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印度阿育吠陀制劑的品種、主治和用藥特點

2019-03-22 11:18:12曹夢蝶鄺婷婷程樹華江道峰楊鸞芳牟小婷徐云倩
中成藥 2019年2期
關鍵詞:吠陀制劑藥物

孫 銘, 曹夢蝶, 王 張, 鄺婷婷, 曾 勇,3, 程樹華, 黃 婧, 江道峰,范 剛, 吳 龍, 楊鸞芳, 牟小婷, 徐云倩

(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民族醫(yī)藥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7;3.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印度傳統(tǒng)醫(yī)藥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1137;4.四川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1;5.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外語學院,四川成都 611137)

世界三大傳統(tǒng)醫(yī)學體系為中醫(yī)學、阿育吠陀醫(yī)學和阿拉伯醫(yī)學,其中阿育吠陀醫(yī)學主要通過恢復和加強機體自身功能的排毒療法、藥物、合理飲食、運動、養(yǎng)生法等來消除引起機體功能失衡的因素,從而預防或減少疾病發(fā)生[1]。阿育吠陀起源于公元前3 000年左右,是印度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至今還在南亞諸國的醫(yī)療保健事業(yè)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它不僅是一種醫(yī)療手段,更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3]。印度政府于1970年承認阿育吠陀及其醫(yī)療體系[4],并在健康與家庭福利部下設AYUSH部門,負責管理阿育吠陀 (Ayurveda)、瑜伽(Yoga)、 尤納尼 (Unani)、 錫達 (Siddha)、 自然療法(Naturopathy)、順勢療法 (Homoeopathy)等印度傳統(tǒng)醫(yī)學,還建立了阿育吠陀藥物的副作用檢測機構[5]。

印度阿育吠陀傳統(tǒng)藥物的管理主要涉及中央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 (CDSCO)和AYUSH 2個部門,此外參與研究和開發(fā)的還有阿育吠陀科學研究中心 (CCRAS)、阿育吠陀國家研究所 (NIA)等機構。CDSCO官網(wǎng)資料顯示,印度阿育吠陀基本藥物目錄共收錄277個阿育吠陀制劑,90%來源于AFI,與本研究數(shù)據(jù)庫收錄制劑重合率高,生產(chǎn)阿育吠陀制劑的公司主要有印度藥品制藥有限公司 (IMPCL)、喜馬拉雅制藥公司 (158個制劑)、查拉克制藥有限公司(31個制劑)、力恒公司 (9個制劑)、Unijules生命科學有限公司 (9個制劑)、卡瑞替克亞制藥公司 (2個制劑)等。其中,IMPCL是印度最大的國有阿育吠陀藥品生產(chǎn)和銷售企業(yè)。在已上市的阿育吠陀制劑中片劑最多,膠囊劑和糖漿劑次之。

本文以 《印度阿育吠陀制劑》和 《印度阿育吠陀藥典》中收載的645種阿育吠陀制劑為數(shù)據(jù)來源,應用數(shù)據(jù)挖掘、統(tǒng)計分析、歸納演繹等方法分析其品種、主治和用藥特點,有助于了解印度傳統(tǒng)醫(yī)藥制劑情況,挖掘有價值的醫(yī)藥信息,為新藥開發(fā)奠定基礎。同時,還比較了印度阿育吠陀醫(yī)學和我國中醫(yī)學的異同,為中印傳統(tǒng)醫(yī)學交流和中醫(yī)藥全球化推廣奠定基礎。

1 資料

《印度阿育吠陀藥典》由印度健康與家庭福利部(1990—2008年)頒布,共分兩部,第一部7卷,收載單味藥540味;第二部2卷,收載成方制劑101個?!队《劝⒂屯又苿酚捎《冉】蹬c家庭福利部 (2000—2003年)頒布,亦分兩部,第一部收載444個制劑,最常被生產(chǎn)和臨床使用;第二部收載191個制劑,常被政府藥店和教學機構的實踐活動應用。專著主要以英語撰寫,藥材名使用拉丁名,但絕大多數(shù)術語、病名、藥名等均用梵語 (拉丁體),其翻譯參考 《印度傳統(tǒng)醫(yī)學阿育吠陀詞匯的梵語-漢語對照翻譯及研究》[2]一文。

2 方法

2.1 信息提取與錄入 包括制劑名稱、劑型、藥材數(shù)、送服物質(zhì)、主治,以及藥材類型、藥用部位、常用藥、使用頻次等。將以上信息錄入自制 《阿育吠陀制劑》。

2.2 統(tǒng)計分析 根據(jù)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fā)布的《GB/T 14396-2016疾病分類與代碼》,對 《阿育吠陀制劑信息表》中制劑的主要治療疾病進行分類統(tǒng)計,其余信息進行定量統(tǒng)計。

3 品種特點

3.1 制劑規(guī)模 共有645個制劑;其中 《印度阿育吠陀制劑》收載635個,《印度阿育吠陀藥典》收載101個,兩者共有91個。

3.2 制劑命名特點 共涉及10余種命名方式,常見的是“藥材名+劑型名”,其中又以 “第一個藥材名+劑型名”最常見 (39.69%),如番紅花油劑。

3.3 藥材味數(shù) 藥材總數(shù)在1~81個不等,50.36%的制劑在11味以內(nèi),集中在5~10味之間,其中最常見的是含5味藥物 (占比7.44%,如余甘子散)、含10味藥物 (占比5.89%,如中亞秦艽煮散)、含8味藥物 (占比5.89%,如蓖麻礦物丸劑)、含3味藥物 (占比5.89%,如茴香露);單味藥制劑僅 3個 (占比 0.47%),即 Rasamānikya、Sphatikā Bhasma、 Varātikā Bhasma; 含 81 味藥物的制劑僅 1個,即云母煅燒物,主治消化不良、哮喘、出血性疾病、尿道疾病、早衰、性無能等。

3.4 劑型特點 共涉及22種劑型,常見的為礦物丸劑、油劑、散劑、煮散、軟膏劑、片劑和丸劑、發(fā)酵酒、煎膏劑等。阿育吠陀制劑分類標準復雜,包括按照制劑的劑型(油劑、軟膏劑、煎膏劑、糊劑、丹劑)、使用方式 (散劑和煮散的使用方式不一致,故未見歸并,反之如片劑和丸劑則被歸并表述)、主要藥物 (礦物丸劑、沒藥丸、硫化汞制劑)、制備工藝 (發(fā)酵酒、鍛鐵粉制劑、露劑、濕法粉碎物、煉蜜、水溶性固體物質(zhì))、中間產(chǎn)物 (煅燒物、堿制劑、源于堿制劑的露劑)、主治 (眼用制劑、藥線)等進行分類,保留較多傳統(tǒng)劑型,重視制備工藝過程及中間產(chǎn)物,而且工藝簡單,易于掌握實施,可能適合于印度國情,也更有利于臨床特色用藥發(fā)揮。另外,我國中藥制劑按照最終成型的劑型進行分類,趨同于現(xiàn)代化學制劑分類標準,忽視了同一制劑因藥材組成和制備工藝的差異而可能發(fā)揮臨床特色療效的情況。

3.4.1 礦物丸劑 (Rasa yoga) 該類型以礦物藥為主要成分,所有藥材被一起混合搗碎,通常為丸劑,制備過程中云母、蜂蜜、鐵力木、銀、銅、白銅等藥物只用煅燒品,硫磺、雄黃等藥物只用純化品;當制劑中有汞和硫磺時,首先將兩者制成Kajjalī,然后再將少量其他藥物加入石臼中混勻;藥物制備過程中若有姜和煮散液,上述步驟應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共124個制劑,占比19.22%,如樟礦物丸劑 (Karpūra rasa)、 蓖麻礦物丸劑 (Vātāri rasa) 等。 礦物丸劑顏色和味道與所含藥材有關,而且會無限期保持藥效 (除非另有規(guī)定)。

3.4.2 油劑 (Taila) 油劑是在文火 (小火)或中火下,將Taila(芝麻油、蓖麻油、菜籽油)與規(guī)定的水溶性或脂溶性溶劑、復方中特定藥物的精漿進行煎煮,不停攪拌以避免碳化,直到水分被蒸發(fā)完全,該過程確保了藥材中的活性成分被完全吸收,必要時可加芳香劑,3個不同階段的中間產(chǎn)物依次用于鼻腔放置、灌腸或內(nèi)服、外用,并將其他粉狀藥物懸浮在盛有溫的、已濾過熱油的容器中。共81個制劑,占比12.56%,如洋金花油劑 (Kanaka Taila)、草棉油劑 (Kārpāsāsthyādi Taila) 等。 油劑一般都有顏色、氣味、藥材味道,還有一定濃度,如果在制備過程中加入大量牛奶,油劑會變稠 (厚),而且在寒冷季節(jié)會凝固,同時保存在聚乙烯或鋁制的瓶子中時能保持16個月的藥效。

3.4.3 散劑 (Cūrna) 散劑是一種由單個或多個藥物制備的細粉末。制備方法為按照配方將藥物進行適當純凈和干燥,混合后制成粉末,過85號篩;但含纖維素較多的藥物需單獨粉碎和過篩,儲存在密封容器中。共59個制劑,占比9.15%,如細葉旱芹散 (Ajamodādi Cūrna)、小豆蔻散(Elādi Cūrna) 等。

3.4.4 煮散 (Kvātha cūrna) 煮散是將某些藥物或藥物組合制成粗粉后再制成湯劑。制備方法為藥物洗凈和干燥后粉碎成粗粉,按照處方稱量后混合均勻,再將粉末煮制,去渣取汁。共58個制劑,占比8.99%,如青牛膽煮散(Chinnodbhavādi kvātha cūrna)、 葡萄煮散 (Drāksādi kvātha cūrna) 等, 另外還用于制備 Kasāya、 Hima、 Phānta 等。 由于煮散能保持1年藥效,故應保存于密閉容器中。

3.4.5 軟膏劑 (Ghrta) 軟膏劑 (基質(zhì)為Snehakalpa,即黃油)是在輕度到中度火勢下將酥油與規(guī)定的水溶性或脂溶性溶劑、復方中特定藥物的精漿進行煎煮,不停攪拌避免碳化,直到水分被蒸發(fā)完全,該過程確保了藥材中的活性成分被完全吸收,必要時可加芳香劑,3個不同階段的中間產(chǎn)物可用于鼻腔放置、灌腸或內(nèi)服、外用,并將其他粉狀藥物懸浮在盛有 “溫的、濾過的黃油 (Ghrta)”的容器中。共53個制劑,占比8.22%,如無憂樹軟膏 (Asoka Ghrta)、小豆蔻軟膏 (Elādi Ghrta)等。如果在制備過程中加入大量牛奶,軟膏劑會變稠 (厚),而且在寒冷季節(jié)會凝固。軟膏劑冷卻后一般是固體,有顏色、氣味、藥物的味道,而且保存在聚乙烯或鋁制的瓶子中時能夠保持16個月的藥效。

3.4.6 片劑和丸劑 (Vatī and Gutik?。?丸劑是藥材細粉或藥材提取物加適宜黏合輔料制成的球形或類球形固體制劑,而片劑是將藥物與輔料均勻混合后壓制而成的圓形或異形片狀固體制劑。植物藥干燥后制成粉,而礦物藥一律制成煅燒物 (除非另有說明),在有汞和硫磺的情況下根據(jù)配方先制成Kajjalī,然后依次添加其他藥物,再將這些藥物放在石臼和杵中,后用處方中的液體研磨成軟糊狀,當配方中有云南石梓、樟腦等藥物時,應先加入再研磨。共49個制劑,占比 7.60%,如硫磺片 (Gandhaka vatī)、云南石梓丸 [Kastūryādi(Vāyu) Gutikā]等。 藥丸可在陰涼處或陽光下曬干,判定其制成的標準是藥材不應該粘在手指上。用植物制成的藥丸保存在密閉容器中時可使用2年,而含有礦物藥的可無限期使用。

3.4.7 發(fā)酵酒 (āsave and Arista) 發(fā)酵酒是藥物粗粉或過濾后的煎劑。制備方法為將藥物浸泡在含有糖 (粗糖、蜂蜜)溶液的容器 (最好為陶制)中,密封,放入地窖或稻子堆中,待發(fā)酵完全后取上層液體,過濾,靜置,再過濾,裝瓶。共41個制劑,占比6.36%,如訶子發(fā)酵酒(Abhayārista)、 蓮花發(fā)酵酒 (Aravindāsava) 等。 發(fā)酵酒過濾后應該是清晰的,頂部沒有泡沫,并具有芳香酒精氣味,乙醇體積分數(shù)為5%~10%可起到防腐作用,而且保存在密封瓶罐中時可無限期使用。

3.4.8 煎膏劑 (Avaleha or leha and pāk?。?煎膏劑是一種半固態(tài)制劑,將粗糖、糖或冰糖加入藥物中,按照處方煮成藥汁或湯,既不堅硬,又不成漿水狀。制備方法為將棕櫚糖、糖 (或冰糖)溶解在液體中,濾過去掉固形物質(zhì),中火燒開,當在2個手指間成線狀或沉入水中不易溶解時離火,將藥物細粉慢慢少量加入并不停攪拌,直至形成均勻混合物,如需加入酥油、牛奶、蜂蜜,可在趁熱和混合均勻時加入。共40個制劑,占比6.20%,如催眠睡茄煎膏球 (Asvagandhādilehya)、 黃果茄煎膏劑 (Kanta kāryavaleha)等。煎膏劑顏色和氣味取決于使用藥物,它應存放在玻璃或瓷罐中,也可放在一個不與其反應的金屬容器中,一般情況下應該在1年內(nèi)使用。

3.4.9 煅燒物 (Bhasma) 煅燒物是將金屬、礦物、動物藥放在坩堝或牛糞餅中煅燒后制備的粉末物質(zhì)。共27個制劑,占比4.19%,如牛奶煅燒物 (Kāsīia Bhasma)、霸王鞭煅燒物 (Vajra Bhasma)等。

3.4.1 0 煅鐵粉制劑(Lauha) 煅鐵粉制劑是一類以鐵煅燒物為主要成分添加到其他藥物中的制劑。制備方法為藥物被降解成 (處理成)細粉,并與鐵煅燒物混合,處方中如果還有特定液體,則混合物與液體應一起被 “修煉處理(Bhāvanā)”一段時間。共21個制劑,占比3.26%,如余甘子鍛鐵粉 (Dhātrī Lauha)、 蓽茇鍛鐵粉(Pippalyādi Lauha)等。煅鐵粉制劑水分和熱量如果能保護好,其藥效能保持2年,而含有汞或其化合物的制劑能無限期地保持藥效。

3.4.1 1 糊劑 (Lepa) 糊劑是一種面糊狀的外用制劑。制備方法為先將藥物制成細粉末,臨用時再與一些液體或其他介質(zhì) (如水,牛尿,油、酥油)混合,制成柔軟糊狀物。共 18個制劑,占比 2.79%,如補骨脂糊劑(Avalgujādi Lepa)、 莪術糊劑散 (Kaccūrādi cūrna) 等。 含有植物藥的糊劑散如果保存在密閉容器中,能保持30 d的藥效,而含有礦物或金屬類的制劑能無限期保存。

3.4.1 2 沒藥丸 (Guggulu Vatī) 沒藥丸是以印度穆庫爾沒藥的樹脂為主要成分的制劑,通常為丸劑。制備方法為先去除砂石和植物組織,再分成小塊并包在布中,在盛有如下 任 一 液 體 ( Gomūtra、 Triphalā kasāya、 Nirgudipatra Svarasa with Haridrā Cūrsa、 Vāsāpatra Kasāya、 Vāsāpatra Svarasa、Dugdha)的容器 (Dola Yantra)中煎煮,直至沒藥樹脂透過布進入液體中,還可通過手指壓迫布袋,然后棄去布袋及其內(nèi)容物,過濾水煎液,并加熱濃縮至塊狀物,最后干燥并用石杵搗碎,加入少量酥油制成蠟質(zhì)狀物,其柔軟、呈棕色,性狀依賴于其他藥材加入。共14個制劑,占比 2.17% , 如羊蹄甲沒藥丸 (Kā?canāra Guggulu Vatī)、蒺藜沒藥丸 (Goksurādi Guggulu Vatī) 等。 沒藥丸存放在玻璃或陶瓷罐中,置于陰涼干燥處,含有植物藥者可保持2年藥效,含有礦物或金屬類者能無限期保存。

3.4.1 3 堿制劑 (Lavana ksāra) 堿制劑是從藥物灰分中提取出的堿性物質(zhì)。制備方法為將藥物剪成小塊并干燥,放入瓦鍋中燃燒成灰,加入6倍量水混合均勻,放置過夜,用布過濾,反復2~3次,直至濾液澄清,用鐵鍋或瓦鍋盛裝濾液,中火加熱至水分蒸發(fā)完全,即得白色的固體鹽類物質(zhì),易吸潮,味咸。共13個制劑,占比2.02%,如白花牛角豆堿制劑 (Arka Lavana)、土牛膝堿制劑 (Apāmārga ksāra)等。堿制劑放在密封瓶子中時可無限期保存。

3.4.1 4 眼用制劑 (Varti, netrabindu and a?jana) 眼用制劑包括眼用固體制劑 (棒劑varti)、液體制劑 (滴眼劑netrabindu)、眼用半固體制劑 (a?jana),其中棒劑是極細粉末與處方中的液體藥物研磨后形成稀糊狀物體,然后制成2 cm長小棒,陰干;滴眼劑是特殊藥物溶解于水或Kasāya中,然后用作眼藥水;A?janas是半固體藥物,被應用于眼部Salākā。共10個制劑,占比1.55%,如訶子棒劑(Kāyasthādya vartti)、 樟眼 用制 劑 ( Karpūrādi kuzambu)等。眼用制劑的顏色和氣味取決于所使用藥物,在密閉容器中可保存1年,而如果使用礦物藥能無限期保存。

3.4.1 5 丹劑 (Kūpīpakva rasāyana) 中醫(yī)丹劑是指汞與某些礦物藥在高溫條件下煉制而成的不同結晶形狀無機汞化合物 (氧化汞、氯化汞);阿育吠陀亦有類似劑型,處方中幾乎都含有汞和硫磺,具體制備方法為將礦物藥和金屬藥的極細粉放入燒瓶中,約1/3滿,用涂抹有黏土的布連續(xù)纏繞瓶子7層,待干后將瓶頸以下部分埋入專門的設備 (Vālukāyantra,可能類似于中醫(yī)的火爐)中,持續(xù)加熱,經(jīng)歷 3個步驟 (Agni、 Viz.Madvagni、 Madhyamāgni and Tīksn āgni), 不時用一根直徑5 mm的燒紅鐵桿從瓶口插入燒瓶并攪動,以避免瓶口被厚厚的一層升華硫所堵塞,否則蒸汽的壓力可能導致燒瓶破裂, “煉丹”結束后利用熱脹冷縮原理將燒瓶一分為二,最后小心刮取和收集瓶頸的沉積物 (汞Sindūra)。共10個制劑,占比1.55%,如鐵灰錠 (Kāntavallabha rasa)、 Makara dhvaja等。

3.4.1 6 硫化汞制劑 (Parpat ī) 硫化汞制劑制備方法為先準備好純凈的汞和硫 (1∶1或1∶2),然后一一加入處方中其他藥物,并研末成粉,將粉末放入金屬容器中,并在Sikatāyantra中加熱至熔化,在新鮮牛糞中挖一個淺坑,蓖麻葉覆蓋淺坑表面,小心將上述熔化液體倒入其中,再用蓖麻葉覆蓋,上方再覆蓋新鮮牛糞,輕輕按壓,待冷卻后成片狀,并制成粉末保存,粉末成黑色。共7個制劑,占比1.09%, 如五味礦物硫化汞制劑 (Pa?cāmrta Parpatī)、朱砂樣硫化汞制劑 (Rasa Parpatī)等。硫化汞制劑呈暗色,置于玻璃瓶中時藥效能無限期保存。

3.4.1 7 露劑 (Arka) 露劑是在某些液體或水中浸泡過的藥物中用傳統(tǒng)或現(xiàn)代蒸餾裝置蒸餾所得,屬于水蒸氣蒸餾法中的共水蒸餾法。制備方法為將藥物清洗干凈并粉碎成粗粉,加一定量水浸泡過夜以有利于藥物變軟及促進揮發(fā)性物質(zhì)釋出,次日清晨將藥物連同浸泡的水傾倒入Arkayantra或現(xiàn)代蒸餾裝置中煎煮,水蒸氣冷凝后收集在接收器里,最開始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蒸餾液 (餾出液)中可能不包含治療成分或有效成分,故可丟棄,其間餾出液包含活性物質(zhì),應混合以確保蒸餾液的均勻性。共6個制劑, 占比 0.93%, 如匙葉甘松露 (Jat āmāmsyārka)、 阿育魏實露 (Yavānyarka) 等。

3.4.1 8 濕法粉碎物 (Pistī) 濕法粉碎物是用特定液體磨碎藥物,并在日光或月光下曬干。制備方法為將洗凈藥物放入石臼中,與玫瑰蒸餾液或其他液體一起搗碎,持續(xù)1 d,然后在日光或月光下干燥1 d,上述步驟至少持續(xù)7 d,直到形成細粉。共 6個制劑,占比 0.93%,如Trnakāntamanī Pistī、 Pravāla Pistī等。 濕法粉碎物顏色取決于藥物顏色,置于玻璃瓶中時藥效能無限期保存。

3.4.1 9 煉蜜劑 (Mandūra) 煉蜜劑是含有煉制蜂蜜的一種制劑,可進一步制成丸劑或散劑。制備方法為蜂蜜用特定方法純化后,在牛尿中煮沸至成為糨糊,然后將配方中的粉末加入,攪拌均勻,當還有一定溫度時Vat akas被加入其中,能使其維持粉末狀。共5個制劑,占比0.76%,如黃 細 心 蜜 丸 (Punarnavādi Man d ūra)、 三 果 煉 蜜(Triphalā Man d ura)等。煉蜜劑散發(fā)著強烈的奶牛尿氣味,顏色黑暗,其藥效能無限期保存,防潮。

3.4.2 0 露劑 (Drāvaka) 露劑 (源于堿制劑)是一種利用堿制劑 (植物水溶性灰分)蒸餾而得的制劑,制備過程中加不加其他液體均可,最終為液體。共1個制劑,占比0.16%,即土丁桂露 (Sankha Drāvaka)。露劑保存在玻璃瓶中時,其藥效能無限期保存。

3.4.2 1 水溶性固體物質(zhì) (Sattva) 水溶性固體物質(zhì)制備方法為將藥物切成小片,在水中泡軟并過夜,或再制成漿,然后用布過濾掉纖維素等不溶于水的物質(zhì),剩余液體沉淀,再倒掉上層液體,再加入水洗滌 (充分攪拌),沉淀,倒掉上層液體,重復加水洗滌、沉淀、傾倒上層液體步驟,沉淀物可干燥后再制成粉末。共1個制劑,占比0.16%,即青牛膽水溶性固體物質(zhì) (Gud ūcī sattva)。水溶性固體物質(zhì)可保存在封閉容器中,其顏色因藥物而定。

3.4.2 2 藥線 (Ksārasūtra) 藥線 (device) 是在特定物理特性的亞麻線上覆蓋一層藥物 (霸王鞭、土牛膝、姜黃)提取物的裝置,主要用于治療痔瘺及其他肛周瘺、竇、慢性感染、潰瘍、不同部位的膿腫、瘤、皮膚和肌肉的外部增生、陰道息肉。共1個制劑,占比0.16%,即含堿藥線 (Ksārasūtra)。

4 主治

同中醫(yī)方劑、藏醫(yī)制劑一樣,1個阿育吠陀制劑往往能治療多個系統(tǒng)疾病。阿育吠陀制劑主治共涉及22個系統(tǒng)疾病,常見疾病類別及頻率依次為消化系統(tǒng)疾?。?0.70%)、呼吸系統(tǒng)疾病 (17.01%)、 “癥狀、體征和臨床與實驗室異常所見,不可歸類在他處者”(11.79%)、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 (7.44%)、皮膚和皮下組織疾病(7.25%)等,見表1。大部分印度人是素食主義者,并且吃飯習慣用手抓飯[6],除此之外印度人還吃咖喱、生洋蔥,喝生水,這種飲食習慣和行為對消化系統(tǒng)有一定的負擔,另外印度各地空氣質(zhì)量下降,牛滿街跑,水體污染嚴重,因而印度人得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機率遠高于其他國家,阿育吠陀制劑擅長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

5 用藥特點

5.1 藥物類別及數(shù)量 共使用947味藥物,包括植物藥658味 (占比69.48%)、動物藥10味 (占比1.06%,包括牛奶、奶牛尿、從奶牛中提取的奶豆腐、牛黃、牛尿、新鮮牛糞水提物、蜂蜜、羊奶、蜂蠟、淡水螺)、礦物藥17味 (占比1.80%,如硫磺、汞、鐵灰、云母、銅、銀、雄黃、代赭石等)、輔料27味 (占比2.85%,如水、黃油、蜂蜜、牛奶、糖等)、其他251味 (占比26.50%,都是梵語藥名無法釋義者)。上述藥材大多在我國傳統(tǒng)藥物中有分布和藥用[7],其中植物藥占有重要地位[7],但動物藥較少,可能是受佛教不殺生觀念的影響。

5.2 常用藥及使用頻率 印度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優(yōu)勢造就了豐富的藥用資源。在645個制劑中,常使用的50種藥物及其使用頻率依次為蓽茇 (Pippa,333次)、姜( Sunthī, 261 次)、 訶 子 ( Harītakī, 209 次)、 胡 椒(Marica, 203 次)、 余甘子 (Dhātakī, 192 次)、 毛訶子(Bibhītaka, 143次)、 小豆蔻 (Elā, 139次)、 硫磺 (Gandhaka,135次)、香附子 (Mustā,134次)、白花丹 (Citraka, 130 次 )、 鐵 力 木 ( Nāgakēsara, 126 次 )、 汞(Pārada, 111次)、 鐵灰 (Lauha bhasma, 煅燒, 107次)、錫蘭肉桂 (Tvak,103次)、光果甘草 (Madhuka,99次)、青牛膽 (Guuūcī, 96次)、 芝麻 (Taila, 95次)、 柴桂(Tejapatra, 89次)、 巖鹽 (Saindhava Lavana, 88次)、 長刺天門冬 (Satavarī, 88次)、 云母 (Abhraka bhasma, 煅燒,87次)、白花酸藤果 (Vidangā,86次)、雪松(Devadāru, 85 次)、 云木香 (Kustha, 85 次)、 蒺藜(Dhānyaka, 83 次)、 孜 然 芹 ( Ajājī, 82 次)、 肉 豆 蔻(Jātīphala, 81 次 )、 木 橘 ( Bilva, 78 次 )、 檀 香(Candana, 78 次)、 菖蒲 (Vacā, 74 次)、 姜黃 (Haridrā,70次)、催眠睡茄 (Asvagandhā,69次)、具芒小檗(Dāruharidhā, 67 次)、 黃果茄 (Kan t akārī, 62 次)、 止

瀉木 (IndraYava, 62次)、 云南石梓 (Gambhārī, 61 次)、刺天茄 (Brhatī, 60 次)、 錦紫蘇 (Hrīvera, 60 次)、 心葉黃花捻 (Balā,60次)、臭味阿魏 (Hingu,58次)、葡萄(Drāksā, 56 次)、 披針闊苞菊 (Rāsnā, 55 次)、 銅 (煅燒) (Tamra bhasma,55次)、大麥 (Yava,54次)、丁香(Lavan ga,54次)、 胡黃連 (Katukā,54次)、印度菝葜(Sāriva, 53次)、 檀香紫檀 (Rakta Candana, 52 次)、 美花兔尾草/美花貍尾豆 (Pr sniparnī,51次)、香根草/巖蘭草 (Usīra, 51 次)。

表1 阿育吠陀制劑主治的分類統(tǒng)計

5.3 藥用部位 藥用部位要求嚴格,共分為10大類,其中各藥用部位的主治各有差異[5],常用者及其使用次數(shù)依次為根及根莖類 (2 808次)、果實及種子類 (2 317次)、全草類 (694次)、莖木類 (614次)、皮類 (610次)等。《印度阿育吠陀藥典》還要求許多藥物使用鮮品,如檸檬、香橡、葫蘆、苦瓜、海棗、石榴等果實類;蓖麻除用根、種子外,還用鮮葉;用心材者有8種,即兒茶、沉香、雪松、西藏長葉松、高盆櫻、檀香紫檀、檀香、蘇木,比我國使用品種多[7]。

5.4 輔料 共28種,即水 (Jala)、芝麻 (Taila)、澄清黃油 (Goghrta)、 蜂蜜 (Madhu)、 牛奶 (Godugdha)、 蓖麻 (Eran d a taila)、 粗糖 (Guda)、 懷特沒藥 (Guggulu)、蔗糖 (Sarkarā)、 奶牛的尿 (Gomūtra)、 冰糖 (Sit?。?奶豆腐 (Godadhi)、從石隙中流出的分泌液 (Silājatu音譯為喜來芝,疑為藏藥 “渣馴”)、油菜 (Sarsapa)、糖(Sarkarā)、 羊 奶 ( Ajāksīra)、 牛 尿 ( Gomūtra)、 蜂 蠟(Madhūcchis t a)、 酥油 (Ghr ta)、 新鮮牛糞的水提取物(Gomaya rasa)、 薄荷油 (Peppermint oil)、 丙二醇 (Propylene glycol)、 黃芪膠 (Tragacanth)、 黃原膠 FF (Xanthan gum FF)、磷酸氫二鈉 (Disodium edentate)、明礬或飲用明礬 (Sphat ikā)、 花蜜果實汁 (āmarakaī)、 Ajādugdha。

5.5 送服物質(zhì) 有172種制劑在服用時使用了牛制品 (包含牛奶105種、酥油41種、脫脂乳14種、從牛奶中提取的澄清黃油5種、酪乳7種),158種使用蜂蜜,147種使用水 (其中溫水91種、冷水3種、熱水2種),19種使用鮮姜汁,17種使用三果煮散液,15種使用糖 (其中冰糖4種、粗糖4種),12種使用姜 (其中生姜7種),9種使用胡椒粉,8種使用黃油,6種使用心葉青牛膽姜,5種使用錦紫蘇。由此可知,制劑大多使用牛制品送服,可能與佛教等宗教對牛的推崇有一定關系。

6 討論

阿育吠陀與中醫(yī)有相似的特點,中醫(yī)有陰陽五行、臟腑、氣血津液的理論體系,而阿育吠陀醫(yī)學有三元體液理論[8];中醫(yī)學的 “金針拔障術”、《千金要方》中的 “耆婆方”“三勒漿”等都是吸納了阿育吠陀醫(yī)學。阿育吠陀與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在醫(yī)學理論和藥物學知識、醫(yī)療技術方面有著悠久的交流歷史,通過佛教的傳播對包括藏醫(yī)學、蒙醫(yī)學、傣醫(yī)學、維醫(yī)學等在內(nèi)的民族醫(yī)學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其中藏醫(yī)學可能在發(fā)展早期收到阿育吠陀較多的影響,認為人體包括三大要素,即龍、赤巴、培根,其理論基礎就來源于阿育吠陀,《脈經(jīng)》《藥物經(jīng)》等醫(yī)典傳入西藏對藏醫(yī)的發(fā)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由于蒙醫(yī)學的醫(yī)學理論和用藥體系承襲藏醫(yī)學,故間接受到阿育吠陀的影響,但影響力明顯減弱;阿育吠陀對維醫(yī)學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佛教傳入內(nèi)地實現(xiàn)的,但影響程度明顯不如藏醫(yī)學;阿育吠陀通過南傳上座部佛教,從而影響了傣醫(yī)學。

阿育吠陀制劑已經(jīng)在糖尿病治療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據(jù)印德干記事報消息,印度研發(fā)的控制血糖草藥片DiaMedica通過了印度傳統(tǒng)醫(yī)學注冊董事會和阿育吠陀藥物控制局的審批,取得GMP認證后正式上市,糖尿病患者以往每月服用血糖藥物花費數(shù)千盧比,而使用DiaMedica藥片后每天只需服用2片,45 d的費用僅為475盧比 (約48元人民幣);印度先驅(qū)報消息,阿育吠陀制劑糖尿病治療藥物BGR-34首次進入印度藥劑師和藥商組織 (AIOCD)品牌藥前二十 (排名第14位),在年銷售額上位列6 000多種藥物排名的第33位,該藥由印度Aimi制藥公司生產(chǎn),主要有印度小檗、花櫚木提取物、匙羹藤、茜草、葫蘆巴、心葉防己6種藥材,并于2016年7月上市。

本文共收載了102個含汞制劑,其中67個為礦物丸劑劑,10個為丹劑,6個為硫化汞制劑。汞的梵語為Rasa、Rasa karpūra、 Rasesa、 Rasottama、 Sindūra、 Suddha Pārada,它及其化合物極易通過空氣、食物、水、藥物、化妝品等多種途徑進入人體[9],引起神經(jīng)、腎臟、泌尿生殖系統(tǒng)等的損害[10-11],但藥用價值又較高,具有殺菌和解毒功能;其次與其他藥物配伍時既增加了藥效,又降低了自身毒性[12],如主治慢性難愈合性皮膚病。汞制劑療效顯著,但因其毒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臨床使用[13],但阿育吠陀丹劑的制備過程與中醫(yī) “煉丹”有明顯差異,具體為前者會不時用一根直徑5 mm的燒紅鐵桿從瓶口插入燒瓶并攪動,增加了汞揮發(fā),減少了制劑中汞含有量,可能在有效劑量和中毒劑量中找到了一個平衡值。

猜你喜歡
吠陀制劑藥物
阿育吠陀體質(zhì)在瑜伽的交叉應用與研究
如何選擇降壓藥物?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0:50
不是所有藥物都能掰開吃——呼吸系統(tǒng)篇
印度傳統(tǒng)醫(yī)學阿育吠陀及其發(fā)展現(xiàn)狀
中草藥制劑育肥豬
拯救了無數(shù)人的抗菌制劑
元胡止痛系列制劑4種工藝比較
中成藥(2017年4期)2017-05-17 06:09:48
印度傳統(tǒng)醫(yī)學阿育吠陀詞匯的梵語-漢語對照翻譯及研究*
固體制劑常用設備清潔驗證研究
最熟悉的藥物傷你最深
开鲁县| 平顶山市| 桦甸市| 阜城县| 涿州市| 静海县| 陕西省| 巴东县| 晋城| 水富县| 库伦旗| 清远市| 库车县| 鄂托克旗| 苍溪县| 彩票| 辽源市| 盘山县| 康平县| 颍上县| 西丰县| 峨山| 甘谷县| 平利县| 湖北省| 远安县| 江都市| 扎囊县| 江山市| 银川市| 永川市| 阿合奇县| 韶山市| 澄城县| 桓台县| 会理县| 鄂温| 浮梁县| 颍上县| 乐清市| 安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