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新
近幾年,“防藍光”概念在多個行業(yè)中迅速躥紅,無論是化妝品行業(yè)的以防藍光眼霜、精華液為代表的護膚品,各類電子產品行業(yè)所推出的防藍光屏幕或防護貼膜,還是眼鏡行業(yè)的防藍光鏡片,在面市后均受到消費者認可。與此同時,各大商家們不斷增加研發(fā)力度,開疆辟土,最終使得防藍光產品所占市場份額越來越大,而關于這一概念為何如此火爆也成了大家探討的一個熱門話題。
于眼鏡行業(yè)而言,防藍光眼鏡的功能研發(fā)是否已經到了能夠完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程度?目前的防藍光眼鏡技術是否已經與市場需求相吻合?防藍光未來的市場最終會如何走?面對這些問題,行業(yè)人士給出了他們的真知灼見。
首先,時代原因。在互聯(lián)網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科學技術水平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人們不再停留在以往的“慢”時代,如今的“快”使得如手機、移動電腦、iPad等電子產品在市場上迅速崛起,在帶動社會快速進步的同時將所有人“包圍”。人類的用眼習慣和用眼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改變,而據最新科學研究表明,手機、平板、電腦屏幕等基于LED技術的數碼產品顯示屏都會發(fā)射出高能量的藍光。這類高能藍光正對人類的眼健康和身體健康形成一定威脅。這一時代原因所引發(fā)的人類行為習慣的改變,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類對防藍光產品的需求。
其次,眼健康意識深入人心,人類愛眼、護眼的健康意識不斷提升。消費者對防藍光眼鏡的推崇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對有害藍光的有效預防,此外,科普的傳播對防藍光眼鏡爆紅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年齡階段來看,特定年齡段的人群比其他年齡段更易受到高能藍光的影響,其中,10歲以下兒童的視覺和眼球防御系統(tǒng)尚未完全發(fā)展成形,他們的晶狀體比能夠正常過濾有害光線的成人晶狀體要透明1.6倍,這一年齡段孩子的視網膜也更易暴露在有害光線的輻射下。假期孩子們過度用眼,使得家長們開始擔憂受藍光嚴重影響,這也使得家長們通過如網購、代購等途徑瘋狂購買兒童防藍光眼鏡之風盛行。
最后,行業(yè)準入門檻較低。近幾年,市面上防藍光產品層出不窮,防藍光眼鏡的市場銷售增長迅猛,面對這塊龐大的市場蛋糕,各家爭相而入。但不得不承認,市面上每家所生產的防藍光鏡片對藍光的過濾效果有所不同,大家各執(zhí)一詞,究其原因,行業(yè)準入門檻較低,防藍光領域仍然缺少一個統(tǒng)一的衡量標準。消費者雖然疑竇叢生,但趨于“以防萬一”的護眼理念,仍舊使得防藍光產品備受歡迎。
市場上初期售賣的防藍光鏡片底色偏黃,佩戴后色彩失真度偏大,不適合從事色彩類工作者佩戴。而后各大鏡片廠家紛紛推出了自己的防藍光鏡片,防護原理采用了反射和吸收雙重防護,防護效果也更加全面。重慶精益高登眼鏡營銷部負責人錢秋指出,“藍光防護產品不適合全天候佩戴,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藍光防護眼鏡最好作為消費者的第二副眼鏡,最好在室內佩戴。它并不適合夜間開車、外出游玩或者對色彩真實度要求高的消費者使用?!?/p>
其次,目前市面上的防藍光眼鏡質量良莠不齊,防護效果差異較大。眼鏡行業(yè)咨詢師孫艷(滅光師太)認為,“藍光是組成白光的重要部分,如果把所有的藍光都阻隔掉或者阻隔得太多,會使得視物失真,足以見得防藍光產品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防藍光鏡片分為膜防和基防,這本是兩種類型的產品,基防防藍光鏡片有一定的底色感(實際無底色),存在透光度和防藍光無法兼得的矛盾。因此,消費者在選擇防藍光眼鏡的時候需根據自己的工作需求來決定,比如日常配戴的話可以選擇膜層反射的,它的優(yōu)點是沒有底色外觀美觀;如果是防護專用的話就選擇基防型鏡片,它的優(yōu)點是藍光阻隔效果比較強,缺點就是有明顯底色?!?/p>
此外,河南晟視眼鏡總經理馮天偉認為,“2012年日本某品牌兒童防藍光眼鏡就已經上市了,并且當年就賣出去了150萬副,但在我國,許多家長通過代購等形式進行購買,由此可見,國內市場尚未被完全開發(fā),在兒童防藍光眼鏡領域,我國還處于不完善階段?!?/p>
綜上所述,防藍光技術仍無法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方面的技術仍亟待提升。
從未來市場來看,防藍光產品給顧客帶來的邊際滿足將會越來越弱,最終防藍光功能對于鏡片來講將成常態(tài),成為標配。一位在精功眼鏡旗艦店工作多年的視光師認為,“在對某一類產品需求上,顧客滿足的邊際效應會遞減,逐漸變?yōu)橐环N常態(tài),如同加膜鏡片剛入市的時候,短期可以作為一種差別化予以對待,但久而久之,差距逐步縮小,最終便成了常態(tài)。目前來看,防藍光是一種‘新常態(tài)’,客觀說,這些功能的出現(xiàn)都將進一步提升行業(yè)的技術門檻,為消費者帶來更大程度的滿足?!?/p>
繼防藍光概念“爆紅”后,整個市場將如何走?就此,河南省朗朗眼鏡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華鋒用“常態(tài)化、功能化、科學化、個性化”作出概括,他認為未來市場是需要用“科技+創(chuàng)新”的力量去開辟的。漸進鏡片、駕駛眼鏡、VR智能眼鏡等功能性眼鏡都將可能成為未來市場的寵兒。但無論如何,研究消費者需求仍是規(guī)劃市場發(fā)展方向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