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成程
摘 要: 海安方言的量名結構可表計量、遍指、任指、整指等數(shù)量意義,也有不定指、定指、類指等指稱性用法。從句法上看,表數(shù)量的量名結構是數(shù)詞短語,通過量詞上移并入數(shù)詞推導而來。表指稱的量名結構是限定詞短語,其中不定指量名結構含空限定詞,定指量名結構的限定詞位置則由上移的量詞占據(jù)。在通用量詞“個”修飾專有名詞、代名詞等具有定指意義的名詞所構成的量名結構中,“個”的數(shù)量義弱化僅用作定指標記,已衍化為定冠詞。定冠詞“個”也被借以表達類指。
關鍵詞: 海安方言 量名結構 數(shù)量 指稱
引言
量名結構在普通話和多數(shù)漢語方言中都有分布。普通話中量名結構的使用受到限制,僅在直接充當動詞或介詞賓語且不強調數(shù)量時方可出現(xiàn)[1](52),而且從指稱性質來看,此時的量名結構只能作不定指解讀。根據(jù)以往研究和我們的調查,隸屬江淮官話通泰片的海安方言中存在量詞直接與名詞組合而構成的量名結構。汪如東(2000)最早述及海安方言量詞前的數(shù)詞“一”省略同時量詞變讀上聲調值的現(xiàn)象[2](32)。張亞軍(2008)對此作了更深入的探討,認為獨用的量詞與數(shù)量組合“一+量”的功能相同,可表達特定的數(shù)量及不定指,但沒有定指功能[3](63)。這一結論與事實不盡相符,得到汪如東(2012)的補正。他明確指出海安方言的量詞具定指功能,并專門描述了量名結構表定指的情形[4]。事實上,從我們掌握的材料來看,海安方言的量名結構不但可表達特定的數(shù)量意義,而且有類指、不定指、定指等指稱性用法。本文對這些不同語義性質的量名結構進行考察,并從句法學的角度予以分析。
一、海安方言量名結構的量詞和名詞考察
既有研究表明,多數(shù)漢語方言都允許所有類別的量詞進入量名結構,也有些方言對此有所限制。據(jù)盛益民(2017)的跨方言考察,在一些方言中,量詞的通用度、語義類別、音節(jié)數(shù)量等因素都可能對量名結構是否成立有重大影響[5](196-197)。比如,河南光山方言、西寧方言等只允許通用的個體或復數(shù)量詞進入定指量名結構;賓陽平話有部分臨時量詞和集合量詞無法構成定指量名結構;諸暨方言只限單音節(jié)量詞進入量名結構,排斥雙音節(jié)量詞[6](69)。根據(jù)我們的觀察,海安方言對進入量名結構的量詞并無限制。從通用度方面看,無論是通用的個體量詞“個”和不定量詞“些”,還是其他非通用量詞,都可進入量名結構。從語義類別上看,個體量詞、集合量詞、度量詞、不定量詞、臨時量詞等不同類別的名量詞都允許進入量名結構。例如:
(1)a.個人 一個人/那個人(個體量詞)
b.雙鞋子 一雙鞋/那雙鞋(集合量詞)
c.尺布 一尺布/那一尺布(度量詞)
d.些伢兒 一些孩子/那些孩子(不定量詞)
e.碗飯 一碗飯/那碗飯(臨時量詞)
從音節(jié)數(shù)量上看,能夠進入量名結構的量詞既可是單音節(jié)量詞,又可是雙音節(jié)量詞。例如:
(2)a.盤子韭菜 一盤韭菜/那盤韭菜[4](95)
b.袋子化肥 一袋化肥/那袋化肥
c.大碗粥 一大碗粥/那一大碗粥
d.茶瓶水 一暖瓶水/那一暖瓶水
再看進入量名結構的名詞類型。普通話及大部分漢方言中的量名結構都以量詞與普通名詞的組合最普遍,海安方言也不例外。上面列舉的用例皆由量詞與普通名詞構成。不過,海安方言的通用量詞“個”除可修飾普通名詞外,還可用在專有名詞、代名詞、時間名詞、數(shù)詞等前面作為定指標記。汪如東(2012)已洞察到其中一些情形,他指出,海安方言量名結構的名詞不只是一般名詞,也可以是專有名詞、代詞、數(shù)詞等體詞性成分[4](97)。例如:
(3)a.他其他大學不上,只想上個南大。[4](97)
他其他大學不上,只想上南大。
b.老師怎啊不怪旁的人,只怪個你的?
老師怎么不怪別人,只怪你?
c.他揀啊個今朝,我正好沒空。
他選了今天,我正好沒空。
d.個2的倍數(shù)不是4嘛
2的倍數(shù)不就是4嘛。
例(3a)的“個”修飾專有名詞“南大”,一般專指南京大學。例(3b)的“個”修飾人稱代詞“你”。例(3c)的“個”修飾具有直指作用的時間名詞“今朝”。例(3d)的“個”修飾數(shù)詞“2”。這些“個”均表定指而非數(shù)量。
二、量名結構的意義和分布
(一)表數(shù)量的量名結構
普通話的量詞在單獨修飾名詞時不能承擔強調重音,無法表達數(shù)量意義。若要表達具體數(shù)量,則須采用數(shù)量結構,通過重讀數(shù)詞強調數(shù)量。海安方言的量名結構則可用于計量,其中的量詞與表達數(shù)量意義的“一+量”功能相同,通過重讀量詞能達到強調數(shù)量的目的。計量的量名結構可出現(xiàn)在主語、賓語、謂語、話題等句法位置。例如:
(4)a.個蘋果不夠,再拿幾個。
一個蘋果不夠,再拿幾個。
b.他只吃啊個蘋果,不是兩個。
他只吃了一個蘋果,不是兩個。
c.你個蘋果,他兩個。你一個蘋果,他兩個。
d.個蘋果,他嫌少。一個蘋果,他嫌少。
例(4a)的“個蘋果”充當主語。例(4b)的“個蘋果”則為賓語。例(4c)的“個蘋果”擔當謂語,這種情況也可視為謂詞省略。例(4d)的“個蘋果”用作話題。它們都強調數(shù)量而非個體,且可替代相應的一量名結構。
此外,海安方言的量名結構也可表達遍指、任指、整指等數(shù)量意義。普通話中有一種由一量名結構參與構成的周遍性主語句,其格式為“一+量+(名)+都/也+不/沒有+動詞/形容詞”。海安方言中存在與此相對應的句式,該句式可由量名結構參與構成。例如:
(5)a.這個字個人總認不得。這個字一個人都不認識。
b.間屋總不干凈。一間屋子都不干凈。
例(5)兩句均表周遍義,單用的量詞可等價替換為“一+量”的數(shù)量組合,如例(5a)可說成“這個字一個人總認不得”,意為“這個字所有人都不認識”。
普通話中還有一種表“每”的數(shù)量結構對應式,由兩個數(shù)量結構參與構成[7](165),格式為“數(shù)量結構+(名詞)+(動詞)+數(shù)量結構+(名詞)”。海安方言中有相應的句式表達相同的語義,且當數(shù)詞為“一”時可用量名結構表達“一”量義。普通話只能用數(shù)量結構表達數(shù)量信息。例如:
(6)a.個人送兩本書。一個人送兩本書。
b.爺兒兩個個人喝瓶酒。父子倆一人喝一瓶酒。
例(6)兩句的前一量名結構都表“每”義,表示某一集合中的任一元素。例(6a)的“個人”充當主語,整句意為“每個人送兩本書”。例(6b)的主語和賓語位置同時出現(xiàn)量名結構,意為“父子倆每人喝一瓶酒”。
海安方言的量名結構還有整指用法。例如:
(7)a.個雞子總捱他吃掉啊。
一只雞都被他吃掉了。
b.他昨朝個晚上不曾家來[4](103)。
他昨天一晚上沒回家。
例(7)兩句中的“個雞子”和“個晚上”均表達整指的數(shù)量義,前者做主語,句意為“整只雞都被他吃了”,后者做狀語,句意為“他昨天整晚沒回家”。
總結而言,海安方言的量名結構可表計量、遍指、任指、整指等數(shù)量意義,分布在主語、賓語、謂語、話題、狀語等句法位置。量詞獨立表達“一”量義,可替以數(shù)量結構。
(二)表指稱的量名結構
海安方言的量名結構不但可表數(shù)量,還可表達不定指、定指、類指等指稱意義。先看量名結構表不定指的情形。漢語有主語或話題定指、賓語不定指的強烈傾向[8](46-47)。海安方言中表不定指的量名結構主要分布在賓語位置。不過,漢語的主語或話題位置并非完全排斥不定指成分。不定指可有殊指(specific)和非殊指(non-specific)兩種解讀。主語除可是定指的以外,也可是殊指的。海安方言的量名結構可合法進入主語位置,獲得殊指解讀。例如:
(8)a.他吃啊個蘋果。他吃了一個蘋果。
b.來啊個客人。來了一位客人。
c.個人走啊。一個人/有個人走了。[4](100)
d.部車子歇啊在路當中。一部車停在路中間。
例(8a)的“個蘋果”是動詞的受事賓語。例(8b)為存現(xiàn)句,“個客人”是存現(xiàn)賓語。它們都傾向不定指。后兩例中的量名結構充當主語,它們固然可作定指解讀,也可是殊指的。以例(8c)為例,該句的“個人”既可能表定指,指稱說聽雙方都能確定的人物,意為“這/那個人走了”,又可能表殊指,指涉對象是聽話人無法確定的,但必定專指某一特定人物,此時的“個人”可說成“有個人”。
再看定指量名結構。綜覽以往的相關研究可知,量詞的定指用法廣泛分布于部分官話及吳、閩、粵等漢方言。海安方言的量名結構有定指功能,主要分布在主語、話題、“把”字賓語等公認的具有定指傾向的句法位置。例如:
(9)a.本書在桌上。那本書在桌上。
b.本書我放啊在桌上。那本書我放在桌上。
c.我把本書放啊在桌上。我把那本書放在桌上。
例(9)各句中的“本書”分別充當主語、話題和“把”字賓語,均作定指解讀,指稱說聽雙方都可確定的一本書。
漢語的賓語雖具不定指傾向,但在某些情況下亦可獲得定指解讀。海安方言同樣如此,量名結構充當賓語時通常作不定指解讀,但也有時表示定指。例如:
(10)a.你翻翻句話哉[4](97)。
你翻翻那句話。
b.他黑的白的總試啊,最后買啊件白的。
他白的黑的都試了,最后買了那件白的。
c.她今朝穿啊我?guī)退I的條裙子。
她今天穿了我?guī)退I的那條裙子。
例(10a)是祈使句,動詞為嘗試體,賓語“句話”只能作定指解讀。例(10b)的“件白的”為對比焦點,也表定指。前句提及的黑白兩件衣服構成含兩個對比項的對比集合,與對比焦點“件白的”進行對比的即是該對比集合中的黑色衣服。例(10c)的“條裙子”受關系從句修飾后再做賓語,也是定指的。這表明受到修飾的量名結構易在賓語位置獲得定指解讀,比獨立使用的量名結構分布更自由。
上面探討的定指量名結構都是量詞與普通名詞的組合。海安方言的通用個體量詞“個”可用在專有名詞、代名詞等具有定指意義的詞項前面,構成定指量名結構。例如:
(11)a.個李小燕只考啊六十分。
李小燕只考了六十分。
b.石頭滾下來,正好打啊個他。
石頭滾下來,正好打了他。
例(11a)的“個李小燕”是通用量詞“個”與專有名詞的組合,充當主語,指稱確定的人物。例(11b)的“個他”則是通用量詞“個”與代名詞的組合,充當動詞賓語,指涉說聽雙方都可確定的人物。它們都具有定指性質。
事實上,通用量詞“個”修飾普通名詞、專有名詞等構成定指量名結構的用法見于近代白話小說作品。例如:
(12)a.那怪果往下一口,磛喳的一聲,把個門牙都迸碎了。(《西游記》76回)
b.大家極力稱揚,恨不得把個林黛玉立時就抬上天去。(《九尾龜》23回)
例(12)兩句中的“個”分別修飾普通名詞“門牙”和專有名詞“林黛玉”,起定指作用。
此外,海安方言的通用量詞“個”與普通名詞構成的量名結構還有類指(generic)用法,指稱確定的類別而非具體的個體。從謂語的性質來看,此時的謂語常是表恒定屬性的恒常性(individual-level)謂語。例如:
(13)a.個水有甚的寶貝的,塊塊是的。
水有什么寶貴的,到處都是。
b.大人總歡喜個聽話的伢兒。
大人都喜歡聽話的孩子/那個聽話的孩子。
例(13a)的“個水”是指作為一類事物的水。例(13b)的“個聽話的伢兒”可有類指和個指兩解。作類指解釋時指聽話的一類孩子,謂語是恒常性的;作個指解釋時指稱特定的聽話的孩子,謂語是階段性的(stage-level)。
需要指出的是,海安方言中起類指作用的量詞限于通用量詞“個”,其他量詞均無類指功能。類似的現(xiàn)象見于北部吳語。據(jù)徐烈炯、劉丹青(1998)觀察,上海話也將不帶數(shù)詞或指別詞的量詞加在名詞前表類指,并且能單獨起類指作用的量詞主要限于通用量詞“個”[9](163)。例如:
(14)個鐵,儕是鐵礦石里向煉出來的[9](163)。
鐵,都是鐵礦石里煉出來的。
總之,海安方言的量名結構有不定指、定指、類指等指稱性用法。不定指量名結構主要分布在具有不定指傾向的賓語位置,但也可能在主語位置獲得殊指解讀。定指量名結構主要分布在主語、話題、“把”字賓語等具有定指傾向的句法位置,但在祈使句動詞為嘗試體、擔當對比焦點、受到修飾等情況下可用作動詞賓語。此外,通用量詞“個”可修飾具有定指意義的專有名詞、代名詞等起定指作用,“個”與普通名詞構成的量名結構還可用以表達類指。
三、量名結構的句法分析
按照形式句法的分析,漢語的名詞、量詞、數(shù)詞和限定詞都可作為中心語投射各自的短語,并通過有序組合形成復雜的層級結構。例(15)是廣為采納的對漢語表數(shù)量的數(shù)詞短語和表指稱的限定詞短語的內部結構的分析。
通用量詞“個”除與普通名詞構成定指量名結構外,還可獨立修飾專有名詞、代名詞、具有直指作用的時間名詞等本身就具有定指意義的名詞。這種用法的“個”數(shù)量義弱化而只起定指作用,已衍化為定冠詞。定冠詞在名詞性結構中占據(jù)限定詞位置,專有名詞、代名詞、具有直指功能的時間名詞等具有定指性質的名詞性成分通常被分析為限定詞。因此,這類定指量名結構可作如下分析:
(20)[ 個[ 李小燕/他/今朝)]]
例(20)中的專有名詞“李小紅”、代名詞“他”及具有直指作用的時間名詞“今朝”都處在限定詞位置,修飾它們的定冠詞“個”則附接在限定詞上。
李小軍(2016)探討了漢語量詞“個”的語義演化路徑,所概括的路徑之一是“個體量詞→定指→定冠詞”[13](159)。從上面的分析可清楚地看到,海安方言通用量詞“個”的句法語義功能的演變即是循此路徑。
定冠詞“個”也被用以表達類指。這種借定指標記表類指的用法見于其他漢方言和語言。除前面談到的北部吳語將具有定指功能的通用量詞“個”用作類指標記以外,北京話表定指的指示詞“這”、英語的定冠詞“the”等都有類指用法。徐烈炯、劉丹青(1998),方梅(2002)等都曾論及北京話的類指名詞前面帶指示詞“這”的現(xiàn)象。方梅認為,這種用法的“這”已經(jīng)脫離指示詞的指別或替代的基本功能而虛化為定冠詞[14](349)。例如:
(21)a.你知道嗎,就這外國人吶,他們說話都跟感冒了似的,沒四聲。[14](348)
b.The computer has changed our lives.
結語
海安方言的量名結構可根據(jù)語義區(qū)分為表數(shù)量和表指稱兩類。前者有計量、遍指、任指、整指等用法,分布于主語、賓語、謂語、話題等句法位置。后者有不定指、定指、類指等用法,其中不定指量名結構主要分布在具有不定指傾向的賓語位置,但也可能出現(xiàn)在主語位置,獲得殊指解讀;定指量名結構主要分布于主語、話題、“把”字賓語等具有定指傾向的句法位置,也可在祈使句動詞為嘗試體、擔當對比焦點、受到修飾等情況下用于動詞賓語位置。另外,我們注意到通用量詞“個”已衍生出定冠詞用法,可修飾專有名詞、代名詞等具有定指意義的名詞,起定指作用,也可用在普通名詞前,起類指作用。從句法上看,表數(shù)量的量名結構是數(shù)詞短語,由量詞并入數(shù)詞推導而來。表指稱的量名結構是限定詞短語,其中不定指量名結構含空限定詞,由空限定詞表達不定指義,而定指量名結構的限定詞位置由量詞占據(jù),通過將量詞先并入數(shù)詞再并入限定詞推導而來。通用量詞“個”用在具有定指意義的專有名詞、代名詞等前面作為定指標記時已演變?yōu)槎ü谠~,專有名詞、代名詞等處在限定詞位置,定冠詞“個”則附接于其上。透過海安方言通用量詞“個”的上述用法可以看到,“個”的演化遵循“個體量詞→定指→定冠詞”的路徑。
參考文獻:
[1]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2]汪如東.海安方言連讀變調中的“變上”現(xiàn)象[J].淮海工學院學報,2000(S2).
[3]張亞軍.江蘇海安話的量詞獨用變調現(xiàn)象[J].中國語文,2008(1).
[4]汪如東.海安話中表定指義量名結構的變調及表情功能[A].潘悟云,陸丙輔.東方語言學(第十一輯)[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5]盛益民.漢語方言定指“量名”結構的類型差異與共性表現(xiàn)[J].當代語言學,2017(2).
[6]魏業(yè)群,崔山佳.諸暨方言量名結構的考察[J].語言研究,2016(1).
[7]李臨定,范方蓮.試論表“每”的數(shù)量結構對應式[J].中國語文,1960(11).
[8]Chao, Yuenren.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9]徐烈炯,劉丹青.話題的結構與功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0]Huang, C.-T. James. On Syntactic Analyticity and Parametric Theory[A]. Li, Audrey, Andrew Simpson, Wei-Tien Dylan Tsai. Chinese Syntax in a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11]Huang, C.-T. James, Y.-H. Audrey Li, Yafei Li. The Syntax of Chines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12]鄧思穎.形式漢語句法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13]李小軍.漢語量詞“個”的語義演化模式[J].語言科學,2016(2).
[14]方梅.指示詞“這”和“那”在北京話中的語法化[J].中國語文,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