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大可
說起自閉癥,你想到了什么?
弱智?
有自閉癥患者上了大學,成績名列前茅;有進入專業(yè)學院表演系的,演出時比別的同學還生動。
不會表達?
有的自閉癥患者還是成功的演說家。
我們說:
All Roads Lead to Rome.
自閉癥患者說:
I only take this road.
有一本考眼力的圖畫書《Crazy大搜尋——瘋狂的藝術(shù)》,畫面里的博物館藝術(shù)瘋狂無比,場景色彩斑斕,讓人眼花繚亂。考眼力要求是,在“摩肩接踵”中找出一個指定的人,在“滿谷滿坑”中找出指定的藝術(shù)品??墒?,這些被指定的人或東西,隱藏在繁亂的畫面里,而且還只露出半個頭、一個角……
你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斜看正看……Stop!Stop!近視要找上你了。
不怪你,請一個普通成年人來找,他也是找了又找:根據(jù)顏色特點找,沒有,放棄顏色;根據(jù)鼻子特點找,不行,都是大鼻子,放棄……直到有人提示:朝這個方向,有一把刀的附近……他眼睛掃了幾遍,終于找到了。
而一個自閉癥患者,看了幾眼,立刻找出了戴著纏頭布的腦袋一角。
還有,如果老師出了30道這樣的題:
24×24=?
36×9=?
……
不許用計算器,也不許筆算,你能又快又對地說出答案嗎?很難吧?
可是,有的自閉癥患者就有這樣的心算天賦。
此外,如果你跟他說自己的生日,他馬上會告訴你出生那天是星期幾,今年你的生日是星期幾,你12歲那年生日是星期幾。
更有自閉癥患者,他不但能把3.1415……的圓周率背誦到小數(shù)點后面第22514位,還精通幾十種語言。
有個孩子,從小喜歡敲打空奶粉罐、碗、盤子,媽媽就讓他學習打爵士鼓,結(jié)果成了舞臺上的小明星。
有一家咖啡館,里面的店員都是自閉癥患者。咖啡師教他們怎樣磨咖啡豆、抖勻咖啡粉、打奶泡……只學了兩天,他們就做出了可口的咖啡,并且嚴格執(zhí)行各種標準:咖啡粉碗一定擦兩次,咖啡粉15.1克,萃取時間(咖啡粉和水的接觸時間)29秒……
咖啡師說,普通孩子也能學會,但有些人很可能“偷懶”,不會那么嚴格執(zhí)行要求。
一些你覺得微不足道的事,對自閉癥患者來說卻是“人生大事”。
架子上一直放著一艘模型船,船頭朝左。你悄悄地把船移到桌上,或者僅僅在架子上把船頭轉(zhuǎn)個方向,自閉癥患者看見后會立刻受不了,直到你放回原來的位置,他才能安靜下來。
從家到最近的小區(qū)綠地,有好幾條路可走,但自閉癥患者每次必須走同一條路線,如果你改變方向,他們會堅持著不走。
我們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是,他們卻那么“刻板”。
從刻板中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對“細節(jié)”特別關(guān)注,所以當你被整個畫面攪得目不暇接,細節(jié)從眼皮底下偷偷溜走時,他們卻迅速地找到那個細節(jié):纏頭布。
正因為他們關(guān)注細節(jié),所以興趣狹窄,甚至可以說專一。這種專一,使他們對做咖啡的每一個步驟都一絲不茍;使他們研究出了日期與星期之間的規(guī)律——這并不是死記硬背的結(jié)果,而是用了很有創(chuàng)造力的方法找到了規(guī)律。
條條大路通羅馬
有人把人的精力比作一杯水,普通人往往把水灑在各種不同的地方,去應付生活中發(fā)生的各種事情。比如:你正在背課文,有一只狗在外汪汪叫,你想這是最近常來的那只黃狗;這時同桌指指你課桌抽屜,你知道他是要那本漫畫書,你邊背課文邊拿漫畫書——你的“這杯水”,在課文、黃狗、同桌、漫畫書上各灑幾滴,看不出什么鮮明效果。
而自閉癥患者也許只有半杯水,但是他們卻把這半杯水全部灑在同一個地方——背圓周率、練爵士鼓,效果當然十分明顯!
為了揭示自閉癥特點,科學家做了不少實驗,很多實驗都是邀請小朋友單獨參加。
科學家拿出一個有蓋盒子,里面藏著一朵花,對每個孩子都這樣說、這樣做:里面有一朵花,要把它取出來,你看我怎么做,然后你來取。說完,科學家用手指敲了兩下盒子,打開盒蓋,取出花朵。
普通孩子都是手指敲兩下盒子,再打開盒蓋,取出花朵。雖然敲盒蓋對取出花朵沒有任何意義。
而自閉癥孩子都直接打開盒蓋,“一舉成功”取出花朵,一點也不“浪費”多余動作。
還有一個實驗??茖W家拿出三個有蓋盒子:白色三角形盒、藍色圓形盒、紅色方形盒。
對每個孩子,科學家都做了同樣的事。先請助手把一顆糖放進紅色方形盒,蓋上盒子,助手離開實驗室;科學家把糖挪到白色三角形盒,問:助手回來后,會從哪個盒子里找糖?
普通孩子都說,從紅色方形盒里找。問為什么,回答是:助手出去了,不知道糖被挪了。
自閉癥孩子說,從白色三角形盒子里找。問為什么,回答是:糖就在白色三角形盒子里。
我們能夠從猿進化到人,有許多重要的因素,其中一條,就是老祖宗特別善于模仿別人,而且模仿從簡單到復雜,越來越高級。你學我的一個叫聲,我學你的一個手勢,漸漸地有了語言;你學我用樹枝掏鳥窩,我學你用石塊砸動物,漸漸地學會了使用工具……最終成為真正的人。
為什么要模仿別人?因為人是一種“社會動物”,或者說是“群體動物”,只有生活在“群體”里,才能互相幫助,一起戰(zhàn)勝天災、猛獸。
那么,怎么讓人接受你呢?很簡單,當你模仿別人的行為、表情時,別人就知道你認可他的所作所為,就會對你產(chǎn)生好感,于是接受你成為他們“一伙的”。
普通孩子手指敲兩下盒子,再打開盒蓋,取出花朵,是希望自己像成年人一樣做,也就是希望成為“社會動物”中的一員。
自閉癥孩子只做自己認為能達到目標的事。
自閉癥患者只沉浸在自己那個世界里,不會觀察、模仿別人的舉止,無法想象別人在想什么,不會與人溝通,所以,就“不社會”,或者說“不合群”。
他無法理解,助手不知道糖已被挪走,他沒有考慮到助手有和他不同的想法。
所以,自閉癥患者不會成為詐騙者,因為詐騙者必須理解別人想法,才能誘導別人上當。
其實,說他們不是“社會動物”也不確切,因為有的自閉癥患者互相能夠理解,只是與普通人溝通困難,他們的“社會群”狹窄了一點兒。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會一個人獨自持久入迷地專注一件事;
向警察或他人求助時,會縮在同伴身后,希望別人去打交道;
得罪了同學還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么,被復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困擾;
……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會處理社交關(guān)系,這些似乎與自閉癥表現(xiàn)很像?
別緊張,不要把這種“類自閉癥”與自閉癥混淆起來。
自閉癥的一些特征在許多人身上都有,比如不善于與人交際、有著“古怪”的愛好等等,總之與“大伙兒”格格不入。連偉大的科學家牛頓,都被猜測是否有點兒“自閉”呢。人們舉例說,因為他的課很難聽懂,學生們都不來了,面對空無一個學生的教室,他卻準時上課,因為上課是他的工作——“刻板”吧?
有科學家畫了一張圖:左邊是0,右邊是50。測試一套專業(yè)的題后打分,在0處表示沒有任何自閉癥特征,在50處則有全部的特征。被確認的自閉癥患者,大多靠近30到32,而大多數(shù)普通人處于中間——都有點 “小自閉”,哈哈。
除少數(shù)“優(yōu)秀分子”外,很多自閉癥患者無法如我們那樣學習,很多人長大后也無法獨立生活。
而我們,正在興致勃勃地讀著《兒童時代》呢!
大多數(shù)普通人處于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