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華 孫春艷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對小學生作文前的指導首先要指導學生多讀 ,特別是強化課內閱讀,以“讀”促“寫”,其次要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擴大知識面,然后要指導學生審題,選材列提綱,表達和修改,最后要讓學生多積累知識。
關鍵詞:指導讀 指導悟 指導寫
作文前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特別是山區(qū)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也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怎樣抓好小學作文教學,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在此,我分享一下在教學中對學生作文前的指導。
一、指導學生多讀 ,特別是強化課內閱讀,以“讀”促“寫”
加強課內閱讀,是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讀就是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閱讀課內外文章,仔細揣摸文章的主題,語言與寫作思路,以及作者的寫作方法,結構,及寫作目的這是很重要的吸收過程,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打下基礎 ,古人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形象地 闡述了讀書與寫作的關系。
讀,我認為首先是讀課文,課文是經(jīng)過精選的古今好的文章。不論是語言,還是教育性、藝術性都很高,如果學生真的讀懂了,就能在其中學到很多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就把對課文的講解和學生的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用“讀”來指導“寫”,通過“寫”來鞏固“讀”。如我在上《高大的的皂莢樹》這課的時候,使學生知道這篇文章作者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介紹了皂莢樹為我們帶來方便,課后也要求他們仿照作者的寫作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動手描寫一種植物,這樣來做到以“讀”促“寫”,果然,不少學生 摹仿《高大的皂莢樹》寫了《高大的黃果樹》,《高大的泡桐樹》等多種植物,寫得非常生動、形象。
二、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擴大知識面
小學語文最關鍵的是要學生會讀、會寫,會說。而作文卻是一項綜合性的語文訓練方式。協(xié)作能力的提高,與學生的認識水平,思維方式和方法,課外的閱讀以及了解生活的情況等密切相關。因此 ,教師除了指導學生讀好課文,還應留意學生的課外閱讀。對于山區(qū)孩子。由于環(huán)境因素,他們平時見得比較少,而課外閱讀量也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平時在要求他們讀好課本外,還經(jīng)常抽時間讓他們到學校的小圖書館看書,把我自己的課外書也借給學生看,還抽時間組織他們到外面觀察。第九冊一單元作文是要求學生抓住秋天的景物的特點描寫校園的某一處景物。我在上作文前一周就叫學生注意觀察校園的景物,并多看關于描寫景物的好詞佳句,然后組織他們到校園有順序的觀察,最后進行寫作。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真的形象、生動、具體而且更真實些。
三、指導學生審題,選材列提綱,表達和修改
寫作,首先應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審題能力,指導學生從文章的體裁和表現(xiàn)方法方面進行歸類,小學生一般以命題和半命題作文為主,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審題的時候,是寫人還是記事,是寫景還是狀物?都要細心指導。特別是在引導學生審一些相近的題目作比較,辨別其異同如《難忘的一件事》、《難忘的一天》、《難忘那個的時刻》、《難忘的歲月》、《平凡的日子里》等題目,粗看相似,都是寫難忘的事但各題的題眼、立意、選材等均不相同。前四個應緊緊扣住“難忘”二字;最后一個則要突出“平凡”中的不平凡。五個題目中心不同 “時刻”“一天”“歲月”等中心詞,一個比一個延續(xù)的時間長,這涉及到選材和表達的范圍,所以,指導學生審題時,尤其應注意。
審好題后就是選材,列提綱,這就要求學生選擇典型的事例,好的事例進行描寫。如難忘的一件事要求學生緊扣“難忘”二字選擇典型的一件事進行描寫。列提綱是寫好一篇文章很重要的一步,練習擬寫提綱,學生寫作時才會做到中心突出,結構合理,層次清楚,詳略得當。
四、讓學生多積累知識
小學生的自覺性比較差,為了很好地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并達到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我還要求他們每人都必須準備一個小的筆記本,把平時在閱讀時認為好的詞句,段落摘抄下來,按時檢查督促,我認為如果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收獲就會很大,寫作能力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文前指導的方法很多,但我認為其核心仍是“讀”,一個學生在其一生中不能多讀一點,不能“多背”一點其語文水平的提高是有限的學生有了讀作基礎則可以從“難寫”進入“易寫”,從“仿寫”進入“創(chuàng)造”,這樣,他們寫作能力不就提高了嗎?
參考文獻
[1] 武金英. 淺談如何對小學生作文進行指導[J].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10(13):36-37.
[2] 陳昌先, 高發(fā)聰. 淺談如何指導農(nóng)村小學生寫好作文[J]. 課程教育研究, 2014(3):113-114.
[3] 劉玲. 淺談如何指導農(nóng)村小學生寫出好文章[J]. 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 2013(8):2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