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榮,梁永平,趙振學
(1.蘭州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處理與控制工程學院,甘肅蘭州740060;2.蘭州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甘肅蘭州740060)
蘭州地鐵奧體中心車站是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土建Ⅰ標段2工區(qū)的正建工程,該車站位于西固區(qū)深安大橋西側、1號線一期工程西南端頭,如圖1所示。該車站深基坑施工采用了明挖順作法以及圍護結構+內(nèi)支撐基坑穩(wěn)定性保障體系,并采取階段性開挖和隨挖隨支護的方式施工。工程實踐表明對基坑施工期和工后運營期的安全穩(wěn)定性評估具有重要意義[1-2],許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豐碩成果[3-7]。目前,對深基坑安全穩(wěn)定性的評估主要有定性分析方法[8-9]、極限平衡法[10-12]、數(shù)值分析方法[13-15]等,而基于有限元數(shù)值分析法則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借鑒已有的研究方法,利用MIDAS/GTSNX有限元巖土分析軟件建立奧體中心車站深基坑二維數(shù)值分析模型,按不同施工階段計算基坑邊坡安全穩(wěn)定系數(shù),并對基坑變形特征、圍護樁內(nèi)力、基坑土體應力等進行分析。分析得出的結論可供奧體中心站正建工程及其他類似工程參考。
圖1 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土建Ⅰ標段2工區(qū)總平面示意圖
工程所在地地貌特征為黃河高漫灘,其地形較平緩,地面高程約1529.3m。根據(jù)地質(zhì)勘察報告,建設場地質(zhì)時代為第四系下更新統(tǒng)沖積地層,場地地層自上而下劃分為:雜填土(Q4m1,厚度0.6~14.2m),中砂(Q4,厚度0.4~2.7m),卵石(Q4,厚度0~11.8m),卵石(Q1,厚度200~300m),共4層,各土層地質(zhì)信息如表1所示,各土層物理力學指標參數(shù)如表2所示。
表1 奧體中心車站地層巖性特征
表2 建設場地地層物理力學參數(shù)
說明一點,要想獲得符合實際的c、φ是很困難的,表2中土層參數(shù)是根據(jù)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室內(nèi)巖石試驗資料,并結合《巖石力學參數(shù)手冊》及當?shù)赝惞こ虒Ρ染C合選定的。
根據(jù)《蘭州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陳官營—東崗段)KC-2標段詳細勘察階段奧體中心站(主體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勘察期間,地下水位埋深4.37~5.51m,水位高程1523.486~1523.98m。由于蘭州地區(qū)氣候?qū)儆跍貛О敫珊荡箨懶约撅L氣候,降雨量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僅為293.5mm,地下水類型屬斷陷盆地松散巖類孔隙潛水,主要賦存于卵石1和卵石2層中。地下水位呈西南向東北緩慢降低的趨勢,水位變化規(guī)律與季節(jié)變化同步,在7月至9月水位增高明顯。
蘭州地鐵奧體中心站的中心里程為YCK 9+772.0,起始里程為YCK9+691.000,終止里程為YCK9+908.550,車站總長216.95m,標準段寬21.80m(加寬段22.4m),總高19.49m,結構底板埋深22.654m,采用明挖順作法施工,車站結構為地下3層,有4個出入口,車站終點和起點各有一個風亭。車站勘察區(qū)內(nèi)揭露地層從上到下依次為:雜填土、中砂、卵石1和卵石2。車站總平面圖如圖2所示。
圖2 奧體中心站基坑平面圖
奧體中心站周邊較為空曠,現(xiàn)狀為農(nóng)田、民房及少部分水塘,車站周邊沒有控制性構筑物及地下管線,場地內(nèi)無市政道路,對交通無影響。
車站圍護結構采用鉆孔灌注樁+鋼支撐支護。圍護樁為鉆孔灌注樁,樁長19.445m,樁徑800mm,插入基坑底板(基礎)內(nèi)2.645m;鋼支撐外徑為609mm,壁厚為12mm。沿圍護結構深度方向采用3道鋼支撐(從上到下分別記作第一道、第二道及第三道),且3道鋼支撐間距離為第一道與第二道間距離設定成6.1m,第二道與第三道間距離設定成6m,第三道與基坑底距離為2.9m。
a)假定在支護范圍內(nèi)土體是均勻、各向同性的彈塑性體,土體的應力應變滿足莫爾-庫倫模型;圍護樁柱和鋼支撐均為理想彈性體。
b)不考慮施工鉆孔灌注樁時對土體應力和性狀的影響。另外,在開挖前土體在自重狀態(tài)下已固結。
c)不考慮施工對土體力學指標的影響,也不考慮土體中的滲流作用。
d)基坑地面荷載為均布壓力荷載,荷載值為20kPa。
根據(jù)基坑施工方案,基坑開挖總共分為以下4個施工階段。
CS1:開挖至地表以下2.9m,并在地表以下1.8m處施工第一道鋼支撐;
CS2:開挖至地表以下8.9m,并在地表以下7.9m處施工第二道鋼支撐;
CS3:開挖至地表以下14.8m,并在地表以下13.9m處施工第三道鋼支撐;
CS4:開挖至地表以下16.8m。
選取地鐵車站基坑南北向剖面利用商用軟件MIDASGTSNX進行二維建模分析,其中基坑寬度約22m,開挖深度16.8m。按基坑手冊,基坑影響范圍為挖深的3~4倍,故將模型水平尺寸設為200m,豎向土體取42m,所選尺寸遠大于基坑手冊推薦的模型尺度(有利于提高模型計算精度),結合實際層土厚度自上而下分別取6、2.7、7.3、26m。
本研究采用平面應變單元來模擬土體單元,邊坡土體本構模型采用莫爾-庫侖模型。鋼支撐采用鋼材,樁基采用混凝土材料,均采用二維梁單元進行模擬,結合3.2節(jié)表述所建二維分析模型及支護體系分別如圖3、圖4所示。本模型共包含節(jié)點2187個,包含單元4294個,平面應變單元以三角形單位為主。
圖3 二維分析模型
圖4 支護體系
1)邊界條件。
采用MIDASGTSNX中的自動約束功能,選擇所有網(wǎng)格組然后點擊約束。底部、側面節(jié)點約束為平動自由度;頂部節(jié)點不做處理,使模型邊界條件更接近實際情況。
2)荷載情況。
荷載主要有:
①考慮自重作用,其中自重荷載系數(shù)取值為1.0,重力加速度取值為9.8m·s-2;
②考慮地面其他附加荷載,取值為20kPa;
③鋼支撐的預加力為350kN。
采用剛度折減法(SRM)[16]求解各個開挖施工階段基坑的邊坡穩(wěn)定系數(shù),計算結果如圖5所示(僅給出工況CS4的計算云圖)。各個工況的基坑邊坡穩(wěn)定系數(shù)如表3所示。
圖5 CS4 基坑邊坡穩(wěn)定系數(shù)
從表3可看出,隨著開挖深度的增加(有支護的情形),基坑邊坡穩(wěn)定系數(shù)呈下降趨勢,但基坑仍在安全范圍內(nèi)(最小穩(wěn)定系數(shù)為1.3),說明支護措施成效顯著,但還需改進支護設計,或增加其他(如錨桿、土釘墻等)支護措施,提升穩(wěn)定性系數(shù),增強基坑安全性。
表3 基坑邊坡穩(wěn)定系數(shù)
4.2.1 基坑水平變形
基坑水平變形云圖如圖6所示(僅給出工況CS4的情形),基坑在各個施工階段的水平位移沿著基坑深度方向的變形趨勢如圖7所示。從水平變形趨勢可以看出,基坑邊土體的水平位移隨著基坑開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是由于支護結構的存在,水平位移的最大增幅(變化率)僅3mm左右,支護后的最大水平位移為13.8253mm,最小水平位移為?-14.1362mm,反映了這種變化符合工程規(guī)范。
圖6 CS4 基坑水平變形云圖
圖7 各個工況的基坑水平位移圖
4.2.2 基坑沉降變形
基坑開挖過程中的豎向變形云圖如圖8所示(僅給出工況CS4的情形),圖中正負號表示方向,正號表示基坑隆起,負號表示土體沉降,變形值匯總如表4所示。數(shù)據(jù)表明隨著基坑開挖深度的增加,基坑邊土體的豎向沉降變形變化較為緩慢(不同施工段基坑邊土體沉降量相近,變化幅度很小),而坑底的隆起變化不均勻,起伏較大(最大隆起值12mm,最小隆起值4.3mm)。
圖8 CS4 基坑豎向變形
表4 基坑豎向變形
由于基坑開挖所引起的地表沉降會對周邊建筑物的安全穩(wěn)定產(chǎn)生影響,因此非常需要采取相關措施,以防止出現(xiàn)過大沉降或不均勻沉降對周邊重要建筑物造成破壞。
4.2.3 樁基水平變形
樁基的水平變形云圖如圖9(a)所示(僅給出工況CS4的情形)。樁基水平最大位移的趨勢圖如圖9(b)所示。從圖9(b)中可以看出樁基水平位移在不同開挖工況條件下變化較小,這說明基坑支護起到了積極作用,較大抑制了土體及圍護樁向基坑內(nèi)的移動,保障了基坑的穩(wěn)定;也使得土體、圍護結構和內(nèi)支撐體系達到受力平衡力。
在完成基坑整個開挖支護后,圍護柱體的最大水平向位移是14.1039mm,符合規(guī)范要求。
4.2.4 土體應力分析
基坑土體的破壞主要是剪切破壞,因此考察基坑開挖過程中土體應力變化情況最直接的方法是考察基坑土體在開挖過程中的最大土體剪切應力,剪切應力云圖如圖10所示(僅給出工況CS4的情形)。
圖9 樁基水平變形云圖及趨勢
圖10 CS4 剪切應力
從4種工況的土體最大剪切應力云圖右側數(shù)值可以看出,基坑周邊土體最大剪切應力隨著開挖深度的增加有變大趨勢,但由于圍護結構的存在,剪切應力在控制范圍內(nèi)(數(shù)量級為10-3MPa),土體沒有發(fā)生較大變形,也說明基坑是穩(wěn)定的。
利用有限元軟件MIDASGTSNX建立了蘭州地鐵奧體中心站的二維深基坑數(shù)值模型,按不同施工階段計算了基坑邊坡穩(wěn)定性系數(shù)、基坑水平變形、坑底隆起、坑邊沉降、圍護樁內(nèi)力水平變形等值,得出以下結論:
1)由于采用了圍護樁結構+內(nèi)支撐體系,基坑邊坡在開挖過程中是安全穩(wěn)定的。但隨著開挖深度的不斷增加,基坑邊坡安全穩(wěn)定系數(shù)不斷減?。ㄗ钚“踩禂?shù)為1.3),為了車站深基坑長期的穩(wěn)定性,還應采取其他支護措施,如增加錨桿+土釘墻等防護措施等。
2)在基坑開挖即土體卸載過程中,基坑坑底發(fā)生了隆起,基坑隆起隨著開挖深度的增加呈現(xiàn)出變化不均勻,起伏較大的特點??拥鬃畲舐∑鹬颠_到12mm,最小隆起值4.3mm,對照相關規(guī)范DB62/T25-3001-2000《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guī)程》,該隆起值符合規(guī)范要求。
3)在整個基坑開挖過程中,邊坡土體向坑內(nèi)方向發(fā)生了水平變形,最大水平位移為13.8253mm,最小水平位移為-14.1362mm;而豎直方向位移較均勻,介于2.65mm至2.98mm之間,兩種方向變形均符合規(guī)范要求。另外,由于基坑開挖引起地表沉降其影響范圍較大,要防止因出現(xiàn)過大沉降或不均勻沉降而造成周邊建筑物的破壞。
4)圍護樁基水平位移在不同開挖工況條件下變化較小,在內(nèi)支撐條件下,圍護柱體的最大水平向位移是14.1039mm,符合規(guī)范要求。這說明基坑支護起到了積極作用,較大抑制了土體及圍護樁向基坑內(nèi)的移動,保障了基坑的穩(wěn)定。
5)通過對基坑土體最大剪切應力的考察,得出結論:由于有圍護結構的支撐,基坑周邊土體變形較小,基坑周邊土體的剪切應力在可控范圍內(nèi)。
總之,蘭州地鐵奧體中心站施工設計方案是可行的,按原設計方案進行開挖施工,能夠保證地鐵基坑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需要指出,由于車站是三維實體,故用二維數(shù)值模型模擬分析車站深基坑穩(wěn)定性會存在一定的缺陷;另外,未考慮降水及黃河滲流對基坑變形的影響,在今后的研究中,應考慮應力-滲流的耦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