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伯夷列傳》記載:周文王死后,周武王討伐商紂王。伯夷、叔齊反對以暴易暴,勸阻周武王說:“你父親死了不安葬,大動干戈去打仗,這算孝嗎?你身為臣下,要去殺君主,這算仁嗎?”姜太公認為他倆算是義人,讓人別殺他們。周武王、姜太公等平定商朝建立周朝后,伯夷、叔齊以周為恥,拒吃周糧,餓死于首陽山。
講完故事后,司馬遷長篇感嘆:“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像伯夷、叔齊,算不算是善人呀?他們修德積仁,純潔行為到如此地步,卻餓死了!七十門徒中,孔子只介紹顏回為好學之人,但顏回卻常處于窮困之中,連糟糠也難吃飽,過早夭折。上天為何這樣對待善人呀!強盜柳下蹠每天濫殺無辜,把人肝當肉吃,暴戾縱欲,聚黨徒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竟得以壽終。他遵循了什么德呀?這都是些明顯的例子。至于近世,有些人操行不軌,專門觸犯律法禁忌,卻終身安逸快樂,家族富貴累世不絕。有的人選好正道才舉步,看準時機才發(fā)言,不走邪道,事情不公正絕不發(fā)憤而為,但這些人遭遇災禍的,不可勝數(shù)。我非常迷惑!所謂的天道,對還是不對呀?”
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對天道不公的第一份長篇質疑。與其說司馬遷悲嘆伯夷、叔齊餓死而質疑天道,不如說是悲嘆自己慘遭宮刑之辱而懷疑上天不公。
點金:司馬遷的天道信仰,因自身的無辜受難而動搖。他內心郁積、隱忍茍活,孤獨發(fā)憤而著《史記》。天人之際,天道之光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