽,不斷提高“雙困生”的知識面,加強他們的交往能力,從而可以培養(yǎng)“雙困生”自信自強的品格[7]。
綜上所述,“雙困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雙困生”當前已經獲得了社會的關注。高校需要不斷加強對于“雙困生”的關注,這樣才能使他們在物質和精神上都脫貧,才能夠解決他們在成長中出現(xiàn)的煩惱。在進行具體落實,高校也應當注重細節(jié),在各個細節(jié)環(huán)節(jié)加強人文關懷,這樣才能夠真正幫助“雙困生”健康成長,使他們成長為祖國的棟梁之材,這也是當前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理念的體現(xiàn),也是時代賦予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1〕帥英.地方高校學困生成因分析及幫扶策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02):97-100.
〔2〕郭巧,張婷,何華莉.高?!半p困生”心理特點及素質提升途徑——積極心理學視角[J].廣東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30(01):92-96.
〔3〕顏文朗.精準扶貧視覺下構建高校“雙困生”職業(yè)能力提升模式研究[J].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16,7(05):82-85.
〔4〕黃艷.淺談對高職學?!半p困生”心理障礙的處理[C].今日財富論壇,2016.
〔5〕盧衛(wèi)軍.創(chuàng)新高?!半p困生”就業(yè)價值取向教育引導的思考——基于轉型發(fā)展中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實踐探索[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10).
〔6〕林麗蓉.幫扶新生“雙困生”成長——高職班主任工作案例[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10):200-201.
〔7〕顏文朗.精準扶貧視覺下構建高?!半p困生”職業(yè)能力提升模式研究[J].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16,7(05):82-85.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