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望 舒
在日常工作中,牙醫(yī)是需要經常歪著頭或低著頭工作的人群,似乎總是低著頭工作一整天,再抬起頭看著墻上的鐘表,才發(fā)現已經到了下班的時間。長此以往,很容易因為頸椎長時間不在正立位上而引起不適。
劉大夫是一名牙科醫(yī)生,每天頭在診室里工作,由于長時間保一個姿勢,他經常感覺到脖子后很僵硬,轉頭時感覺頸椎的地方咯吱”作響,同時還有一陣陣酸痛繞在脖頸周圍。更可怕的是手指端還伴有輕微麻木的感覺,長時低下頭干活后,突然之間抬起頭感覺有些眩暈。
人的脊柱由24塊椎骨、一塊骶骨及尾骨組成,每個椎骨之間還有椎間盤做緩沖保護的工作。脊柱形成四個自然生理彎曲,而四個部位連起來形成完美的弧線,才使脊柱如彈簧般有力、堅韌而穩(wěn)定。
椎間盤的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后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頸、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huán)及軟骨板)。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會產生頸部、腰部疼痛,引起頭痛、眩暈、心悸、胸悶;頸部酸脹、活動受限;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脹痛;步態(tài)失穩(wěn)、四肢無力等癥狀和體征,嚴重時可發(fā)生高位截癱并危及生命。詳細表現如下:
1.吞咽困難:表現為吞咽時有梗阻感、食管內有異物感,少數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聲音嘶啞、干咳、胸悶等癥狀;
2.視力障礙:表現為視力下降、眼部脹痛、畏光、流淚、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現視野縮小和視力銳減的癥狀,個別患者可失明;
3.預激綜合征:表現為心前區(qū)疼痛、胸悶、心律失常及心電圖ST段的改變,易被誤診為冠心??;
4.胸部疼痛:表現為單側胸大肌和乳房疼痛,起病緩慢且疼痛呈頑固性,胸大肌部位有壓痛;
5.下肢癱瘓:早期表現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時出現如踏棉花的感覺。個別患者可伴有排尿、排便障礙,如尿頻、尿急、排尿不暢、大小便失禁等;
6.高血壓頸椎病:表現為血壓的升高或降低,因其往往以血壓升高為主,故稱“高血壓頸椎病”;
為保證混合料攤鋪溫度,SBS改性瀝青混合料應采用大噸位自卸式卡車進行運輸。另外,在運輸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項,包括裝料前檢查車廂是否漏油以及在運輸時車廂上方加鋪毛氈墊等。
7.猝倒:患者常在站立或行走時因突然扭頭出現身體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識障礙,也不出現后遺癥,但可伴有頭暈、惡心、嘔吐、出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
在工作中要有正確的體位
牙科醫(yī)生在進行診療的過程中,要保持正確的坐姿,雙腳跟要同時著地,大腿與地面平行,小腿與地面垂直。
令患者仰臥在牙椅上,頭部要完全枕在頭托上,可對頭托進行上下調整。治療上頜時,牙椅椅背要與地面接近平行,患者的腳尖和鼻尖在同一高度;治療下頜時,椅背略微豎起。
對牙齒損傷最大的是側向力,脊柱也是如此,為了保證脊柱盡可能的垂直受力,背部和頭部盡可能與地面垂直,即使彎曲,角度也不要過大。
雙肩自然放松,肘部靠近體側。
讓患者的口腔與醫(yī)生的肘關節(jié)保持在同一高度上,醫(yī)生的前臂與地面平行,工作起來最省力。手臂或者肘關節(jié)不要抬的很高,時間久了肩膀會十分酸痛。
做頸椎放松按摩操
用左手掌來回摩擦頸部,口中默念8下后,開始捏后頸,然后換右手。有助于頸部放松。
頭向左轉90度,停留3秒;再向右轉,停留3秒。做兩個8拍。
把頸盡量向前伸,停留3秒;再向后仰,停留3秒。做兩個8拍。
雙手置于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臂先由后向前旋轉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轉20~30次。
左手放在背后,右手手臂放在胸前,手掌立起向左平行推出。同時頭部向右看,保持幾秒鐘,再換左右手。
左右前后360度旋轉脖頸5次,再反方向旋轉5次。
雙手交叉緊貼頸后,用力頂頭頸,頭頸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
雙手上舉過頭,手指交叉,掌心向上,將頭仰起看向手背,保持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