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睿晗
月若流金,有人看見了滿地的六便士,有人卻抬頭望月。
我不知六便士是否磨腳,但卻透過月色,看見斯特里克蘭邁著大步向前,甘愿忍受窮困潦倒,甘愿忍受妻離子散,甘愿忍受萬夫所指,將六便士踩得叮當作響。遠方,皎皎一輪明月。他不是在謀生,他是在活著。
執(zhí)著于謀生的人將月亮視作黑夜里的另一盞燈,照亮滿地的六便士。他們以財富名利來武裝自己,全副武裝便行其所能,縱情于一切物質(zhì)上的奢侈,而步履蹣跚之際便只能忍其所必忍,偷撿著些殘羹冷炙。阿Q搶得了銀子后的風光與之前抱頭鼠竄時大喊“我是蟲豸還不行么”,兩相對比,真是莫大的諷刺。這些人自詡要做生活中的強者,卻恰恰相反,沒有信仰沒有夢想,像三月柳絮隨風飄蕩,無依無靠,得過且過,忙著謀生,卻早已被生活所謀殺。賈平凹因此便說:“人的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失也罷,得也罷,最重要的是心中的清泉不能沒有月亮的清輝?!?/p>
活著的人,思想一定活著。斯特里克蘭是如此,王爾德也是如此。他在陰溝里仰望星空,即使身處維多利亞時代的清教化的道德秩序中,也敢于做個反叛者,無畏清教倫理的森森陰爪。同時,這些強者還得能夠抗拒誘惑,無論是物質(zhì)還是精神層面,只有忍受住了,真正的自己才會發(fā)出聲音。蠶蛹寧愿化繭,這并不是逃避,而是為了成蝶的絢麗,一如忍受并不是膽怯,而是為了抒胸臆時的酣暢淋漓。
真正的強者,會在黑暗的日子中唱歌,知道自己永遠能夠行其所能。磨腳的六便士并不能阻擋他們追尋月亮時的堅定步伐,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fā)。他們用苦難磨其心志,勞其筋骨,像野獸般潛伏著,幽暗的眸光等待著絕地反擊的機會,似乎隨時隨刻都會撲上前,咬住獵物的咽喉。行其所能向來不注重形式,正如世間開滿一朵朵相似的花,但都以初心為最后的皈依。
行路頗難,斯特里克蘭在向著夢想追逐時,忍受著六便士的磨腳,但他抬頭,看見了自己的月亮。
教師點評: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王爾德的“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一則小說,一則名言,作者的智慧之處在于,熟諳此兩則材料并能巧妙借用“月亮”與“六便士”的象征義,從而拉伸開全文的論證。內(nèi)涵明確,思路清晰,逐層推進,具有極強的思辨色彩。原本散落無聯(lián)的材料,串成了一串珠,有渾然一體的奇效。
(指導老師:蔡丹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