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草
最近發(fā)現(xiàn)的一種超小型細菌,最下方是普通細菌。
“什么?在我們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里還藏有神秘的生物?”看到這個題目你可能會叫起來。因為在很多人看來,人的身體里里外外都已被醫(yī)生、科學家研究透了。要找神秘未知的微生物,非上天入地不可。
但是,錯啦!人體的秘密似乎到現(xiàn)在都還沒有窮盡。不信嗎?那就請往下讀。
差不多有39萬億個微生物寄生在人的體內(nèi)和體表,而人體細胞才只有30萬億個。我們的皮膚每平方厘米上生活著10億個細菌。單寄生在人類腸道中的微生物種類就多達2000種(具體到每個人,只有這個數(shù)字的1/10左右)。多年來,我們一直認為它們是有害的,但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許多實際上是我們的盟友,與我們的健康密切相關(guān)。
直到幾十年前,微生物學家都必須在實驗室中培養(yǎng),然后才能鑒定和研究它們。然而,絕大多數(shù)人體內(nèi)的微生物不能在體外培養(yǎng),因此嚴重限制了他們的研究范圍。今天,他們另辟蹊徑,發(fā)明了元基因組測序來解決這個問題。
元基因組測序用微生物的DNA來識別它們——即使它們不能離體培養(yǎng)。例如,從人類糞便樣品中,科學家對幾乎所有DNA片段進行測序,把序列信息先儲存在電腦中,然后通過軟件把它們一段一段拼接(虛擬拼接)回去,重建整個基因組。得益于這種技術(shù),科學家在我們體內(nèi)又發(fā)現(xiàn)了很多之前未知的微生物。
這些新發(fā)現(xiàn)真是出乎意料。例如,2013年美國的一個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我們的腸道內(nèi)寄生著一種叫“美拉娜菌(美拉娜是希臘神話中黑暗水域女神的名字)”的全新微生物,它是藍藻(或叫藍細菌)的近親。
在進化史上,藍藻是最早出現(xiàn)的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氣的單細胞生物,也是迄今所知唯一進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它對于復(fù)雜生命的進化至關(guān)重要。譬如,植物之所以能進行光合作用,是因為它們將藍藻融入其細胞中,變成了一個細胞器——葉綠體。這項進化史上的創(chuàng)舉改變了地球的大氣,為復(fù)雜生命(包括我們)的進化鋪平了道路。但是藍藻本身是如何進化來的仍是個謎,所以科學家一直在尋找與其相關(guān)的微生物,而美拉娜菌或許可填補這一空白。對其初步的研究表明,光合作用在生命史上出現(xiàn)得相對較晚。
更重要的是,美拉娜菌還可能在人類健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01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帕金森癥患者腸道中的美拉娜菌比正常人要少。
就個頭而言,美拉娜菌還屬于正常的細菌,但我們體內(nèi)還寄生著一大類超小型的細菌,它們在生命樹上甚至有獨立出來、自成一家的可能。
目前,生命樹主干上的三個分支是:細菌、古細菌和真核生物。這三個分支的生物在我們身上都不缺。
細菌是我們身上最多的一種微生物,常見的有大腸桿菌、乳酸桿菌等。
古細菌表面上看起來像細菌,實際上卻屬于一個獨特的門類,常見于一些極端環(huán)境(如高溫的熱液)。科學家一度認為像人體這樣溫和的環(huán)境,不太可能成為古細菌的棲息地,但201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古細菌在人類闌尾和鼻腔中跟細菌一樣豐富。
細菌和古細菌的體內(nèi)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所以又叫“原核生物”。細胞中有成形的細胞核的生物統(tǒng)稱為“真核生物”。所有動、植物和真菌都屬于真核生物。一些寄生蟲,像鉤蟲、線蟲、蛔蟲會寄生在我們體內(nèi),臉部和頭上則寄生著螨蟲,所以我們身上也不缺真核生物。
但是最近一些年的研究表明,獨立于細菌、古細菌和真核生物,生命樹的主干似乎還存在著第四個分支,而這一分支的神秘微生物也同樣存在于我們身上。
早在2010年,一個研究小組在人類的口腔中發(fā)現(xiàn)了兩種罕見的細菌,TM7和SR1。后來發(fā)現(xiàn),它們也存在于我們的腸道中。當拼湊出它們完整的基因組時,科學家驚訝地發(fā)現(xiàn),它們的基因組都非常小,只及大腸桿菌基因組的四分之一?;蚪M小,意味著所含基因少。它們的基因少到如此的程度,甚至缺少一些被公認為是獨立生命必需的基因。這意味著,它們只能寄生在其他細菌上,由別的細菌提供給它們自己無法制造的東西。
我們之前只聽說過病毒需要寄生在細菌上,細菌寄生在細菌上可能還是頭一回聽說!
此后,科學家在自然界又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小基因組細菌。最近幾年,我們對這些奇怪的細菌有了更多的了解。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它們中有些個頭實在太小了,不超過0.1微米(細菌的大小一般在0.5~1微米之間)。我們知道,一個細胞要想正常工作,體積不能太小;太小,就容納不下生存所必需的“設(shè)備”了。而這些超小型細菌的尺寸就已經(jīng)小到了極限。
對于這些細菌中的“小布丁”,該不該在生命樹的主干上為它們另立一個分支,科學家們還有爭議。目前它們被歸到細菌的“潛在門分支(CPR)”?!皾撛凇钡囊馑际撬鼈儠簳r被歸到細菌一類,但未來有另立門戶的潛在可能。尤其重要的是,這些細菌“小布丁”種類是如此豐富:它們占到了細菌種類的一半左右。
在人體內(nèi),我們目前發(fā)現(xiàn)了三種不同類型的CPR細菌:TM7、SR1和GN02。在人的口腔、腸道、陰道和皮膚上都能找到它們的蹤影。對4.8萬年前尼安德特人牙石的研究表明,它們也存在于尼安德特人身上。
這些細菌在我們身體上到底做什么?答案現(xiàn)在開始浮現(xiàn)了,而且似乎不妙。在健康人身上,CPR細菌在微生物群中所占比例通常不超過1%,但在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中它們的比例就高了。比如,在患有嚴重牙齦疾病的人中,20%的口腔微生物群都是CPR細菌。
那么,它們的大量存在是導(dǎo)致疾病的原因,還是疾病導(dǎo)致的結(jié)果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美國生物學家麥克萊恩領(lǐng)導(dǎo)的一個小組在實驗室成功培養(yǎng)出一種從人類口腔中提取的TM7菌株——TM7X,使得在顯微鏡下研究這種微生物成為可能——我們說過,這些細菌“小布丁”離開身體是很難培養(yǎng)的,所以TM7X迄今仍是唯一離體培養(yǎng)成功的CPR細菌。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只有當TM7X和一種叫做“齒突放線菌”的口腔細菌(這種細菌的過度繁殖會引起炎癥)一塊時,他們才能對TM7X離體培養(yǎng)。在顯微鏡下的研究揭示了為什么兩者必須一起生長:微小的TM7X原來只有寄生在較大的齒突放線菌表面才能存活。
有趣的是,當齒突放線菌被TM7X寄生之后,齒突放線菌會獲得躲避人體免疫系統(tǒng)“偵察”的能力。這可能有助于解釋CPR細菌與包括牙齦炎和腸炎在內(nèi)的疾病之間的聯(lián)系。這些病都是由細菌引起的。也許這些細菌被CPR細菌寄生后,免疫系統(tǒng)很難發(fā)現(xiàn)它們,所以就能快速繁殖,從而引發(fā)炎癥。
可是另有證據(jù)表明,TM7X也能殺死齒突放線菌。
微生物之間這種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的復(fù)雜關(guān)系,甚至有可能幫助我們找到治療疾病的新方法。譬如,對于細菌引起的疾病,我們現(xiàn)在一般都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是一種粗暴的藥物,既會殺死有害的細菌,也會傷及有益的微生物。如果我們利用微生物之間這種微妙的關(guān)系,“以微生物控制微生物”,也許會取得更好的療效。
總之,CPR細菌的發(fā)現(xiàn),不論對于拓寬我們對生命的認識,還是對于治療疾病,都是一個巨大的驚喜,其潛在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人體“動物園”
我們的身體簡直就是微小生物的“動物園”,它們影響我們的健康,甚至精神狀態(tài)。以下簡單介紹幾種。
睫毛螨
螨是一種蠕形的微小動物,形狀像八條腿的鼻涕蟲。它們是蜘蛛的近親,最長只有0.4毫米。它們通常生活在我們的臉上和頭上。它們會導(dǎo)致皮膚問題,如酒糟鼻。
肥胖細菌
每個人的人體腸道內(nèi)平均含有160種細菌,總重量約1.5千克。在西方人群中,以厚壁菌和擬桿菌類細菌為主。它們分解碳水化合物,制造必需的營養(yǎng)素,如維生素B。肥胖者的厚壁菌似乎高于正常水平,而擬桿菌則低于正常水平。
死亡微生物群
包括艱難梭菌(可引起腹瀉)和肉毒梭菌(可引起肉毒桿菌中毒)在內(nèi)的細菌屬于“死亡微生物群”,它們在活人體內(nèi)也存在,在人死后則基本上是它們的世界了。
改變你主意的微生物
你的腸道細菌可能會影響你的精神狀態(tài):抑郁癥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中糞球菌和瘤胃球菌的數(shù)量都低于正常水平。
阿爾茨海默氏菌
牙齦卟啉單胞菌是引起牙齦疾病的主要細菌之一,有證據(jù)表明,它們在引起老年癡呆癥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