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俊
【教材分析】
《在實驗中探秘》是大象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內容。第一單元為“探究過程能力訓練單元”。在第一課,學生針對植物角里花草的變化產生了猜想:和陽光照射的方向有關,和長期只在花盆的一側澆水有關,和土壤里的肥料分布不均勻有關……問題產生了。本課的主要任務,就植物的向光性這一主題開展設計實驗,動手研究。教材共分四部分:計劃與組織、實驗與探究、分析與總結、表達與交流。
【教學目標】
1.經歷動腦設計、動手實驗、分析總結、獲取結論、學會分享的科學探究過程,通過實驗總結出植物的向光性。
2.在實驗過程中堅持觀察、拍照、測量、記錄。
3.能對實驗現(xiàn)象,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并獲取科學的結論。
4.在實驗中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①學會動腦設計實驗研究報告。
②學會堅持實驗有耐心。
2.教學難點:
采用數(shù)學模型、圖畫模型的形式展示實驗報告的結論。
【教學方法】
討論法、歸納法、觀察法、實驗法、模型解釋法。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教師準備:實驗托盤,綠豆,紙巾,水,標簽紙。
3.學生準備:實驗記錄本,筆。
【教學建議】
本課建議分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為組織學生討論實驗主題,并制定實驗研究報告,學生根據(jù)實驗報告在課下有計劃地進行實驗,時間為兩周。第二課時為分享實驗現(xiàn)象,得出實驗結論,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困惑。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1.出示教室的綠植提出問題:植物角的植物為什么會傾斜生長?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設計意圖】
通過談話,喚起學生關于植物角植物發(fā)生變化而產生問題的記憶,提出要研究的問題。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出自己的猜想,如和陽光照射的方向有關、和長期只在花盆的一側澆水有關、和土壤里肥料分布不均勻有關等。學生的猜想有的有一定的依據(jù),有的則是無依據(jù)的。如果出現(xiàn)不合理的猜想,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辨析,排除不合理的猜想。
2.提問:怎樣才能驗證我們的猜想呢?
【設計意圖】
學生可能會根據(jù)以往科學探究的經驗或者是生活經驗,提出“做實驗”。猜想只有通過實驗才能驗證,此次提問進一步強化學生用實驗的方法去驗證猜想的意識。
二、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報告
1.談話: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你的猜想是什么?怎樣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呢?
2.全班交流討論:說一說你打算怎么研究?實驗中涉及的因素有哪些?你們控制的變量是什么?怎樣控制變量?討論后制定自己的實驗方案。
3.交流分享實驗方案:你要研究的問題是什么?你打算怎樣進行實驗驗證你的猜想?哪位同學給大家分享你的實驗方案?
4.全班共同分析:他們的方案設計得合理嗎?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設計意圖】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敏銳的眼光,及時發(fā)現(xiàn)實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方案進行完善。
三、布置作業(yè),課下探究
學生根據(jù)課堂上制定的實驗方案,課下進行研究,時間是兩周。
【設計意圖】
在實驗研究報告完成后,課下有必要對每個人的實驗進行跟蹤,詢問實驗中遇到的疑慮,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監(jiān)督學生更好地完成實驗。讓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在經歷中獲得積極體驗的過程中不斷修正實驗方案,快樂地去經歷、去動手動腦,有趣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努力地去解決問題,總結經驗,胸有成竹地去分享交流,最終學會思考并得出結論,從而學會真正的科學探究。
四、分析與總結(第二課時)
1.匯報交流,分享經驗
提問:經過了兩周時間的實驗和觀察,我們都有哪些發(fā)現(xiàn)?
【設計意圖】
學生在實驗和觀察過程中,獲得了第一手的資料,把學生在實驗中得出的現(xiàn)象、圖片、數(shù)據(jù)等整理成實驗報告并在課堂上做匯報、交流,有助于老師了解其他學生的實驗成果、實驗進度,以便其他學生在實驗中調整方法、整理資料,也是師生共同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總結的需要。
2.歸納分析
①討論:各小組實驗的情況有相同的地方嗎?你是如何控制實驗中的變量?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分組實驗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進一步發(fā)現(xiàn),控制的變量和實驗結果之間的關系。
②思考:這些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現(xiàn)象和變量之間的關系,得出實驗結論。植物生長向著有光的地方生長,這就是植物傾斜生長的原因,我們通過實驗得到證實。
③提問:在實驗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
在實驗中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是科學家在進行科學研究時的一般經歷,這也應該成為小學生在科學探究實驗中的過程。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就是要鼓勵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不斷生成新的問題。
④小結:我們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植物在生長過程中,不斷地向有光的地方傾斜,科學家通過研究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這叫作植物的向光性。
3.延伸拓展
問題:植物生長的方向與澆水的位置有沒有關系呢?植物的根的生長方向與澆水的位置有關嗎?怎樣知道?
【設計意圖】
一個研究的結束,意味著一個新的研究的開始。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對新問題進行思考,意在為進行新的研究打下伏筆。讓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相關結論,同時在實驗中產生的新的問題通過課堂上老師引導的方法課下繼續(xù)進行研究,讓學生自己親力親為,自主學會探究。通過自己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學會通過是實驗進行科學探究,這才是老師應該要做到的“授之以漁”的做法。
【作者單位:河南省實驗學校鄭東小學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