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醉
鵜鶘是鵜形目、鵜鶘科、鵜鶘屬7或8種(學(xué)術(shù)界尚存爭議)鳥類的統(tǒng)稱。它們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棲息于湖泊、江河和沼澤地帶,偶爾也會光顧人類的池塘以及沿海的紅樹林。到目前為止,在我國野外觀察到的鵜鶘共有3 種,它們分別是白鵜鶘、斑嘴鵜鶘和卷羽鵜鶘。
鵜鶘是世界上最大的全蹼足鳥。這個“蹼足”是什么意思呢?蹼,指的是某些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腳趾中間的薄膜,可用來做劃水運動。蹼足鳥當(dāng)然就是指鳥類中腳趾間有薄膜的那一部分鳥了??茖W(xué)家們根據(jù)鳥類足部的形狀將它們分為:有蹼足,全蹼足,半蹼足,凹蹼足,瓣蹼足。鵜鶘的后趾微移向前,四趾間均有蹼膜,并相連成片,因此稱為全蹼足鳥。
鵜鶘在鳥類中屬于大型的游禽,有些種類的鵜鶘如卷羽鵜鶘的翼展能達到3米。一般成年鵜鶘的身長都在150厘米左右,嘴長30多厘米,全身長有密而短的羽毛,羽毛為白色、桃紅色或淺灰褐色。其尾羽根部有個黃色的油脂腺,能夠分泌大量的油脂,油脂被它們用來涂抹在羽毛上,以保持羽毛的光滑柔軟,便于防水、避水。
鵜鶘的大嘴很有特色,也是讓我們能夠?qū)λ^目不忘的主要原因。鵜鶘的上嘴尖端朝下彎曲,呈鉤狀。而下嘴卻分為左右二支,其間有一個巨大而能擴縮的皮膚喉囊。大嘴和喉囊讓鵜鶘看起來就是一副頭重腳輕的模樣,讓人不得不擔(dān)心它隨時都有可能摔一個跟頭。
鵜鶘是一種喜歡成群結(jié)隊活動的鳥,它們主要以魚類為食,但對于一些軟體動物、甲殼動物也是來者不拒的。甚至,還有資料顯示它們曾經(jīng)有過偷吃其他鳥類幼鳥的“不良記錄”。
在千奇百怪的鳥類世界中,鵜鶘總是以它那張“血盆大口”脫穎而出,給我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再配上它那猶如纏繞在一起的繩結(jié)一般的脖子,讓你在忍俊不禁的同時,難免會覺得這家伙就是大自然特意派來“搞笑”的。
然而,鵜鶘那看似離譜的大嘴、長脖卻是讓它成為捕魚高手的不二法寶。鵜鶘們的目光犀利,即便是在高空飛行時也能輕易發(fā)現(xiàn)水中的魚群。當(dāng)它們鎖定好目標之后,便會降落下來。隨后,鵜鶘就會采取群體行動。它們或者是排成一條直線,或者是站成一個半圓形,一邊使勁地扇動翅膀拍打水面,一邊緩緩地向淺水區(qū)域收縮包圍圈。當(dāng)魚群在它們的驅(qū)趕下逐漸聚集到淺水區(qū)的時候,鵜鶘們就會張開大嘴,如同漁網(wǎng)一般地向前掃蕩。一旦鵜鶘感覺到有魚入口,就會立即閉上嘴,連水帶魚一塊舀起來。然后,鵜鶘再收縮喉囊把嘴里的水?dāng)D出來,剩下的魚兒也就順勢吞入腹中。
不過,在長相如此犀利、古怪的鵜鶘界里,也不乏劍走偏鋒的另類。
褐鵜鶘便是一個在捕魚方式上不走“尋?!甭返募一?。褐鵜鶘的喉囊沒有其他種類的鵜鶘那么發(fā)達,所以它不得不采用一種更為“粗暴”的捕魚方式。當(dāng)褐鵜鶘發(fā)現(xiàn)水中的魚兒之后,便會迅速拉升到高空,而后略微收縮一下翅膀猛地從空中直接“砸”向水面。它們正是利用自己碩大的身體拍擊水面來產(chǎn)生很強的震蕩力,從而震暈水中的魚兒。科學(xué)家們研究發(fā)現(xiàn),褐鵜鶘“砸”出的震動能傳出800米遠,同時在水面以下1500米范圍內(nèi)的魚類都難逃一劫。
鵜鶘善于飛行,能夠利用空中上升的熱氣流來回翱翔和滑翔。不過,由于腿太短,它們在陸地上行走的時候就顯得十分笨拙了。在地面上,它們時不時扇動一下翅膀的行為,既不是在歡迎來客,也不是在宣誓領(lǐng)地,而只是為了保持身體平衡……
鵜鶘還可能是鳥類世界里好奇心最強的鳥類之一了。因為,它們敢于“嘗”試一切沒有嘗試過或者見到過的物體。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海邊小鎮(zhèn)The Entrance,因為棲息著數(shù)量眾多的鵜鶘而被稱為“澳洲鵜鶘之都”。從1979 年開始,每天下午3點半在小鎮(zhèn)的海邊公園里就有一個喂食鵜鶘的表演。時光荏苒,如今這里的鵜鶘們早已把自己當(dāng)成了理所當(dāng)然的食客,每天都會按時“赴宴”。
倘若某一天工作人員沒有安排鵜鶘們的飲食,或者是送餐時間逾期了,那可就麻煩了。小鎮(zhèn)的鵜鶘們不但會穿過馬路,堂而皇之地向人類催單,而且還會忍不住向一切“可疑”的物體張開血盆大口。翻開它們的黑暗歷史,The Entrance的鵜鶘分別夾過小貓、小狗、豚鼠、鴨子……而且不僅僅是各種小動物,就連處于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也是它們下嘴的對象。由于鵜鶘的身高僅比成年人略低,所以前來觀光的小朋友的腦袋、蹲著或坐著的成年人難免也會成為它們嘗試的目標……
由于體型龐大,鵜鶘想要起飛也并不容易。它們在陸地上起飛得先助跑一段,在水面起飛則需快速地扇動翅膀,雙腳在水中不斷劃水。當(dāng)踏浪到一定的速度,它們才能脫離水面緩緩地飛上天空。據(jù)說,在大快朵頤之后肚子太脹的鵜鶘是無法起飛的,只能傻乎乎地浮在水面上等待消化。因此,不論鵜鶘的大嘴里是含著食物還是海水,在起飛之前必須吞下或者吐出來。
在繁殖季節(jié),鵜鶘會尋找一處人跡罕至的樹林,在高大的樹木下用樹枝和雜草筑成巢穴。隨后,雌鵜鶘會產(chǎn)下2枚~3枚卵,并由父母共同承擔(dān)孵化和育雛的工作。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一直都以為鵜鶘會用大嘴把捕到的魚帶回巢穴喂養(yǎng)雛鳥。其實,這種觀點是不對的。成年鵜鶘捕到魚之后會立即吞下,回巢之后它便張開大嘴,讓雛鳥把嘴伸到它的食管中,從而刺激成年鵜鶘吐出半消化的食糜喂養(yǎng)雛鳥。
鵜鶘嘴大,胃口也好,壽命也長。科學(xué)家研究發(fā)現(xiàn),鵜鶘平均能活30年,一只鵜鶘一年平均要吃掉360 公斤左右的魚。不過,由于受到棲息地減少、食物來源減少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野生鵜鶘種群數(shù)量一直呈減少的趨勢。目前,鵜鶘屬下的所有種類鵜鶘都被列入了2012年《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同時,在我國棲息和越冬的白鵜鶘、斑嘴鵜鶘和卷羽鵜鶘都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