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桐最初在宣紙上做扎孔嘗試,發(fā)現光線穿透針孔照射而來時,密集的針孔就會在光影間浮現出既定的輪廓和形象。數以萬計、朝著不同方向的細密針孔匯集在一起,變幻出山脈、波浪,以及源于大自然中其他景象的圖案,氣孔使一切通透起來??滓劳杏谛危摕o與無限相生,并且隨著觀者視線的移動,作品所呈現的畫面也會隨著光線的明暗程度變化。從2016 年下半年開始,她希望宣紙上創(chuàng)作出來的不只是“繪畫”,而是“雕塑”,希望將創(chuàng)作方向從一種具象的描述轉化為立體空間上的抽象式發(fā)展,同時也是她對女性自我意識更為純粹的詮釋。
出生于澳大利亞的花藝師Ruby Barber挑戰(zhàn)觀眾的固有印象,在她的作品中,雜草這一人們眼中“植物界的惡霸”顯得十分脆弱。她使用大批在原野上瘋長的滿天星植物的細莖,連同其他廢棄品種,組合成一個巨大的云狀花束,倒懸于天花板和枝形吊燈之間。蒲葦團聚結起來像毛皮,像羽毛,看起來既無束縛也無定型,卻隱藏著內在的野性:澳大利亞部分地區(qū)禁止出售蒲葦,因為其對植物棲息地和瀕臨滅絕的本土樹木都存在威脅。而面對滿月形狀的蒲公時,她喜歡把他們做成一束毛絨絨的蒲公英新娘捧花。她想象花束“隨著新娘行走慢慢起伏,每朵花都飽含對未來的愿望”,一百顆種子將孕育出新的一代。
一個患有恐曠癥、幾乎無法出門的藝術家,卻獨自進行了一場地球環(huán)游旅行,并將自己這場奇幻的漫游用影像記錄了下來:熱情的秘魯、多彩的墨西哥、寒冷的俄羅斯,或是蒙古蒼茫的地平線、美國西部的巨大仙人掌、非洲沙漠里行走的駱駝……她去了好多我們也很難到達的地方,她的影集總有著不食人間煙火、古怪、孤獨,卻又豐富多彩、充滿希望的干凈鏡像,她的Instagram也漸漸積累了超過52000個影迷,不過,她的飛行里程卻是0……藝術家Jacqui Kenny的整本影集看似是相機拍攝的攝影作品,實際上全都截圖自Google街景(Google Street View)!
紐約概念主義者Laila Gohar的作品頗具顛覆性。現年31歲的她早前開始為朋友們做一些家常菜式。2013 年的時候,突然有人開始請她操辦筵席,而她一直都只是個記者,從沒想過從事這個職業(y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Gohar 做的食物愈發(fā)“前衛(wèi)”起來:她會邀請食客們去一座約兩米高的“小山”上采摘果汁軟糖,讓他們將長在雅致白盆中的蘑菇連根拔起,然后把掛在半透明薄板上的無花果干剪下來。她的藝術裝置往往要花幾個月時間琢磨,但是客人們只需用幾個小時就能全部毀掉,這種短暫性讓她感到愉悅。Laila Gohar 如今是 Sunday Supper 的主廚兼創(chuàng)始人。這是一個擁有 Prabal Gurung 以及諸多畫廊為主顧的餐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