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長忠 丁啟恒
(深圳市榮偉業(yè)電子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116)
電路板發(fā)展對電路板工廠的制程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今線寬/線距為50~75 μm(2~3 mil)、10:1甚至更高的厚徑比,使用的物料和設備的要求也越來越專業(yè)。早前電路板設備在生產過程中逐漸的顯現(xiàn)出短板,對現(xiàn)今的電路板制造已力不從心,工廠不得不升級改造或淘汰。
客戶A為節(jié)約成本在工廠組建初期采購了一套國內電鍍設備,由于設計不十分合理,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一直存在電鍍銅厚不夠、陽極電鍍上銅、錫等問題,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客戶,工廠多年努力并請藥水供應商協(xié)助查找問題的根源均未果,問題根源找到后的改造又是一筆很大的費用。
電鍍銅和電鍍錫的陽極掛籃上有不同程度的金屬反鍍,表現(xiàn)為靠近陽極桿的一側電鍍上銅、錫,靠陰極的一側呈電鍍陽極的正常顏色,且數量眾多(如圖1)。
統(tǒng)計近一年以來圖形電鍍線電鍍銅、錫缸陽極反鍍的數量(見表1)。
圖1 陽極掛籃反鍍上銅(a)、錫(b)的圖片
表1 圖形電鍍銅缸、電鍍錫缸陽極反鍍情況及處理措施
針對如此煩人的問題,經多方了解和求助,從行業(yè)雜志《印制電路信息》中了解到此類陽極反鍍的專業(yè)名稱叫著“雙極化”[1],其概念如下:
當一個金屬電極同時存在陰極反應和陽極反應時,這個金屬電極就稱為雙性電極,在雙性電極的兩個不同表面上同時發(fā)生陰、陽極反應的現(xiàn)象稱為雙極化現(xiàn)象。
電鍍槽液中陽極掛籃和陽極導電桿接觸不良,有電阻存在,那么這個陽極掛籃和陽極導電桿之間就會有電位差(酸性鍍銅的電位差為0.6 V左右),這時該陽極掛籃就形成一個雙極性電極。面向陽極導電桿的一側作為陰極被鍍上金屬,呈現(xiàn)被鍍金屬的顏色;面向陰極方向的還是陽極,正常溶解,呈現(xiàn)作為陽極應有的陽極膜的顏色。
主要預防措施:(1)清潔導電陽極桿和陽極掛籃掛鉤,保證陽極掛籃和導電陽極桿的良好電氣連接;(2)及時補加陽極銅球、錫球,保證陽極金屬之間的緊密接觸;(3)保證夾具和陰極銅巴的良好接觸。
根據以上陽極反鍍的原理和預防措施的指導,對現(xiàn)場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點檢、排查,發(fā)現(xiàn)電鍍線陽極掛籃的掛鉤設計不合理,與行業(yè)所使用的標準陽極掛籃的掛鉤差別較大,陽極袋套上后容易將掛鉤一起包裹住,影響陽極掛籃和陽極導電桿的有效接觸(如圖2、圖3)。
圖2 電鍍設備配置的陽極掛籃
圖3 行業(yè)標準的陽極掛籃
由于設備本身設計上存在的缺陷整改所需的成本、工時都耗費巨大,且要停工停產,本著節(jié)約成本、高效快速解決問題的原則,只能在原陽極掛籃的基礎上做小的改動,以期達到用最小的成本完成改善的目的。
根據行業(yè)標準的陽極掛籃結構,對現(xiàn)有的陽極掛籃的掛鉤處做小的改動,加裝一塊與掛籃同材質的彈片,達到阻隔陽極袋的作用,使陽極袋不能包裹到陽極掛籃的掛鉤處,不再影響陽極掛籃與陽極導電桿的接觸。
驗證階段分別取一個銅缸的一個整陽極導電桿(共28個陽極鈦籃)和一個錫缸中兩個整陽極導電桿(共56個陽極鋯籃)做改造(如圖4)。
圖4 簡易改造后的陽極掛籃掛鉤
以上銅缸和錫缸共84個陽極掛籃改造后,分別放入選定的圖形電鍍銅缸和錫缸,正常的使用3個月做效果總結評估,在此期間也需不定時觀察是否有反鍍上金屬。
分別將改造試用的28個鈦籃和56個鋯籃放置于2#圖電線的1#銅缸和2#錫缸內,驗證改造的效果,結果為此84個陽極掛籃均沒有反鍍上金屬。銅、錫缸的陽極掛籃改造及3個月的驗證試用,兩批更改后的陽極掛籃均未出現(xiàn)反鍍現(xiàn)象,未更改的銅、錫缸陽極掛籃仍然有陽極反鍍問題。
經過小批量共84個陽極掛籃的改造驗證合格,且是用最小的成本,不影響生產的情況下成功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電鍍工序的一大難題。經領導決定按照行業(yè)標準的陽極掛籃方案全部分批次將所有陽極掛籃的掛鉤安排改造,陽極掛籃的主體部分不作改動,改造后至今一年多未出現(xiàn)有陽極反鍍的問題。
通過此次電鍍陽極反鍍問題的長期跟進、產生原理的認知、問題產生點的篩查、改善措施的提出與驗證、問題的真正解決等一系列長期的過程,再次說明設備在PCB生產制程中的專業(yè)性、設計的完善性、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
(1)設備設計的重要性、完善程度對PCB的制程影響非常大,不合理的設計所帶來的制程缺陷是無法用其他物料、工藝彌補的,即使可以也是個別的且付出高昂的代價;
(2)設備設計上的缺陷通常是比較隱秘的,不易發(fā)現(xiàn)且長期存在,一旦發(fā)現(xiàn)、解決即一勞永逸,也許在設備的安裝、使用初期發(fā)現(xiàn)不了缺陷,使用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其不足的地方一定會顯現(xiàn)出來;
(3)設備設計上的缺陷對生產制程的影響是長期的、煩人的,要真正解決需付出大量的精力去觀察、查找問題點、長期的試驗驗證,甚至求助同行前輩的指導和幫助,且解決所需的費用也非常昂貴。