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李婷
據(jù)《好萊塢報道者》《截止日》等多家美媒13日報道,漫威首部以華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上氣》,已確定由出生于夏威夷的美國導演德斯汀·克里頓執(zhí)導。這位亞洲面孔的導演曾執(zhí)導《少年收容所》《玻璃城堡》《正義的慈悲》,該片劇本將由華裔美籍編劇大衛(wèi)·卡拉漢撰寫,拍攝方式將效仿全非裔陣容的漫威電影《黑豹》,主要由亞洲籍與亞裔美國人制作。如果一切順利,《上氣》將是漫威乃至整個好萊塢首部以亞裔擔任主角的大制作漫改電影。值得一提的是,這位“上氣”英雄原型靈感來源于李小龍,在片中還是以功夫高手形象出現(xiàn),目前尚未敲定男主角人選。除了“功夫高手”,好萊塢大片中的亞裔形象還有哪些,又歷經(jīng)什么樣的變化?
“中國農(nóng)婦”拿過奧斯卡
早年好萊塢電影中的黃種人角色多數(shù)由白人演員扮演。1937年,根據(jù)賽珍珠小說《大地》改編的同名電影中,路易絲·賴納成為首位靠扮演中國人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白人演員。四奪奧斯卡影后的凱瑟琳·赫本在1944年的抗日題材影片《龍種》中扮演一位中國農(nóng)婦,該片幾年前還被細心的中國網(wǎng)友從老片堆里翻出來,戲稱為“好萊塢版抗日神劇”。
上世紀60年代,隨著美國愈演愈烈的平權運動,白種人飾演黃種人開始被視為種族歧視。1961年《蒂凡尼的早餐》中,奧黛麗·赫本片中的日本鄰居由白人演員米基·魯尼扮演,他的夸張扮相和別扭英語引發(fā)媒體和觀眾反感,成為這部經(jīng)典電影難以抹去的最大污點,以至于時至今日如果有美國電影院重放該片,都會引發(fā)亞裔社團的游行抗議。60年代末70年代初,李小龍的橫空出世徹底改變亞裔角色、尤其是亞裔男性在歐美流行文化中的刻板印象——不再是邪惡奸險的惡人或苦大仇深的農(nóng)民,而是獨當一面的武林高手。自那以后,功夫就成為華人在歐美電影中的代名詞,時至今日,北美電影票房最高的非英文電影依然是《臥虎藏龍》。
“韓裔男”頻露臉
近些年來,女性、少數(shù)族裔等以往銀幕上的“弱勢群體”紛紛在大片中當起主角,曾經(jīng)的種族藩籬愈發(fā)松散。去年夏天,全亞裔演員陣容的《摘金奇緣》以3000萬美元的投入獲得超過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男主角亨利·戈爾丁以其儒雅形象和英式口音,登上無數(shù)男士時尚雜志封面。恰逢《007》主演丹尼爾·克雷格表示接下來的《007》電影將是自己最后一次扮演邦德,許多網(wǎng)友在社交媒體上提議由戈爾丁扮演新任邦德。去年另一部令人驚艷的小成本懸疑片《網(wǎng)絡謎蹤》中,韓裔演員約翰·趙飾演一位利用社交平臺尋找失蹤女兒的父親。據(jù)該片編劇透露,劇本創(chuàng)作時完全是從白人父親視角而寫,不過換成亞裔演員也毫無違和感。
今年即將上映的漫改大片《地獄男爵:血皇后崛起》中,戴米奧少校在漫畫原著中為日裔,但電影制作方卻選擇白人演員艾德·斯克林主演。這一決定遭各方抨擊后,斯克林選擇辭演,并表示應該由亞裔演員來出演,最終制片公司選擇韓裔演員金大賢。
“華人英雄”看準中國市場
為了種族平衡和亞洲市場,亞裔面孔已然成為好萊塢大片“標配”。去年上映的《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中,韓國演員金秀賢雖戲份不多,但其扮演的納吉尼是該系列重大情節(jié)點;《海王》中最引發(fā)熱議的片尾彩蛋,同樣是由韓裔演員蘭道爾·樸引出DC漫畫宇宙的未來方向;迪士尼將于2020年上映的《花木蘭》,啟用以劉亦菲為主演的全亞裔陣容,翻拍動畫經(jīng)典。這一回漫威押寶“上氣”,也是看中亞裔超級英雄的話題性。另一方面,漫威電影在中國市場人氣頗高,亞裔英雄更能讓中國觀眾產(chǎn)生共鳴,從而在中國獲得更多票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