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冠心病患者常因過度勞累、情緒激動而誘發(fā)心絞痛[1],且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而負性情緒又會影響其治療,甚至會加速病情的發(fā)展,還會影響其生活質量[2]。通過優(yōu)質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從而降低患者發(fā)作次數,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患者需求的擴大和護理職能的演變,生理、心理、社會全方位的護理模式逐漸發(fā)展,護士的角色也從單一變?yōu)槎嘣痆3]。多元化護理是為了適應護理對象的多元文化的護理要求,分析患者的需求從而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協作、指導和護理[4]。目前針對冠心病患者多元化護理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對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多元化護理,探討多元化護理對其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焦作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入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4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1例。對照組男38例,女33例,年齡63~72歲,平均(66.29±4.87)歲,穩(wěn)定性心絞痛31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40例,病程8~16年,平均(10.12±3.98)年,心絞痛每天發(fā)作3~7次,平均(3.41±1.12)次/d;觀察組男40例,女31例,年齡62~75歲,平均(65.88±5.02)歲,穩(wěn)定性心絞痛29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42例,病程5~15年,平均(9.75±4.06)年,心絞痛每天發(fā)作2~6次,平均(3.28±1.24)次/d,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 2011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冠心病心絞痛的診斷標準[5]; 年齡均60歲以上;均同意參與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血液系統疾??;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患者;急性期腦梗死、重度心律失常、心功能Ⅲ級或Ⅳ級患者; 合并心肌梗死、心臟擴大患者;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
1.3 方法
治療期間對照組患者按心內科常規(guī)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患者的多元化需求進行護理:a)對不同文化背景的護士,根據其理解水平、受教育程度、性格特點進行多元化培訓,要求其掌握多種語言及有效溝通方式,了解不同民族、宗教信仰,人的心理特點等。b)首先對患者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是否規(guī)律作息、情緒狀態(tài)及用藥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患者的需求等進行評估,然后根據不同文化差別的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性格特征、受教育程度、對疾病、悲傷及死亡的理解和認知、表達方式,非語言手勢表情,情緒反應等,根據不同文化認知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給予針對性的情緒疏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認知和對疾病的態(tài)度。對特殊宗教信仰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尊重他們的宗教習俗,但如果遇到信邪教的患者,應勸解,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尊重患者的合法權益,注意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在語言、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如根據患者意愿稱呼,為患者進行護理操作時進行解釋,對于老年患者、外地或外籍患者要用患者能聽懂的語言或文字等方式耐心說明,要尊重和保護其隱私,觀察患者的性格特征。誘導其表達自己的感受,對于話多的患者,不能在短時間內回答其所有問題,就選擇最重要的問題進行回答,然后以恰當的方式結束談話,讓患者不感到尷尬,也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心。觀察患者的行為習慣、非語言表達,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其他護理:a)飲食護理:針對不同文化差別的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結構,糾正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b)睡眠護理:制定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表,引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按摩、聽音樂等促進睡眠。c)心理護理: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利用老年人感興趣的話題與患者進行溝通和情感交流,對患者進行抑郁、焦慮測評,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如利用音樂治療等個性化方式進行進行心理干預。對存在嚴重負性情緒的患者由心理醫(yī)生進行心理或藥物干預。d)運動指導:運動前對患者進行自覺疲勞度及運動強度測評,依據測評結果,制定患者運動強度、類型等個體化的運動方案。運動以步行、慢跑、打太極拳及簡單體操等有氧運動為主??祻瓦\動4~5次/周,1 h/次,6個月為1個療程??祻陀柧?~4周后,評估運動量,逐漸增加負荷至心功能容量,然后維持。e)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冠心病心絞痛誘發(fā)的相關因素讓患者配合護理,消除危險因素,并進行預防,保護心血管。詳細講解冠心病心絞痛相關知識。采用集體宣教結合單獨指導的方式,可通過集體觀看錄像、病友討論會等,每周2~3次。f)用藥指導: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各種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并根據患者特點,制作藥物提示卡等,指導患者遵醫(yī)囑服藥。
1.4 觀察指標
分別于入院當天及護理干預4周后評估兩組患者的抑郁、焦慮程度、生活質量評分,于4周后評估臨床療效,統計兩組住院時間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采用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抑郁和焦慮程度。兩組患者出院后均隨訪6個月,觀察隨訪期間兩組患者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發(fā)作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
注:1)與干預前比較,P<0.05;2)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SF-36評分比較
干預前對照組SF-36評分為(44.03±4.12)分,觀察組為(43.65±4.18)分;干預后對照組SF-36評分為(60.15±4.17)分,觀察組為(71.76±5.83)分。干預前兩組評分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評分均有所提高,但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出院后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發(fā)作情況比較
研究顯示有明顯焦慮情緒病例發(fā)生致命性冠脈事件的危險度顯著增高[6]。而改變護理模式、提供綜合護理、連續(xù)性護理和預見性護理等措施對改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均有較好的臨床效果[7]。倡導多元化化護理,是開展整體護理有效性的客觀要求[8]。
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采取基于其多元化護理需求的干預措施,結果顯示觀察組SAS、SDS評分均明顯較對照組低,表明多元化護理干預可明顯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因為多元化護理以患者的基本需要為基礎,注重飲食、睡眠、心理、安全等多維度護理,以適應患者多層次的需求。通過心理干預、放松訓練等使患者保持身心愉悅,通過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消除其心理障礙,建立信心,降低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觀察組臨床療效提高,住院時間減少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這是因為通過對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干預,有效地緩解了其負性情緒,減輕負性情緒對其機體狀態(tài)的影響,抑制冠心病生理、病理過程,改善冠狀動脈供血供氧,從而提高了臨床療效。本研究還顯示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QOL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提高,這是因為多元化護理從多方面著手采取措施積極預防心絞痛的發(fā)生,注重心理干預,及時疏導患者不良情緒,有利于病情恢復和穩(wěn)定,且多元化護理保證患者出院后繼續(xù)進行康復訓練和指導,避免疾病復發(fā),從而提高了其生活質量。隨訪期間觀察組患者發(fā)生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其原因可能與觀察組患者情緒狀態(tài)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有關,相關研究表明惡性冠脈事件的發(fā)生風險與患者的焦慮水平呈正相關,長期存在負性情緒容易引起機體內分泌系統的改變,從而加速動脈硬化,誘發(fā)或加重心肌缺血癥狀,導致冠脈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基于患者多元化需求的護理可有效減輕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其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