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它不僅要求恰當?shù)奶釂?、合理的論證、清晰的思考,還要求會辨別思維中的謬誤,警惕他人主張中的非智力因素,剔除自己思維中的不理性因素。謬誤是批判性思維中最常見的障礙,文章對訴諸人身的謬誤、假兩難推理、錯置舉證責任、訴諸情感的謬誤四類常見謬誤進行了闡釋與探討。
【關鍵詞】 批判性思維;謬誤;探析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思考“思考”的思維方式,它要求人們能夠對自己的思考做出理性的分析,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有恰當?shù)奶釂?、合理的論證、清晰的思考,更要能夠有承認錯誤的勇氣以及發(fā)現(xiàn)錯誤的能力。在這些錯誤中,批判性思維常常用“謬誤”一詞。
謬誤(fallacy)一詞源于拉丁詞fallax(欺騙的)和fallere(欺騙)。由此可見,欺騙的兩個方面都體現(xiàn)在其中,一是“欺騙他人”,另外是“欺騙自己”。正因如此,你是否有勇氣承認自己內(nèi)心的自我欺騙,成為你是否能夠理性思考的關鍵,在用這種方式去思考別人的思維方式,也成為評估別人思維方式的關鍵。
在《牛津英語大辭典》中,對謬誤有以下五種解釋:(1)欺騙,欺詐,詭計。(2)欺騙的,擅長誤導的,不可信的。(3)欺騙性或誤導性言辭。(4)誤導性觀點、錯誤。也只被欺騙。(5)詭辯性的,不合理的,錯誤的,錯覺。(6)不合理的、詭辯性的、錯覺。
謬誤的種類數(shù)不勝數(shù),若詳細劃分,恐成百上千。本文對訴諸人身的謬誤、假兩難推理、錯置舉證責任、訴諸情感的謬誤四類常見謬誤進行研究和探討。
一、訴諸人身的謬誤(人身攻擊謬誤)
訴諸人身的謬誤(the ad hominem fallacy)是眾多謬誤中最常見的一種。概括來說,這種謬誤就是把把提出論證的主體與該論證本身的特征混淆。提出論證的主體,一般為某人,論證本身為這個人提出的論證。在拉丁文中,“訴諸人身”的意思是“針對這個人”。舉例來說,“小明這個人很有創(chuàng)意的人,小明提出的所有觀點都很有創(chuàng)意”,這種論證顯然是錯誤的。也就是說,這種論證方式,并沒有指向論證本身,而是指向了提出論證的人。
“小明正在主張A,小明是個笨蛋,所以A不真?!币粋€人身上可能有很多缺點,比如愚笨、自私、冷漠、殘暴,但是,這個人身上的缺點并不等于這個人的觀點、論證中有這樣的缺點。譬如我們會聽過類似話語“那個賊眉鼠眼的人,肯定不是好人?!边@個說法不但攻擊這個人的相貌,還企圖以此推論這個人不是好人。相貌與好人之間沒有任何邏輯關系。企圖以相貌推斷人的好壞,也是犯了人身攻擊謬誤。
二、假兩難推理
假兩難推理(false dilemma/False dichotomy)也是推理謬誤中最常見的一種謬誤。邏輯結構是“要么X,要么Y”和“如果非X,那么Y”。
現(xiàn)實生活中關于虛假兩難的案例,最著名的就是“我和你媽同時掉水里,只能救一個,你會救誰?”回復一:“肯定救你,我媽同事我又不認識。”回復二:“救我媽,她給了我生命。然后和你一起死,沒有你,生命對我沒有意義。”這個問題,看上去有趣,實際上是虛假兩難的典型例子。因為不僅僅是救一個,放棄一個的問題,而是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比如,兩個都能救起來,或者兩個都救不起來。
例如,在課堂上,老師經(jīng)常說:“同學們,你們必須每節(jié)課都到課,否則,你們將通不過考試”,老師給學生的選擇只有兩個,一是每節(jié)課到課,通過考試;二是有一次不到課,通不過考試。而實際上,還有其他選擇,例如,缺課一次,也能有補救的辦法,通過考試。通過這個案例,我們也知道了,假兩難看似只有兩種選擇,而實際上還有其他選擇。
三、錯置舉證責任
錯置舉證責任(misplacing the burden proof)是另一個常見的謬誤。簡單的說,這一謬誤就是將舉證責任放錯位置,舉證責任這一概念經(jīng)常用在法律層面,但是在論證過程中,不恰當?shù)貙⑴e證責任分配給爭議的另一方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這種論證謬誤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技巧,作為獨立的思考者,我們應該提高警惕,以免被誤導。
舉證責任一般情況在是在主張者一方,即誰主張誰舉證。
例如,學生甲:我要買一張學生票。
售票員:請出示學生證。
學生甲:我忘記了帶學生證。
售票員:那就不能買學生票,因為你沒有辦法證明你是學生。
學生甲:那你如何證明我不是學生?
依據(jù)“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主張一方需要提供舉證責任,在這段對話中,學生甲先提出的主張,主張要購買學生票,因此舉證責任應該在學生甲,但是學生甲沒有攜帶身份證,他讓售票員舉證,證明他不是學生,這就犯了錯置舉證責任的錯誤。
在論證過程中,舉證責任在主張方的原因有以下兩方面:第一,初信度。當某主張與我們的背景信息越一致,其初信度就越高。提出主張的人,在對其主張應有相應的背景信息,其背景信息能支撐其主張,當需要主張人舉證時,往往代表其他人對其主張有一定的懷疑,對其主張的相關背景信息缺失,因此,主張人的舉證責任就越大。第二,先肯定后否定。在其他條件一致時,舉證責任應該置于對問題肯定的一方,而不是否定的一方。換句話說,在要求提供“為何并非如此”的理由前,要先證明“為何如此”(某些特定法律案件除外)。
四、訴諸情感的謬誤
訴諸情感的謬誤(the ad emotion fallacy)是謬誤的一大類,其中情感包括很多種,因此,這一謬誤下,還有許多細小的分類,如訴諸憤怒的謬誤、訴諸同情的謬誤、訴諸恐懼的謬誤、訴諸諂媚的謬誤等。本文主要探討前三種。
1、訴諸憤怒的謬誤(argumentum ad iram)
是訴諸情感論證中的一種,這種謬誤是指在論證中用憤怒、狂躁、仇恨代替論證中的證據(jù)。例如,小明主張A,因為小明生氣了,所以A為真。偉大的尤達曾說過,“恐懼導致憤怒,憤怒導致仇恨,仇恨導致痛苦”。在論證中,我們要盡量避免在提出觀點的主體憤怒中,對其主張妥協(xié)。
2、訴諸同情的謬誤(ad misericordiam)
又稱訴諸憐憫的謬誤。是提出主張之人,為了獲取同情,將自己描述成讓人心疼、可憐之樣,目的是為了讓他人接受自己的主張和論證。例如,小明被指控犯了Y罪,而小明值得同情;因此,小明是無辜的。
設想,有名學生為了得到全額獎學金,需要各科成績均在90分以上,于是,他和老師說他為了學習,整日早睡晚起,一周還需要兼職20小時賺取生活費,并且聲淚俱下。這實際上轉移了老師的注意力,試圖博得老師同情來取得更高的成績。
3、訴諸恐懼的謬誤(argumentum ad metum)
在人類心理學上來講,絕大多數(shù)人都有恐懼的心理。人們害怕疾病,害怕失去所愛、失去吸引力,害怕受到拒絕,也害怕沒有保障。當主張者試圖利用人們的這樣一種心理去讓人信服他時,就是犯了訴諸恐懼的論證。例如,要是你不接受X為真,某些令人恐懼的事情就會降臨到你頭上,因此,X肯定為真。
某微商在推銷保養(yǎng)品,因為利用人們擔心失去青春容顏,在加之各種佐證(暫且不論這些證據(jù)的真實性),很多女性都會盲目消費,銷售者達成自己的目的。
以上是批判性思維中常見的幾種謬誤,是眾多謬誤中的九牛一毛,但也是最常見的謬誤。在當今社會,人們應該接受或者主動學習良好的思維訓練,通過刻意練習,能夠識別出謬誤,并且知道謬誤在人們的日常交流中是多么常見,也應該從生活的各個角度識別謬誤,了解人們思維中存在的不足與弱點,從而學會識別自己思維中存在的問題。當我們經(jīng)常對這些謬誤進行分析時,我們對謬誤的反應就會改變,不再大驚小怪,就會提出關鍵問題,開始管理自己的思維和情緒,逐漸發(fā)展出獨立思考的自我,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再做出決定、追求目標的時候,能努力避免犯下謬誤。
【參考文獻】
[1] 董毓,批判性思維原理和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布魯克·諾埃爾·摩爾,查理德·帕克,批判性思維[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3] 查理德·保羅,琳達·埃爾德,批判性思維工具[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簡介】
馬媛媛(1986.12—)女,教育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