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騰飛
(黑螞蟻(上海)影業(yè)有限公司,北京100020)
電影《情人》1991年由讓·雅克·阿諾導演,改編自法國作家杜拉斯的同名小說,由法國女星珍·瑪琪與梁家輝飾演。影片講述了越南殖民時代,一個有錢的中國華僑家的少爺與一個貧窮的法國少女的悲劇愛情故事。由于兩人年齡懸殊,社會的種族歧視和文化、家庭背景的巨大差異,他們的戀情不被世人理解。影片的基調憂傷悲涼。影片成功運用視聽語言將一段跨越民族和文化的凄美愛情呈現(xiàn)出來,曾獲18屆法國電影凱撒獎。
讓·雅克·阿諾是法國電影史上極具國際影響力的導演之一。他的作品在跨文化傳播方面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他摒棄了西方視角的主觀性和片面性,力圖通過代表性民族文化符號系統(tǒng)再現(xiàn)不同文化格局。東方文化、他者文化、女性主義等是他的電影作品中的鮮明特征。在影片《情人》中,以女主人公的觀察視角出發(fā),將男性作為女性視角下的被觀察者。影片以獨特的鏡頭語言將女性主體意識表達出來。
本文節(jié)選《情人》部分片段,試分析其視聽語言的風格特點。本文所選的段落是影片的第一個情節(jié)點——男女主人公在船上的相遇。這是影片的關鍵情節(jié),兩人的一見鐘情為之后的愛情發(fā)展打下了基礎。
接下來我們從幾個方面分析一下該段落的視聽語言。
該段落使用了交叉蒙太奇手法,將少女Jane和東尼各自上船進行交叉剪輯,先是兩人乘坐的車分別到達碼頭,然后Jane靠在船欄桿上的身影,然后是坐在車里看的東尼。之后一個短暫的抒情空鏡段落后,繼續(xù)幾個正反打展現(xiàn)了站在船上看風景的Jane和在車里看著Jane的東尼,氣氛渲染的非常到位。最后是東尼下車緩緩走向Jane。這樣的剪輯手法利用交叉、重復渲染氣氛,類似于音樂中的復沓手法,強化情感。
該段落攝影手法都比較簡單但是清晰、準確、有效。展現(xiàn)人物的時候,Jane出場的第一個鏡頭,從她的腳和小腿慢慢往上搖到臉,展現(xiàn)了她的穿著風格從而反映出少女叛逆但又洋溢著青春的生動氣息,兼有著女人的性感和女孩的可愛。短短一個縱搖將人物特色刻畫得十分生動。而東尼的出場則先是一個坐在車里的大全景,然后鏡頭隔著車窗慢慢推搖至他的近景,從空間上讓觀眾感受到兩個主人公距離的拉近。
后面兩人“看”的鏡頭都為固定機位,這樣的好處就是有一種凝視感,人物的凝視、觀眾的凝視,將畫面的關注點聚焦在一個位置,集中觀眾注意力。同時劇情上兩個人物此處也都是靜態(tài),用固定機位更自然、流暢。只有梁家輝從車邊走向女主角的時候用了橫移手法,他優(yōu)雅地踱著步,穿過人群,走向少女,鏡頭恰到好處渲染了這種浪漫的氛圍。
展現(xiàn)大全景、遠景交代環(huán)境時,用了緩慢的搖、拉等手法與影片的整體風格——纏綿的、哀傷的舒緩基調相符。
構圖和景別方面:展現(xiàn)環(huán)境的全景、遠景與展現(xiàn)人物的中、近景、特寫相連接。不規(guī)則構圖與規(guī)則構圖穿插,使畫面豐富且舒服。其中,東尼在車內隔著車窗看Jane的畫面很出彩:東尼處于畫面右側前景,畫面正中景深深處是Jane的全景,東尼的臉與左側車窗的框正好將Jane框在畫面正中,強調了“看”的感覺(東尼的看與觀眾的看)。另外,畫面層次非常豐富,東尼、車窗、遠處的Jane,三層的畫面空間增加了鏡頭的質感。
整部影片中,主要有三大色彩體系:橙色、藍色、灰黑色。而男女主人公情感的段落則多以橙色為主,以溫暖的主色調來反襯女主人公愛情的悲涼和絕望心境。
該段落以偏暖光效果的冷色為基調,天空、河水、車、人物的服裝都是冷色調,但在此基礎上鋪了一層夕陽的暖色的光,且有種復古色的質感。這樣既符合影片整體緩緩的哀傷的情緒,又突出本場戲浪漫、曖昧的氛圍,并且有那個年代的代入感。其中,Jane站在船上向外看的近景鏡頭以暖暖的藍色的天空為背景,襯托出少女臉上的明麗動人。再如上文東尼在車里看的鏡頭,由于車窗的隔斷,影片加上了一層暖黃濾鏡,一方面增加人在車窗里看的真實感,另一方面使得畫面又一種朦朧的美,車窗外的Jane的身姿格外動人。
這場戲設計在一個越南當?shù)厝顺俗亩纱?,周圍都是拿著各種大包小包的行李、蔬菜、甚至家禽的衣著簡陋的當?shù)厝?,船上也是各種臟亂嘈雜。而在看男女主人公的造型:Jane是一個白人少女,扎著兩個麻花辮、穿著灰色連衣裙很質樸而且有少女感,但她由帶著一頂白人男性的帽子,穿著一雙與她年齡不相稱的破舊的高跟鞋,還涂著紅色的嘴唇,有增加一絲性感的女人味。雖然她的穿著看起來也很樸素甚至有些窘迫,但她安靜地站在船弦邊,與周遭的人群形成極大反差,如鶴立雞群般搶眼。并且她與自己性別和年齡不符的穿著(男帽、高跟鞋)表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個性獨特、叛逆、獨立。這樣的造型也是另男主人公一眼就被吸引的原因之一。再看男主角東尼,他的出場是用“遮”的方式,從一開始他的車出現(xiàn),就故意沒有給他正面鏡頭,在車里看也是以一個從車窗外拍的隔著一層玻璃的模糊鏡頭和一個在車里的背影展現(xiàn),增加人物的神秘感。最后出場的方式:先一個下車的腳的特寫,然后人物的背面,再轉身,正面出場。一個優(yōu)雅的公子哥形象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東尼的人物造型:坐著高級轎車并有專屬司機,人物出場時先出場他腳部特寫——雕花棕色皮鞋、白襪子;穿著一套白色西裝,梳著一絲不茍的油頭。通過這些造型顯示出人物的身份——有錢人家的公子哥,又從他的動作行為,表現(xiàn)這個人的優(yōu)雅、體面、紳士。但他為什么要上當?shù)厝说亩奢啠恳驗榉N族的關系,雖然他有錢,但他是華僑,黃種人在當時法屬殖民地的越南也是被人瞧不起的種族。還有一個細微的動作展現(xiàn)了人物的情緒,向Jane遞煙的手部特寫,手有些顫抖,說明他對Jane一見鐘情,上去搭訕時有些緊張,同時也側面反映了人物性格比較文質彬彬、比較內斂。
首先,影片語言,這個段落只有最后兩人相遇有兩句對白,“小姐打擾了,你抽煙么?”“不,謝謝?!眱删浜唵蔚膶Π状罱ㄆ鹑宋镪P系,為后面的聊天做引子。因為影片是以女主人公為敘述者的,中間的空境段落有幾句女主角的獨白,其作用是交代環(huán)境。
其次,電影的音樂,該片段也很少運用音樂,也只是在空境段落輔助畫外音進入了一點不顯著的音樂,類似于鴿哨的細細樂絲,以烘托氣氛。
最后,電影的音響。該片段的音響非常豐富且很有真實感。船上的嘈雜的人說話聲、攜帶的家禽叫聲、汽車汽笛聲、船的鳴笛聲和發(fā)動聲、鳥叫聲、水流聲等環(huán)境音層次非常豐富;而在這種環(huán)境音的基礎上,主人公下車的腳步聲、開關車門聲、打開煙盒的聲音等又能從整體中突出出來,各種聲音的大小、真實度都恰到好處,可見聲音的制作上非常下功夫。筆者猜測大的環(huán)境聲應該是同期錄音,而主人公的這些動效可能有后期擬音的成分。
從該片段的分析中,我們看到,導演讓·雅克·阿諾對電影語言的把握,有機運用了攝影、燈光、美術、造型等多種元素對人物特征、生活背景和影片氛圍進行成功的塑造,展現(xiàn)了影片的深層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