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詩銘,袁麗芬
(1.上海大學 文學院,上海 200444;2.長治市第七中學,山西 長治 046000)
隨著對徐志摩詩歌研究的深入,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不僅關注徐志摩的作品,他的文藝思想也逐漸被納入研究視野。第一,從徐志摩的生平事跡入手查看其受哪些文藝思想的影響。這在一些徐志摩的傳記中較為常見,能夠顯得更為深刻。例如韓石山《徐志摩傳》,從作品中可以看出“徐志摩進行文學實踐是受到了他在英國的留學經(jīng)歷以及相關戀愛經(jīng)歷所感染?!盵1]第二,從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翻譯活動方面審視他與某些文藝思想的淵源。例如在高偉《文學翻譯家徐志摩研究》,該論文“集中研究了徐志摩在十幾年的西學譯入活動期間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并進而引出徐志摩所受文藝思想的影響和這些思想影響下的文學創(chuàng)作?!盵2]從中不難看出徐志摩的翻譯活動與創(chuàng)作活動融會貫通。第三,從徐志摩其人其作對相關思想的借鑒與融合方面研究文藝思想。例如盧韞《徐志摩的唯美主義實踐考察》,作者“從徐志摩相關作品的闡釋中考察唯美主義視域下的徐志摩的文學創(chuàng)作”。[3]從中可以看出徐志摩的文藝思想深受浪漫主義、唯美主義思潮的影響。
徐志摩詩文中的英文語匯使用中也多多少少顯露了西方文藝思想的因素,包含著作家的審美情趣以及對西方文藝思想的接受程度和融合程度。文章從徐志摩詩文中的英文語匯使用入手,進而深入分析現(xiàn)象,最終揭示他創(chuàng)造的文學世界以及文藝思想。隨著文化交流不斷向前發(fā)展,對五四時期作家英文語匯使用這一現(xiàn)象的研究勢必會愈加深入的。
整體分析徐志摩詩文中的英文語匯使用的表現(xiàn)后能看出徐志摩詩文中英文語匯的出現(xiàn)比較頻繁,徐志摩之所以使用英文語匯,可以從人生經(jīng)歷和文學語境兩個方面予以分析。
首先是留學經(jīng)歷的影響。1917年,徐志摩隨北洋大學并入北京大學當旁聽生,這時他對文學也產(chǎn)生了興趣。這些求學經(jīng)歷所積淀的知識,尤其是英語能力的習得,可以說為徐志摩之后出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仁人志士向往著到西方學習先進技術去改造積貧積弱的中國社會。徐志摩也是當時出國留學生中的一員,分別于克拉克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經(jīng)濟學相關科目,這兩段留學經(jīng)歷中對徐志摩影響最大的是在劍橋大學的兩年時光。如果說到美國留學的經(jīng)歷為徐志摩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那么在英國留學的體驗則為他之后的浪漫主義詩學詩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徐志摩的留學所學科目來看,可以發(fā)現(xiàn)他最初是聽父親之命學習經(jīng)濟,但是英國教育以及與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哈代等人的交游,二者作用下徐志摩的詩歌創(chuàng)造力得到開發(fā)。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使得徐志摩獲得普通人不易習得的——流利的英語交流與寫作能力。時常于現(xiàn)代漢語寫作中夾雜英文語匯,這極大地增加了徐志摩文學作品中的多樣性,也表現(xiàn)出徐志摩作為現(xiàn)代知識分子對西方文化的認同感。
其次是英文寫作成為潮流。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知識分子之中彌漫著一股留學歸來想要使用英文于其作品中的沖動,不妨將這視作一種彰顯個性的想法。林語堂在散文中經(jīng)常對英語教學進行思考,而郁達夫通過中英文的串聯(lián)更有利于表達人物的心境,通過這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可以看出作家的英文語匯使用一定程度表達了作家本身對西方文藝的借鑒與思考,也可以看出英文語匯的使用在二三十年代成為了潮流甚或時尚。
近代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擔負起傳播新思想的重任,而想要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必須通過文學與文字。中國民眾無法像徐志摩這類作家通過閱讀原版的英文書籍獲取先進的思想,所以知識分子們就嘗試以翻譯活動幫助人民拓展視野。翻譯是另一種形式的創(chuàng)作,但在白話文尚未完善的年代,中文和英文并不能進行恰當?shù)霓D換。例如《關于〈一個不很重要的回想〉的討論》中“這位Chivalrous Feminist的舌劍?!盵4]217這篇文章中對英文詞匯的直接使用或許因為徐志摩未能在已有的白話文詞匯中找到相應的中文對應,下文中的“厭男主義者”是對上文“Feminist”的一個理解,但是“Feminist”今天的語義是“女性主義者”,說明當時白話文發(fā)展完善度欠佳,許多語匯無法與英文形成有效對接。作品中還存在許多類似的還原語境的需要,如《哈代的著作略述》一文中對哈代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皆為英文原文使用,可以猜想徐志摩是為了使作品不失原汁原味而有意使用英文語匯,也可能是為了激發(fā)讀者閱讀的好奇心。徐志摩英文語匯的使用除了上述三類主要原因,還有內(nèi)容與形式匹配的需要這一根本原因。文學作品的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徐志摩作品中灑脫浪漫,崇尚至美的內(nèi)容,那濃得化不開的情誼從客觀方面要求作家使用飛揚飄逸的英文語匯與之襯托。這些原因共同作用于徐志摩的文學實踐中,形成別樣的創(chuàng)作風范。
從整體看,徐志摩作品中使用英文語匯的頻次很高,主要出現(xiàn)于比較個人化的作品之中,例如散文、日記以及通信。從表達內(nèi)容看,這些作品中出現(xiàn)的英文語匯十分鮮明地體現(xiàn)了徐志摩文學理念。縱觀這些英文語匯的使用,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大段英文的直接引用許是源于徐志摩文采盎然,這在散文《湯麥司哈代的詩》和《拜倫》表現(xiàn)最為鮮明。對于大段英文引用,他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在引用后在注釋中翻譯。在《湯麥司哈代的詩》中引用哈代《Asingerasleep》:“I...read with a quick glad surprise new words,in classic guise,......,but as one who know Full well why thus he blew.”[4]394這一引用也可看出哈代詩歌獨具一格的風格:字里行間飽含熾烈的情感、美好的憧憬和深厚的內(nèi)涵。顯而易見,這一風格深深地影響著徐志摩的詩風:感情豐沛、真摯,書寫豪放、闊達,無一不在體現(xiàn)他的赤子之心。另一種是在引文后附有譯文,翻譯與否在于表達的需要。在《拜倫》中引用拜倫的詩作,在引文后直接加上了自己的翻譯,這是在另一角度對自己崇拜詩人的贊美和敬仰。既然浸潤了浪漫主義思想,就不得不提他對濟慈的放聲歌唱,在《濟慈的夜鶯歌》中引用濟慈的《當黑暗的霧氣籠罩了我們的平原》“Autumn Suns.Smiling at eve.....woodland rivulet,a poet's death.”[4]486其中對濟慈詩歌的長篇引用可以表現(xiàn)出徐志摩在極力吸取著濟慈詩學思想中的精髓
徐志摩的一些作品中不乏即興而寫的英文短句,這種形式在詩文中隨處可見。如在《話》中“他想‘discovert he force that binds the world and guides its course?!盵5]392這一句子從徐志摩心中隱含接受者的角度閱讀無難度,所以未在后文處理。在《一個譯詩問題》中寫道“who never at e hi s bread sorrow”[6]163時后文即刻翻譯,這是對英文翻譯的討論,也是出于文中的意境而與上文對應譯出。這里的翻譯可以看作對文化交流的初次探討,這之后的文章也多有涉及。散文《〈新月〉的態(tài)度》中,徐志摩在篇首即引用 《創(chuàng) 世 紀》“And God said,Let t here be light:and t here was l i ght”[5]143和雪萊《西風頌》“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behind?”[5]143這些引用無疑彰顯作家浪漫主義文學思想。[7]
最頻繁出現(xiàn)的是現(xiàn)代漢語文學實踐中混雜著的英文單詞與詞組,在這種情況下徐志摩一般會在引文后用括號譯出中文含義,其中大部分是作者根據(jù)自己的中西學功底而翻譯,并非對該單詞的普通釋義,尤其體現(xiàn)于專有名詞。例如在散文《詩刊牟言》中“這些Will-the-Wisp(鬼火),若隱若現(xiàn)的晃著,我料定是我終身不得安寧的原因”。[6]201此處將will-the-wisp這一閃而逝的靈感譯為鬼火,可謂是生動形象。另有日記中寫道:“Take l i f e seri ous!”[6]416這一詞組在文中并未直接翻譯,也許是作者認為根據(jù)上下文不難推斷出該詞組的含義。1923年創(chuàng)作的《詩人與詩》,徐志摩談論道:“我愛中國的李太白,外國的Shel l y。他們生平的歷史就是一首極好的詩。”[4]274這里對雪萊人名的使用顯示出徐志摩對雪萊的欣賞與贊美,在文藝觀方面受雪萊影響是極大的,集中表現(xiàn)在二人都認為靈感是詩歌創(chuàng)作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這似乎也說明了徐志摩詩歌瀟灑靈動的原因所在。
盡管大多數(shù)作品夾雜著英文語匯的使用,但是讀他的作品仍可以不知不覺間被其中蘊含的詩情所感染。所以,可以從文藝思想與文化交流兩個角度探討徐志摩英文語匯使用這一現(xiàn)象的意義與思考。
徐志摩融雪萊、哈代、濟慈等眾多卓越的浪漫主義文學家的思想于一爐,創(chuàng)造出融會雪萊的浪漫陰郁、哈代的悲觀厭世、濟慈的高聲歌唱等的文學世界。[8]他勇于追求一種至純至美的文學境界,那里充滿著愛與美,浪漫與哀愁,這一文學世界幫助進入徐志摩的文藝思想,這種將英文語匯使用看作傳播自己思想的做法在當時也是可貴的嘗試。既然學習過不同于傳統(tǒng)詩學的文藝思想,就必然有廣泛傳播的渴望。在徐志摩的英文語匯使用中,顯露出強烈的浪漫主義傾向,這也解釋了詩歌情感汪洋恣肆的原因。他在許多英文語匯使用中大談哈代、濟慈、拜倫、雪萊,這可以表現(xiàn)出徐志摩對這些大家思想的推崇與贊美,想要民眾透過他的作品激發(fā)起對某些思想的認識與研究。[9]在徐志摩的信中,哈代的位置已經(jīng)足夠與莎士比亞并列,而他的愛與美思想無疑吸取了哈代詩學思想中的精髓,對哈代話語的直接引用,也可以看做是徐志摩的心之所想。徐志摩這樣大力介紹哈代與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毋庸置疑是為了吸引更多的青年學生去研究思考。徐志摩不僅浸染了浪漫主義思想,還學習了一些唯美主義思想中與自己契合的方面。1923年在授課過程中,就曾經(jīng)把王爾德作為重點,并推薦學生閱讀王爾德的作品。在詩人徐志摩的文藝思想中,出現(xiàn)了理想境界與現(xiàn)實社會的激烈沖突:從一方面講,他在一個病態(tài)環(huán)生的現(xiàn)實中奢侈地談論遙不可及的“愛”的信念;另一方面,又深刻地看到這個社會的病癥,并且憎惡它抨擊它。其實他的理想化追求也可以看作是用美好與那個充滿血與淚的社會對抗。[10]
徐志摩之所以不遺余力地對吸收的文藝思想進行傳播,一方面是為了激起廣大知識青年的熱情,鼓勵他們在動蕩不堪的年代進行自我奮斗;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促進中西文化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徐志摩在作品中使用大量英文雜志報刊的原稱,或許是想給予亂世中的青年一種動人的力量。例如在一部分游記作品中對當?shù)亟值烂Q、地理位置的簡要介紹中夾雜著英文詞匯的使用,這都可以成為點亮熱血青年心頭之火的一點星光。徐志摩英文語匯使用現(xiàn)象值得關注,尤其是將英文語匯的使用視作中西文化交流橋梁的做法在如今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如今經(jīng)濟全球化的腳步不斷加快,隨之而來的必定是文化全球化。在文化多樣性的舞臺之上,徐志摩詩文英文語匯的使用必然會使得研究者們對中西思想的碰撞產(chǎn)生新的見解和思考。這些獨到的理解也必定會加深中西方交流的層次,擴大雙方交往的格局,從而達到促進中西方交往的高潮到來的目的。
五四時期,出國留學的經(jīng)歷對知識分子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都影響深遠,與西方文化接觸的經(jīng)歷使他們形成多元的文化選擇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文化體系就是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多元雜糅,深入的文化交流與親密的文化認同感使得他們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與西方文化無有阻隔,這表現(xiàn)在語言方面即是在現(xiàn)代漢語寫作中夾雜著英文語匯的運用,而這與以往的文學實踐有著極大不同。中英夾雜的寫作現(xiàn)象產(chǎn)生是對文化多元性的一種認同。探索作家英文語匯的使用有助于拓展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研究視野,從更深遠的層面闡釋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豐富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