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波 王政 白浩 鄭嘉元
摘 要:掏挖加錨桿復合環(huán)保型基礎普遍適用于地面下方施工作業(yè)區(qū)存在巖石的地質條件,此地質特征在丘陵和山區(qū)普遍存在。文章創(chuàng)新了掏挖加錨桿基礎施工工藝,主要應用了先掏挖、后鉆孔、干式成孔、非壓力灌漿等新型施工方法,為同類型施工起到了一定的指導和參考意義。
關鍵詞:錨桿;基礎;細石混凝土;鉆孔
中圖分類號:TU7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04-0037-02
Abstract: The composi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undation of excavating and anchor bolt is generally suitable for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rock in the working area under the ground, and this geological feature exists generally in hill and mountain areas. This paper innovat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digging and bolt foundation, and mainly applies some new construction methods, such as digging out first, drilling later, dry-drilling, non-pressure grouting and so on, which plays a certain guiding and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ame type of construction.
Keywords: anchor rod; foundation; fine stone concrete; borehole
1 概述
掏挖加錨桿基礎是一種注重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充分利用原狀土力學性能的新型基礎,其上部為人工掏挖,下部為巖石錨桿,普遍適用于地面下方施工作業(yè)區(qū)存在巖石的地質條件,此地質特征在丘陵和山區(qū)普遍存在。
本文創(chuàng)新了錨桿植入的工藝流程,主要應用了先掏挖、后鉆孔、干式成孔、非壓力灌漿等新型施工工藝;同時,利用自行研制的可拆解、重量輕,適用于高山峻嶺等地形條件下的施工工器具,經驗收基礎質量均達到優(yōu)良級標準。
2 工藝方法特點
(1)先掏挖,后鉆孔,經地質取樣、認證方可進行錨桿基礎施工,施工過程簡單、方便、靈活、高效,選擇性較強。
(2)掏挖部分較淺,降低了基坑掏挖的難度,施工安全容易得到保證;掏挖棄置土方量大大減小,對地形和植被破壞較小,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基礎材料消耗顯著降低,在運輸困難的山區(qū),經濟實用。
(3)非壓力灌漿,減少施工工器具及設備,降低施工費用,提高工作效率。
3 施工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3.1 工藝流程圖(圖1)
3.2 操作要點
3.2.1 基坑掏挖
(1)掏挖部分采用人力開坑方法,采用先開挖后修整的方式,為防止超挖斷面尺寸最好保留50mm左右余度;應按設計要求保證掏挖部入巖深度。
(2)開挖完成后及時復核掏挖部斷面等設計尺寸,自
檢合格后告知監(jiān)理驗坑確認。
(3)清坑后需布置防雨及泥土流入的設施。
3.2.2 鉆孔
(1)錨孔放樣定位。采用經緯儀定位放樣半根開樁,再以半根開樁和各腿基礎中心點為基點確定錨孔中心;最后參照孔心放樣錨孔,保證孔間尺寸準確無誤。
(2)鉆機對位。鉆機和空壓機進入作業(yè)場地后,根據現(xiàn)場施工作業(yè)區(qū)域合理布置。鉆機操作人員將鉆機固定于待鉆孔位,由技術員配合鉆機對位,并用錨孔樣板校核鉆頭對點精度。連接鉆機和空壓機間的管路,確保接頭連接牢固,膠管合理彎曲。為保證錨孔質量可使用“鉆頭定位器”。
(3)根據巖土不同的硬度,選擇適宜的鉆頭,使成孔質量符合規(guī)定要求。鉆前應檢查鉆孔設備是否安裝穩(wěn)定、連接牢固。
(4)鉆孔操作要求:啟動鉆機,推進鉆頭,待接近孔位后開始送風,鉆頭繼續(xù)旋轉推進,依據巖層硬度等情況控制推進和旋轉速度,保證開孔良好。
(5)當一根鉆桿行程結束后,換接下一根鉆桿繼續(xù)鉆孔,直至孔深符合要求??紤]清孔沉渣影響,鉆孔深度應略大于設計值,換接鉆具須使用專用卡具卡牢鉆桿后進行。
(6)鉆孔過程中采用兩臺經緯儀正交監(jiān)測鉆桿的垂直度,當鉆桿發(fā)生偏移或傾斜時應及時糾偏。
(7)鉆孔過程中,余土、粉塵隨鉆進過程吹出,完成該鉆孔作業(yè)后,鉆機停止鉆進,繼續(xù)送風和回轉,直至孔口無明顯粉塵吹出時停止清孔。再往上提升回轉鉆頭,依次拆除鉆桿,直到鉆桿全部出孔。最后用長的管狀清孔潔具,在孔內清除孔壁粉塵。
(8)每鉆完一個錨孔立即檢查孔的質量,進行根開校正,確保其誤差在規(guī)定范圍內。
(9)清孔后,用垂球測量錨孔深度,為防止清孔沉渣影響孔深,孔深度要大于設計深度,檢查合格后采用封堵物體封閉孔口,避免雜物等落入孔內,再移動鉆架完成他錨孔的鉆孔作業(yè)。
3.2.3 錨孔地質取樣、認證及驗收
轉孔完成后現(xiàn)場負責人員要勘察地質情況,如地質情況與設計不符時應停止作業(yè),并上報設計。如果設計有驗孔要求,鉆孔前應通知設計工代到場。
3.2.4 插入錨桿及錨孔灌漿
(1)插入錨桿前,孔口先下長約500mm的薄壁鋼桶防護,再用鉆機或三腳架等起吊錨桿,豎直插入錨孔。
(2)錨桿定位方式:沿錨桿軸向設置2組φ4mm鋼筋制作的對中支架,以控制錨桿在錨孔內居中,在孔口標高處的錨桿斷面設置φ8mm鋼筋制作的三向水平支撐,控制錨桿插入深度。
(3)同時采用錨筋控制樣板和錨桿控制樣板控制錨桿位置。
(4)錨孔灌漿。錨桿安裝完畢后盡快灌注細石混凝土,應用機械攪拌細石混凝土,嚴格控制坍落度和配合比。
(5)灌注細石混凝土時,在錨孔口放置小型漏斗,細石混凝土均勻、平緩灌注,每灌注約200-300mm,采用釬桿進行搗固、密實。
理論細石混凝土灌注量G(m3)為:G=[π(D/2)2×h-π(φ/2)2×h](其中:π取3.14;D為錨筋孔直徑,m;φ為錨筋直徑;h為孔深,m)。
(6)細石混凝土養(yǎng)護期,距離施工場地5m范圍內不許有影響混凝土養(yǎng)護的作業(yè);30m范圍內不許有爆破作業(yè)。
3.2.5 掏挖部基礎施工
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施工。
4 結束語
采用創(chuàng)新的掏挖加巖石錨桿基礎施工工藝,經各級檢查驗收,工程施工過程和實體質量全部滿足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該施工方法簡單實用、操作靈活、安全高效,滿足各種地形復雜條件下施工,相比以往施工方法取得了較大突破和改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丁廣鑫,張賀,吳平.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標準工藝(四)典型施工方法(第二輯)[M].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49-61.
[2]馬建偉,艾春輝,李榮升.巖石錨桿基礎在山區(qū)基礎施工中的應用[J].機電信息,2014(30):115-116.
[3]蘇秀成,高學彬.巖石錨桿基礎施工工藝[J].電力建設,2007: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