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積岐
我用腳步,也是用一顆心,好多次地丈量過,我居住的小區(qū),距離大明宮1968步。
沉甸甸的初冬,傍晚去大明宮散步,是我必修的功課,我并不覺得枯燥和單調(diào),我反而覺得,婉轉(zhuǎn)的鳥鳴,樹葉的低語,自己的足音,以及不可破解的天籟,襯托出的濃厚的靜寂,使大明宮這個古老的皇宮更加神秘,尤其是在天空迷蒙、細雨霏霏的日子,或者,夜幕嘩的一聲合上,樹木朦朧,月色漸漸猙獰之時,一個人行走在這偌大的皇宮,不由得使人覺得,自己腳下的回聲就是歷史的吶喊,這深宮靜院里的每一株草,每一棵樹,每一寸土都有訴說不盡的秘密。
我好多次去過翰林院舊址。翰林院在大明宮西邊的偏北方向,并非在大明宮的中心。每當我走進翰林院,我就想,我腳下的路,是不是李白當年走過的,我的雙腳是不是踩在了李白的腳印上。某些史書上記載,在翰林院供職的李白,常??匆娞菩诤蜅钯F妃的身影,而且被楊貴妃的身姿所陶醉。我懷疑,這不過是后世人的杜撰而已。因為,翰林院不是李隆基和楊貴妃常去的地方,而且,翰林院距離李隆基和楊貴妃辦公休息的宮殿有二三里之遠。李白不可能有飽覽楊玉環(huán)的眼福。其實,李白在大明宮只待了一年多時間。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35歲的李白和西游狩獵的唐玄宗偶然相遇。為了取得唐玄宗的賞識,他向圣上獻上了他的詩作《大獵賦》。十分孤傲的李白彎下了高貴的腰,用詩作迎奉圣上。眉開眼笑的唐玄宗手一揮,李白的命運有了改變。天寶元年(742年),李白進了翰林院。
李白的職責是給玄宗寫詩,歌功頌德,陪侍圣上左右。玄宗有宴請或出游,李白便要隨之侍從。可以說,從李白進了大明宮那天起,仿佛成了玄宗的影子,玄宗在大明宮飲酒作樂,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玄宗在興慶宮和楊貴妃賞牡丹,李白奉詔作《清平調(diào)》贊頌。李白似乎成了唐玄宗得心應手的工具。大聲吶喊及時行樂的李白,在笙歌酒香中并沒有徹底坍塌,他那狂放桀驁的性格沒有變。沒有多久他清醒了,他開始消極怠工,整天沉湎于酒中,再也寫不出令龍顏大悅的詩作了。不久,唐玄宗便開始疏遠他,苦悶不堪的李白最終離開了大明宮。這是李白痛苦的選擇,也是明智的選擇。他不屬于大明宮,他不屬于唐玄宗,他屬于天下,屬于歷史,屬于未來。李白沒有和大明宮和諧相處。
大明宮是李白的興奮點,也是李白的痛點,他沒有敗在大明宮,敗在大明宮的是李唐王朝。
李白走進去不容易,走出來更難。難能可貴的是,李白走出了大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