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一位86歲的老爺爺,患糖尿病25年。3年前發(fā)現(xiàn)蛋白尿和雙下肢水腫,1年前發(fā)現(xiàn)血肌酐升高,因下肢水腫加重住院治療。
老人家比較胖,體重82千克;血壓高;空腹血糖11毫摩/升,餐后2小時血糖21毫摩/升,糖化血紅蛋白9.2%;血肌酐高,腎小球濾過率54毫升/分,已經是中度腎功能不全了。給予降壓、調脂、改善循環(huán)等治療后,一切都很順利,唯獨在降糖治療上出現(xiàn)了問題。
他入院前一直用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倍欣(伏格列波糖)治療,胰島素日用量為50單位。他從不控制飲食,血糖控制得非常不理想。醫(yī)生一直要求他控制飲食,可他根本不聽,為此,兒女們經常跟他生氣。
我第一次查房時,他的小兒子為此事向我“控訴”,他不服,父子倆又爭論了起來。孩子們的意思是,他應該聽醫(yī)生的話,按要求嚴格控制飲食。他則不以為然,他雖然能理解孩子們的愛,但自己都這么大年紀了,就美食這點愛好,一輩子都這么過來了,如果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他受不了。如果嚴格控制飲食只為延長生命,這樣毫無生活樂趣的長壽,他寧可不要。
這位老人的想法在臨床上有一定的普遍性,確實代表了相當一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想法。
我問他:“你不想控制飲食,那你想控制血糖嗎?”他說,自己知道高血糖的危害,當然想控制。我說:“那就好,你可以不控制飲食,但是,你的胰島素必需加量,這樣可以嗎?” 父子倆一聽,同時問:“胰島素的量不小了,還能加嗎?”
我告訴他,加大胰島素的用量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胰島素的用量,以血糖值和體重等為依據(jù),每日的用量可以用到每千克體重0.8單位或更多。根據(jù)他的體重,他可以每天用到64單位或者更多,還有很大的加量空間。
父子倆覺得有道理,就同意了我的方案。此后,老人家的胰島素逐漸加量,加至每日用量70單位時,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約7毫摩/升,餐后血糖約10毫摩/升,沒有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
飲食控制、運動和藥物是糖尿病治療的“三駕馬車”。飲食控制得好,可有效控制血糖,減少藥物用量,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很好地進行飲食控制當然是一個理想的治療措施。但是,飲食控制需要改變生活方式,很多病人無法安全按照醫(yī)生的要求做。此外,因為過度控制飲食而導致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并不少見。
對于患者的認識誤區(qū),家人和醫(yī)生有義務進行科普指導,曉以利害關系,盡量去糾正。但患者了解情況后如果仍不想改變自己,有時也應該尊重患者的選擇。千萬不要認為“我這是為你好”,就給患者實施生硬的治療,如果這樣,就算醫(yī)生給患者付出了全部心血,可能也得不到患者的理解。
臨床醫(yī)療,我們面對的是病人,而不只是疾病。醫(yī)學沒有絕對的治療標準,每一個治療方案的實施,除了遵從診療規(guī)范之外,還應該考慮患者的感受,甚至有時候患者的感受要高于治療目標。正是因為醫(yī)學除了醫(yī)療技術之外,還需要人文關愛,所以醫(yī)學是科學,又高于科學。
大眾醫(yī)學2019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