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曉麗 廣東金輝華集團有限公司 廣東廣州 510420
廣州以北地區(qū)屬于巖溶場地,巖溶地質復雜,巖面起伏大。場地和地基的工程處理一般需要根據具體場地巖溶發(fā)育狀況和地基條件、上部結構的要求,選取合理的基礎型式?,F(xiàn)以廣州市兩個實際工程為例,對在巖溶地區(qū)的基礎設計進行分析。
新城小區(qū)、雅苑小區(qū)均是18層剪力墻結構。兩工程所在巖溶場區(qū)的共同點:覆土層厚度較厚,平均20~29米,土洞不發(fā)育,溶洞發(fā)育。
新城工程場地基底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45KPa,強度和變形都不具備作為十八層建筑的天然基礎持力層。
新城小區(qū)地基持力層為淤泥質土,如采用天然基礎,地基承載力不能滿足設計強度和變形要求。需要采用樁基或對軟弱土層進行地基處理加固后采用筏板基礎。在18層結構荷載較大、基底的承載能力過低、有軟弱下臥層的情況下,如采用復合地基,為使復合地基的承載力特征值達到設計要求必須提高置換率。而且在滿足承載力要求的前提下必須滿足沉降量要求,可能工程造價會較高,故考慮采用樁基。
該工程采用夯擴樁,雖單樁承載力設計值已比預應力管樁高,但以Ra=1000kN估算十八層豎向荷載的樁數,只能滿堂紅布樁、聯(lián)合樁承臺。以單棟結構總重量加上基礎自重估算,需272根樁/棟。以樁距3.5d布樁。
雅苑小區(qū)場地的地質特點是:飽和粘性土覆蓋層厚度平均為29米,溶洞埋藏較深,溶蝕嚴重,溶洞頂板很薄。基礎選型分析時,首先考慮可否采用天然基礎型式。建筑物不設地下室,基礎如置于硬塑粉質粘土,強度和變形必能滿足18層的荷載要求。但該層平均埋深10米,在建筑不設地下室的情況下大開挖和回填會造成工程造價的浪費。如為淺 埋的天然基礎,基底處的地基土變形能力顯不足。在基底土層分布不均、溶洞發(fā)育的情況下控制基礎的傾斜度和沉降差異是設計的重點。設想采用疏樁筏板基礎型式,采用樁、筏共同作用的優(yōu)點:充分利用和發(fā)揮樁對控制基礎沉降的能力,即在設計時由基礎的沉降控制值來確定樁數,并使筏板基底土也充分發(fā)揮承載能力,降低工程造價。
根據彈性厚板的原理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有限元軟件建立樁筏基礎的三維有限元模型,考慮橫向剪切變形的影響。
3.2.1 “樁”模型的區(qū)別
雅苑工程以樁位建立節(jié)點,以四個節(jié)點建立四邊形殼單元。樁距是5d,劃分的四邊形單元網格2500mm。節(jié)點下設置彈簧,以彈簧限制節(jié)點在垂直方向的位移,來模擬樁的壓縮變形。該模型與樁的實際工作狀態(tài)是相符。
新城工程樁位處荷載施加為集中荷載,不用一維桿單元來模擬樁,而是以樁位建立節(jié)點,節(jié)點上施加集中荷載1000kN,方向豎直向上。
3.2.2 “土”模型的區(qū)別
新城工程筏板下是軟土,不考慮土作用,板殼單元沒有施加面約束,僅在板單元上施加覆土荷載。而雅苑工程考慮筏板底承載力較好、具有壓縮性的可塑粘性土作用。在模型技術處理上與前者不同。筏板殼單元設置板彈簧(Area-Springs),來模擬土的壓縮變形,以此達到考慮土對筏板的平均沉降、不均勻沉降的影響。
兩個工程均是18層不設地下室的住宅,建筑平面很相似。其基礎的筏板厚度一致,僅樁數、樁距不同。所采用程序建立的各具特點的模型進行有限元計算分析,模型的差異性造成結果的差別就極具比較性。兩個工程的樁筏模型的彎矩計算結果對比和配筋對比如表1、2:
從上表可知道雅苑工程的筏板彎矩明顯比新城工程小,說明模型的筏板約束變形條件不同,殼單元的應力、應變就不同。
無論樁數和筏板的含鋼量,雅苑工程都比新城工程要節(jié)省,關鍵是發(fā)揮了基底土的作用,達到良好的經濟效果。
對比兩個同屬巖溶地質、同是十八層結構的樁筏基礎,其樁數、筏板的含鋼量的差異,得出以下結論:
(1)當巖面上有一定覆蓋厚度而且土性良好的土層時,樁端盡量置于該層上,避免為了使樁端置于巖面而必須穿越埋置較深的溶洞,帶來對溶洞處理的復雜性。
(2)宜盡量在巖溶表層上部尋找合適的可滿足強度和變形要求的持力層,如基底土強度滿足要求,僅變形滿足不了設計要求,可采取加摩擦樁減少沉降量的方法,樁主要起減沉作用,拉大樁距,盡量發(fā)揮樁間土的作用,減少用樁量何筏板含鋼量,達到良好的經濟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