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青,王秀麗,吳相凱
(山東省單縣中醫(yī)醫(yī)院針灸科,山東 單縣 274300)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是常見的疾病,且發(fā)病人群也逐漸趨于低齡化[1]。LDH常用牽引治療,但有較高的復發(fā)率[2]。我院用小針刀結合美式整脊治療LDH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共120例,均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兩組各60例。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26~65歲,平均(44.6±2.4)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2.4±0.5)年。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24~64歲,平均(45.1±2.3)歲;病程5個月~5年,平均(2.3±0.6)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關于LDH的診斷標準。②可耐受所用治療方法。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器官功能疾病。②伴腰椎骨折疾病史、微創(chuàng)治療史及手術史。③合并患有惡性腫瘤疾病及精神疾病。④妊娠或哺乳期。
對照組用常規(guī)方法治療。取雙側腎俞、雙側大腸俞、腰陽關、患側環(huán)跳、委中,患者俯臥位,用75%的消毒棉球對穴位周圍進行消毒,用消毒針灸針,進針得氣后連接電針儀,參數(shù)為選擇疏密波,頻率為15Hz。每次針灸0.5h,隔1天1次,連續(xù)治療20天為一療程。另患者臥于牽引床上,實施牽引,每次0.5h,隔天治療1次,療程為20天。
觀察組用小針刀聯(lián)合美式整脊治療。①小針刀治療:找出相關部位棘突點、椎旁壓痛點、肌肉痙攣部位、臀部壓痛點等,做上標記,每次取3~5點,常規(guī)消毒后,用小針刀垂直刺入,進刀過程中刀口線同肌纖維的走向保持一致,適當開展縱行疏通、橫向剝離,待針下出血明顯的松動感可出刀。②美式整脊治療:在針刀松解操作完成后,消毒及無菌壓迫2min,結合DR影像探查病變情況,用整體脊椎矯正方式,遵循由下到上的原則,逐一的整復旋轉骨關節(jié)與椎體。局部肌肉緊張者可先推拿按摩幾分鐘后實施整脊治療,連續(xù)治療20天。
用日本骨科學會下腰痛評分(JOA)評價功能改善情況,總分為29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改善越好。
用SPSS20.0軟件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愈:腰腿疼痛癥狀消失,直腿抬高幅度在70°以上。好轉:腰腿疼痛等癥狀均減輕,直腿抬高30°~69°,腰部功能基本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改變或加重,直腿抬高幅度在30°以下。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后3個月觀察組 60 13.36±2.57 20.14±2.84 24.46±3.16對照組 60 13.28±2.52 16.84±2.77 20.64±2.94 t - 0.172 6.443 6.856 P - 0.864 0.000 0.000
治療期間觀察組輕度血腫1例,占1.67%。對照組輕度血腫3例、頭暈3例、嗜睡1例,占11.67%。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21,P=0.028)。
針刀松解可以幫助神經(jīng)根周圍軟組織從緊張變成松弛,改善腰椎功能[4]。美式整脊可以讓錯位及移位恢復到正常解剖關系,恢復腰椎間盤功能。用小針刀聯(lián)合整脊方法,可讓神經(jīng)根從骨性到軟組織壓迫松解,且在小針刀基礎上實施美式整脊的方法,其優(yōu)點也包括軟組織可經(jīng)由針刀實現(xiàn)局部緊張的緩解,讓椎間關節(jié)得以脫位,同時在相關的骨關節(jié)得到改善及緩解后讓腰椎間盤快速恢復到正常的功能,改善預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5]。
小針刀結合美式整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改善腰椎間盤功能,且不良反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