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欣
我屬于卡著90年代尾巴出生的那一代,而改革開放到今年已是整整四十年。像是一本書被往前翻了近二十頁,那二十頁由父母那一輩人親手寫就,我雖不曾參與其中,但回頭追索卻也沒有空白陌生的感覺。家鄉(xiāng)烏海的影像也在我追索和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清晰生動起來。
八九十年代的家鄉(xiāng)影像的主打色調是:黑,紅。烏海為什么叫烏海?因為煤炭資源豐富,是“烏金之?!?。不管是二十出頭還略顯稚氣的小伙子,還是四十多歲略顯滄桑的中年男人,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采礦人”。鍋爐越來越多地建起來,燒起來,熊熊的紅色火光映著黝黑的臉龐,點著了人們發(fā)展經濟的熱情。這樣的活力,很美。當掘出的煤炭快要燃盡時,10歲的我早已習慣在刮風的時候蒙上頭紗。即便如此,摘掉頭紗時,從烏蘭布和沙漠刮過來的黃沙夾雜著黑煤灰也還是會撲在鼻尖上,藏在頭發(fā)里。
2008年到2013年,家鄉(xiāng)的主打色調是:藍。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開始得到改善。國家開展“藍天工程”,家鄉(xiāng)烏海也積極參與其中:栽種綠樹擋黃沙,禁燃劣煤減煤灰……藍天工程,換回了家鄉(xiāng)的藍天。這樣的改變,好美!
而今,家鄉(xiāng)是一張擁有斑斕色彩的名片,成為了一顆真正鑲嵌在黃河腰帶上的明珠。甘德爾山巍峨聳立,人造水利湖烏海湖寬闊沉靜,烏蘭布和沙漠綿延起伏。沃野蒼穹,湖澤萬木,山、湖、沙、濕地渾然一體。正如習主席所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叫響了“來沙漠看?!钡某鞘新糜纹放?,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注入了嶄新的活力。這樣的發(fā)展,真美!
目睹了家鄉(xiāng)從“灰蒙蒙”的“烏金之?!弊兂闪硕嗖?、多樣、多面的美麗城市烏海,我的心里盈滿了感慨,感動和感恩。作為家鄉(xiāng)人,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要做的絕不僅僅是承接過去的幸福成果,更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改革開放一同行在路上,鑄造更美的家鄉(xiāng),更美的未來!
責任編輯: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