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釵 周學材 趙建辰
【摘要】本文旨在進一步探索和加強高校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黨對新時期共青團工作的領導,以黨的建設來領導隊伍建設,以團建促進黨的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
【關鍵詞】團建黨建工作 創(chuàng)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D26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083-01
共青團是高校建設的核心組織。它肩負著培養(yǎng)新青年的根本任務,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當前形勢下,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必須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維護校園穩(wěn)定,構建和諧校園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1.民辦獨立院校團建工作現狀
目前,民辦獨立學院越來越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提高教育質量。與公辦院校相比,民辦獨立院校更注重自身辦學特色,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將更多的重心放在學生活動上,對團建工作沒有相應的重視,導致團建工作發(fā)展相對滯后與被動,但現今正處在高速發(fā)展時期,團的組織建設、活動開展和自身建設都得到不斷壯大,民辦獨立院校共青團在組織學生活動、引導學生思想、服務學生發(fā)展和維護學生利益等方面正發(fā)揮著積極作用。我們要積極開展民辦獨立院校團的活動,充分發(fā)揮團的作用,但目前我校存在師資力量人員流動快,團建工作沒有形成系統(tǒng),缺乏整體規(guī)劃,缺乏規(guī)范化管理,沒有確定團建工作目的。
2.民辦獨立院校團建促黨建的工作意義
民辦獨立院校不斷加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戰(zhàn)斗力,對于民辦獨立院校共青團更好地擔負起團結教育學生的重任,培養(yǎng)學生核心價值觀,更好地充當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共青團建設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內容與黨建應是一致的。而我校有99%以上的在校生為共青團員,如何培養(yǎng)黨的有力后備軍,更好地做好團建工作,以促進黨建工作的發(fā)展,這是新的形勢下抓好高?;鶎訄F組織建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也是民辦獨立院校團建工作新的增長點。民辦獨立學院應充分重視和發(fā)揮團建工作的作用,確保團員學生的思想道德進步、服務意識和獻身精神不斷加強,為黨組織注入活力。
3.推動民辦獨立院校團建促黨建工作的有效途徑
3.1以學生活動為載體,做好團建促黨建的工作
鼓勵和倡導基層團組織的開拓精神,突出組織生活的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讓學生自發(fā)融入到團建教育中來,比如,學校每年由各團支部組織開展的一封家書感恩教育活動,感恩父母在成長路上的陪伴,體會人生不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不自覺地融入感恩意識。培養(yǎng)學生核心主義價值觀。通過重走文藝復興之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我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當代大學生應該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一夜之間的事情,而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這需要站在時代前列的共產黨員有堅強的意志勇往直前。
3.2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手段開展團建
在互聯網新媒體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學生對新媒體的響應度遠高于傳統(tǒng)媒體,因此,創(chuàng)新團建模式,融入互聯網元素,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目前,已經有不少學校通過微信公眾號、QQ群等來進行團務公開,通過網絡論壇來傳遞青年學生對黨的期望和訴求。除了利用這些新興的信息傳遞方式之外,我們更應該在信息本身上進行創(chuàng)新,對黨和團的理論知識、政策方針、熱點新聞等信息進行提純化、碎片化,以使其更貼合互聯網時代學生的信息獲取方式。
3.3做好團干部主題培訓工作
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團員中的指導地位,進一步增強團員“永遠跟黨”的信念。高校團建工作更多依靠于輔導員的力量,輔導員要根據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全部過硬的標準來評選優(yōu)秀團干部[1],切實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發(fā)揮團干部表率作用。通過主題培訓活動,向廣大團員傳播黨的基本知識和共產主義理想,鼓勵他們在思想上要求進步。他們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
3.4建立完善的考評機制
鼓勵各團支部自主開展主題鮮明的團日活動,并建立相應的考評機制,把團日活動納入團的整體工作格局中,將活動中的表現納入團組織的評價體系,及時總結優(yōu)秀團日活動的經驗。在調動團員積極性的同時,最大限度發(fā)揮自身專長,不拘泥于形式,鼓勵創(chuàng)新形式的主題團日活動,促進團日活動及團支部的穩(wěn)步發(fā)展,形成合力,為黨及時發(fā)掘和補充優(yōu)秀人才。
4.總結
民辦高校團建工作區(qū)別于普通公辦院校,需要有獨特的新思路,新方法,要能充分體現民辦高校的特點,與民辦高校的辦學機制相適應。民辦高校團組織建設應在嚴格遵循團組織規(guī)則的前提下大膽探索和實踐,以更好地適應民辦高校的特點和學生的要求[2]。近年來,民辦高校在推進普通高校改革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提供了許多新的經驗。民辦高校共青團組織要根據自身特點,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fā)展需要的途徑。
參考文獻:
[1]趙文志.新形勢下高校團建工作的幾點建議[J].創(chuàng)新教育2015年Vol.5
[2]占海文.民辦高校團建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Vo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