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欣雨
卡爾不抽煙,每天睡7個小時,獨居在巴黎左岸的公寓里,沒有想過為自己寫一本傳記
2月19日,85歲高齡的香奈兒藝術(shù)總監(jiān)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在巴黎去世了。
在外媒的訃告里,可以輕易獲取對于他的評價:現(xiàn)代時尚奢侈品世界的標志性人物,既有藝術(shù)天賦也不乏商業(yè)才華,高產(chǎn)、敬業(yè)、狂傲、毒舌。他一生最知名的標簽是“Kaiser”,是德語中皇帝的意思,源自凱撒,他的紀錄片就以《時尚大帝》命名,在中國,這個稱呼變成了“老佛爺”。
每到時裝周,似乎總能在社交媒體的照片中輕松定位到人群中那個梳白色馬尾辮,戴黑色墨鏡和克羅心珠寶,穿著白襯衫、黑西裝和露指手套的老爺子。數(shù)十年不變的形象已成為一種符號。上過漿的襯衫領(lǐng)子永遠挺括—據(jù)說在他的公寓抽屜里,有無數(shù)個不同形狀的白領(lǐng)子;戴手套是因為不想與別人發(fā)生直接接觸;他的眼睛喜歡不動聲色地觀察別人,而戴上墨鏡可以“看起來和善一些”。
時尚界從業(yè)人士需要敏感的藝術(shù)嗅覺,這往往會帶來不那么穩(wěn)定的生活。相比之下,卡爾不抽煙,每天睡7個小時,獨居在巴黎左岸的公寓里,沒有想過為自己寫一傳記。在時尚行業(yè),春夏秋冬,3個月又3個月,一場秀接著一場秀,他停不下來,自稱工薪階層,從不愿意想太遠的未來。去世前夕,他仍在為周四的Fendi秋冬大秀做準備。他是那個時代的最后一個勞模。
1983年,香奈兒的CEO勸說卡爾從Chloé離職,出任香奈兒的藝術(shù)總監(jiān)??煽伞は隳蝺涸谑雷詈髱啄?,品牌已走下坡路,在她去世后更是生意慘淡。在紀錄片《孤獨的時尚大帝》中,卡爾回憶,他身邊的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個壞主意,“每個人都對我說,‘別理會,這個品牌已經(jīng)死了,永遠不會再回來了”,但他將這個職業(yè)變動看作是一個挑戰(zhàn)。
在香奈兒,卡爾確立了如今的地位。他從過往的經(jīng)典中挖掘出了粗花呢、山茶花和雙C Logo等日后大火的元素,他縮小了夾克衫,裁短了裙子,增強鏈條和珠寶的存在感。他不喜歡一成不變,也不認為應(yīng)該摒棄過往香奈兒的全部傳統(tǒng)。他看準了年輕群體和街頭人群的腰包,為她們設(shè)計,最終使香奈兒成為數(shù)十億美元的奢侈品帝國,并為一眾設(shè)計師重振品牌提供了思路。
香奈兒的高定秀場是卡爾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集中體現(xiàn)。在巴黎大皇宮里,秀場可以是一個大型超市,模特在貨架中穿梭,也可以是一個巴黎小酒館,讓吧臺成為T臺。一個真實的、正在融化的265噸的冰川曾成為秀場,也曾有過一個“已經(jīng)點燃”的正在發(fā)射的火箭。《華盛頓郵報》的時尚專欄作者評價香奈兒的高定秀,“遠遠超過了時尚行業(yè)本身”。
卡爾討厭外界只將他定義為設(shè)計師。他每年為香奈兒設(shè)計8個系列,為Fendi設(shè)計5個系列(他與兩個品牌都簽有終身合約),還擁有個人品牌,而這些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他喜歡攝影,會親自上陣為香奈兒拍攝宣傳照和產(chǎn)品目錄,辦過攝影展,出版過多本私人攝影集。上午的時間他一般用來畫畫,1992年,他為《皇帝的新衣》畫了60張插圖。
他有約40000冊藏書,可以用德語、英語、法語和意大利語閱讀,并于1999年在巴黎開了一家名為7L的書店,一年后開了同名出版社,專門出版與時裝、攝影有關(guān)的書籍。他自己的那些幽默而毒舌的語錄也被集結(jié)成書,名為《卡爾的說話之道》。
他在澳門開有酒店,受邀為迪拜設(shè)計了人工島嶼Isla Moda上的豪宅,跟冰淇淋品牌夢龍合作,用10.5噸比利時巧克力設(shè)計并建造了一個酒店套房,把自己寵愛的男模形象做成雕塑擺在套房的床上。
他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出于對未知的渴望。談到給年輕人的建議,就是“不停地工作、工作、工作”。他不同意被塑造成工作狂,說自己只是出于快樂和好奇而工作。即使身處時尚行業(yè),他也從不迷信靈感,而是“立刻去做”。
“他在每個自己所能想到的維度上,都成為了一個傳奇……同時他也具有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的智慧,對這個他能從中掙錢的世界保持思考,而不是在已取得的浮華中享樂?!薄都~約時報》的記者曾在拜訪過卡爾在巴黎的住所后寫道。
卡爾出生于德國和丹麥交界處的一個小村莊。在紀錄片《孤獨的時尚大帝》中,他坦承鄉(xiāng)村的閉塞環(huán)境讓他對大都市充滿了向往,尤其是17世紀十分輝煌的法國。
他總覺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留著那時鮮少男孩子會留的長頭發(fā),他討厭學(xué)校的競爭,認為周圍的同學(xué)都很庸俗,最常思考的就是如何才能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他喜歡時裝和畫畫,常常把雜志中自己喜歡的照片剪下來收藏,或描摹各個時代的服裝。
卡爾從來不喜歡做一個孩子,童年讓他感到無聊。在對大城市的憧憬中,他莫名地確信,“自己長大以后一定會是傳奇人物?!币驗榭戳藞?Dior 的時裝秀,他14歲時搬去了巴黎。1954年,在由法國設(shè)計師Pierre Balmain和Hubert de Givenchy擔(dān)任評委的國際羊毛局舉辦的時尚設(shè)計大賽上,21歲的卡爾贏得了外套組別的冠軍,并在1955年被Balmain選為助手,從此踏入時尚業(yè)。
3年后,他覺得自己不適合做助手,跳槽到了法國品牌Jean Patou做設(shè)計師。緊接著,他做了一段時間的自由設(shè)計師,并逐步與Chloé建立了穩(wěn)定的合作關(guān)系,1973年的春夏系列使他大獲成功。1983年,他去了香奈兒,開啟了新的傳奇。
與逐步上升的事業(yè)相比,他的私人生活有些乏善可陳。幾段為世人所知的同性關(guān)系已成往事,步入晚年后,他沒有固定伴侶,沒有子嗣,和自己的緬甸貓Choupette居住在巴黎的公寓里。
他的貓也是社交網(wǎng)絡(luò)的明星,有自己的Instagram賬號和專門的管家照料,餐具都用Goyard,上過時尚雜志,有各種周邊產(chǎn)品,還曾代言過德國汽車和日本美容產(chǎn)品,收入了300萬歐元。
卡爾坦承,自己無法24小時跟人在一起。他不適合婚姻生活,喜歡獨處,也需要獨處來為自己充電,并痛恨那些沒有獨處能力的人,“自由是最重要的、作為奢侈品般存在的事物?!?/p>
他討厭葬禮,也不希望別人來參加他的葬禮,他希望自己的骨灰一半與貓葬在一起,一半與已去世的母親葬在一起。對于他來說,孤獨是一種勝利。
紀錄片《時尚大帝》的末尾,記者問他:“你想過人生苦短嗎?”
“我不曾那么想……我不知生前為何,對死后亦無所悉?;蛟S死亡是從人生的夢境醒來。我們來到人世,然后離開。人們崇拜你,之后也忘了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