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妍婧 謝 薇 江 帆 郭 穎 聶 剛王 華 梁雞保 杜雙奎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1,楊凌 712100) (渭南市食品執(zhí)法監(jiān)察支隊2,渭南 714000) (神木市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3,神木 719300)
藜麥(ChenopodiumquinoaWilld.),莧科藜屬雙子葉植物,又稱南美藜、奎藜、藜谷、灰米等,原產(chǎn)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qū),其籽粒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傳統(tǒng)食物,印加人稱之為“糧食之母”[1-2]。由于藜麥富有較全面的營養(yǎng),富含蛋白質(zhì)、礦物質(zhì)、氨基酸、纖維素及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因此美國航空航天局 (NASA) 將藜麥列為一種理想的“太空糧食”[3]。聯(lián)合國國際糧農(nóng)組織( FAO) 確認藜麥是唯一一種能滿足人體基本營養(yǎng)需求的單體植物,并正式推薦其為最適宜人類的完美“全營養(yǎng)食品”,稱之為“超級谷物”[4]。目前,歐洲、非洲及亞洲已對藜麥進行推廣實驗性種植,在我國陜西、山西、甘肅、青海及吉林等地已引種藜麥[5]。
藜麥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zhì),包括多酚、類黃酮、植酸、膽堿、植物甾醇及皂甙等,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6-7]。藜麥中皂苷和類黃酮物質(zhì)的存在使其具有抗炎、抗菌和增強免疫性的作用[8-9]。李玉英等[10]報道不同藜麥的抗氧化性有差別,深色藜麥具有更高的黃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Abderrahim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藜麥種子中的黃酮、多酚含量較高,具有高于其他谷物的抗氧化能力。藜麥活性物質(zhì)含量受加工處理方式的影響而變化,干燥溫度的升高會導(dǎo)致酚類物質(zhì)含量的下降[12];煮沸處理會使其抗氧化能力明顯降低[13];發(fā)芽處理會使多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明顯提高[14]。Gómez-Caravaca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對藜麥進行30%脫皮處理可去除大量皂甙并降低酚類物質(zhì)含量。目前,我國藜麥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對藜麥的營養(yǎng)價值及活性物質(zhì)應(yīng)用的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以不同藜麥品種的原糧粉與脫皮粉為實驗材料,對其主要營養(yǎng)成分及抗氧化活性進行分析,以期為藜麥的開發(fā)和利用提供參考。
“海藜”“格爾木”“甘南” 3種藜麥原糧籽粒和脫皮籽粒均由陜西賽越食品有限公司提供,分別收集于福建、青海及甘肅省,其中脫皮籽粒由TM-05 Taka-Yama型脫皮機對原糧籽粒脫皮得到,脫皮率為20%。所有藜麥籽粒粉碎過60目篩,收集篩下物4 ℃保存?zhèn)溆谩?/p>
1.2.1 營養(yǎng)成分測定
水分參照GB 5009.3—2016測定,灰分參照GB 5009.4—2010測定,粗脂肪參照GB/T 6433—1994測定,粗纖維參照GB/T 6434—1994測定,粗蛋白參照GB/T 6432—1994測定,總淀粉采用Megzyme試劑盒測定。
1.2.2 提取液制備
參照高凱等[16]和Nithiyanantham等[17]的方法并稍作改動。準確稱取1.0 g藜麥粉于50 mL塑料離心管中,加入45 mL 80%(V/V)甲醇,將離心管置于50 ℃、100 W條件下超聲提取1 h,將混合物在3 800×g條件下離心15 min,收集上清液。殘渣用70% 丙酮重復(fù)提取一次,合并兩次上清液,用旋轉(zhuǎn)蒸發(fā)儀在50 ℃、80 r/min條件下旋轉(zhuǎn)濃縮,用0.22 μm有機膜過濾,密封、放置在-18 ℃保存?zhèn)溆谩?/p>
1.2.3 總酚含量測定
參考Dini等[13]的方法并略有改動。吸取100 μL提取液,與1 mL Folin-Ciocalteu試劑混勻,加入3 mL 10% Na2CO3,加蒸餾水至10 mL,室溫靜置1 h,在765 nm處測定吸光值。以沒食子酸為標準品繪制標準曲線,總酚含量表示為mg沒食子酸/g(mg GRE/g)。
1.2.4 總黃酮含量測定
吸取5mL 提取液,加入5% 的NaNO2溶液0.5 mL,混勻后放置6 min,然后加入0.5 mL的10%的Al(NO3)3溶液,搖勻后放置6 min,最后加入4%的NaOH溶液4mL,搖勻,用60 % 乙醇定容至25 mL,室溫反應(yīng)20 min,測定510 nm波長下反應(yīng)液吸光值,以蘆丁為標準品繪制標準曲線,總黃酮含量表示為mg蘆丁/g(mg RE/g)。
1.2.5 皂甙含量測定
參考任卓偉等[18]的方法并稍作改動。吸取100 μL提取液置于干燥的蒸發(fā)皿中,60 ℃水浴蒸干,取出。依次加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2 mL和高氯酸0.8 mL,搖勻,于60 ℃水浴保溫10 min,取出。冷卻后加入4 mL冰醋酸溶液,靜置15 min,于560 nm處測定吸光值。以齊墩果酸為標準品繪制標準曲線,皂甙含量表示為mg齊墩果酸/g(mg OAE/g)。
1.2.6 總抗氧化能力測定
采用T-AOC 試劑盒測定,結(jié)果表示為U/g。
1.2.7 DPPH·清除率測定
參考Brandwilliams等[19]方法并稍作改動。吸取提取液0.5 mL于10 mL 離心管中,加入2 mL 2×10-4mol/L DPPH,再加入2.5 mL甲醇,充分混合,避光靜置30 min,于517 nm波長處測定其吸光度(A樣品)。同時測定2 mL 2×10-4mol/L DPPH溶液與3 mL無水甲醇混合液的吸光度(A空白),0.5 mL提取液與4.5 mL無水甲醇混合液的吸光度(A背景),按照公式計算提取液對DPPH·的清除率。
1.2.8 ABTS+·清除率測定
參照Guedes等[20]的方法并略有改動。吸取提取液100 μL,加入3 mL ABTS 工作液,混合均勻,室溫下避光反應(yīng)6 min,734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根據(jù)公式計算提取液對ABTS+·的清除率。
式中:A0為空白管的吸光度;A1為樣品管的吸光度;A2為甲醇代替ABTS工作液測定吸光度。
1.2.9 鐵離子還原力(ferric-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xiàn)RAP)測定
參照Benzie等[21]方法并稍作改動。FRAP工作液現(xiàn)用現(xiàn)配,將300 mmol/L pH 3.6的乙酸鈉緩沖液、10 mmol/L TPTZ溶液(用40 mmol/L HCl溶液配制)、20 mmol/L FeC13·6H20溶液按10∶1∶1(V/V/V)比例混合,得到FRAP工作液。吸取500 μL提取液,加入FRAP工作液5 mL,充分混勻,37 ℃水浴30 min,于593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同樣,按照上述方法,以FeS04·7H20標準溶液代替樣品繪制標準曲線,F(xiàn)eSO4·7H2O濃度與吸光度之間具有高度顯著的線性關(guān)系,標準曲線為y=0.000 9x+0.024 6,R2=0.993 3。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結(jié)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樣品間顯著性差異用Duncan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
藜麥粉基本營養(yǎng)成分測定結(jié)果見表1。由表1可知,不同藜麥粉在總淀粉、粗蛋白、粗脂肪以及灰分含量上有顯著差異(P<0.05)。藜麥粉總淀粉質(zhì)量分數(shù)低于水稻(75%)和玉米(69%),粗蛋白質(zhì)量分數(shù)接近于小麥(13.68%),高于水稻(6.81%)和玉米(9.42%),粗脂肪質(zhì)量分數(shù)高于小麥(2.47%)、水稻(0.55%)、大麥(1.3%),粗纖維質(zhì)量分數(shù)接近于水稻(2.8%),低于小麥(10.7%)和玉米(7.3%),灰分質(zhì)量分數(shù)均高于小麥(1.13%)、玉米(0.67%)、水稻(0.19%)[4]。3種原糧粉中的淀粉、粗蛋白含量顯著低于脫皮粉,而灰分含量顯著高于脫皮粉(P<0.05),這表明淀粉、蛋白主要存在于籽粒內(nèi)部的外胚乳及胚中,而礦物元素存在于皮層中[22-23]。藜麥粉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纖維素及灰分含量的差別與藜麥品種、生長環(huán)境的不同有關(guān)。
表1 藜麥粉主要營養(yǎng)成分/%
注:表中數(shù)值為平均值±標準差(n=2),同一列中不同字母表示有顯著性差異(P<0.05)。余同。
藜麥原糧粉、脫皮粉的總酚含量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品種藜麥粉間的總酚、總黃酮含量差異顯著(P<0.05)。格爾木原糧粉的總酚、總黃酮含量最高,海藜脫皮粉最低。藜麥原糧粉總酚、總黃酮含量均高于脫皮粉。Gómez-Caravaca 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相比原糧籽粒,30%脫皮的藜麥籽粒,其游離酚和結(jié)合酚含量分別降低21.5%和35.2%,而黃酮類化合物含量則降低16.3%~66.6%;Hemalatha等[24]研究發(fā)現(xiàn),藜麥原糧粉的總酚、總黃酮含量分別高于30%脫皮藜麥粉30%、40%。本研究中海藜、格爾木、甘南脫皮粉的總酚含量分別低于原糧粉的14.4%、26.5%、12.1%,黃酮含量分別低于原糧粉的14.6%、8.7%、4.1%,差異程度均低于其他報道,這可能與藜麥品種、脫皮程度及提取方法的不同有關(guān)。
藜麥粉總皂甙含量如表2所示。由表2可看出不同品種藜麥粉的總皂甙含量具有顯著差異(P<0.05)。皂甙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分別是格爾木原糧粉、海藜脫皮粉,3種原糧粉的總皂甙含量均高于脫皮粉。任卓偉等[18]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藜麥原糧中的皂甙含量為10.71 mg OAE/g,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近;Gómez-Caravaca等[15]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對藜麥進行20%脫皮會使其皂甙單體含量減少20%~50%,略高于本研究結(jié)果,這可能與藜麥品種、提取方法及檢測方法的不同有關(guān)。
表2 藜麥粉總酚、總黃酮及皂甙含量
注:按每g藜麥粉計算,總酚含量以沒食子酸計,總黃酮含量以蘆丁計,皂甙含量以齊墩果酸計。
由圖1可看出,3個品種原糧粉提取物的總抗氧化能力均顯著高于脫皮粉(P<0.05)。原糧粉的總抗氧化能力約為脫皮粉的2倍。甘南藜麥原糧粉、脫皮粉提取物的總抗氧化能力最高,明顯高于其他品種;而海藜藜麥粉相對較低。格爾木原糧粉的總酚、總黃酮以及總皂甙含量均相對最高,但總抗氧化能力低于甘南原糧粉,這可能與藜麥粉提取物中抗氧化物質(zhì)的存在方式、組成結(jié)構(gòu)及種類有關(guān)[25];甘南原糧粉可能含有其他皂甙單體等活性物質(zhì),從而影響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26]。
圖1 藜麥粉提取物總抗氧化能力
藜麥粉提取物的DPPH·的清除率如圖2所示。3個品種原糧粉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率均顯著高于脫皮粉提取物(P<0.05),這與藜麥原糧粉中的總酚、總黃酮、皂甙含量均高于脫皮粉有關(guān)(表2)。Abderrahim等[11]研究表明,酚類物質(zhì)的含量直接影響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甘南原糧粉的總酚、總黃酮及皂甙含量低于格爾木原糧,但甘南原糧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顯著高于其他品種,這可能與藜麥中水溶性抗氧化提取物的結(jié)構(gòu)和種類有關(guān)[27]。
圖2 藜麥粉提取物DPPH·清除率
藜麥粉提取物的ABTS+·清除率如圖3所示。3個品種的原糧粉提取物的ABTS+·清除率均顯著高于脫皮粉提取物(P<0.05),其中ABTS+·清除率最高的是格爾木原糧粉(28.94%),最低的是海藜脫皮粉(9.89%),表明藜麥粉的總酚、總黃酮、皂甙含量對藜麥粉提取液的ABTS+·清除率具有重要影響。程安瑋等[28]對4種豆類的ABTS+·清除率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游離態(tài)提取物的ABTS+·清除率明顯低于結(jié)合態(tài)提取物。藜麥中酚類物質(zhì)的存在方式可能會影響其提取物的ABTS+·清除率。
圖3 藜麥粉提取物ABTS+·清除率
藜麥粉提取物的鐵離子還原力(FRAP)如圖4所示。3個不同品種的原糧粉、脫皮粉提取物的FRAP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原糧粉提取物的FRAP均高于脫皮粉,格爾木原糧粉的FRAP最高,海藜脫皮粉的FRAP最低。由表2可知,格爾木原糧粉的總酚、總黃酮及皂甙含量相對最高,海藜脫皮粉相對最低,這表明藜麥粉的總多酚、總黃酮及皂甙含量直接影響藜麥粉提取物的FRAP。
圖4 藜麥粉提取物鐵離子還原力
“海藜”“格爾木”“甘南”3種藜麥中的總淀粉、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以及灰分含量均存在顯著差異。脫皮粉的總淀粉、粗蛋白含量均顯著高于原糧粉,灰分含量顯著低于原糧粉。藜麥原糧粉中的總多酚、總黃酮及皂甙含量均高于脫皮粉,其中格爾木原糧粉的總多酚、總黃酮、皂甙含量相對最高,海藜脫皮粉的含量相對最低。3個品種原糧粉提取物的總抗氧化能力、DPPH·、ABTS+·清除率及FRAP均高于脫皮粉,藜麥粉的總酚、總黃酮、皂甙含量直接影響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藜麥粉營養(yǎng)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異由品種、產(chǎn)地及生長環(huán)境等因素造成。本研究結(jié)果可為藜麥的營養(yǎng)品質(zhì)、抗氧化性研究及植物化學物質(zhì)的資源利用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